词典 文旨 文旨的意思
wénzhǐ

文旨

简体文旨
繁体
拼音wén zhǐ
注音ㄨㄣˊ ㄓ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zhǐ,(1) 意义,目的。【组词】:意旨。要旨。主旨。言近旨远。(2) 封建时代称帝王的命令。【组词】:旨令。奉旨。(3) 美味。【组词】:旨酒。甘旨。旨蓄(贮藏的美好食品)。

基本含义

指文章的主旨或意义。

文旨的意思

文旨 [wén zhǐ]

1. 文章的意旨。

3. 法令条文的旨意。

文旨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的意旨。

《宋书·王僧达传》:“顷之,上表解职……文旨抑扬,詔付门下。”
章炳麟 《辨诗》:“故自《虞箴》既显, 扬雄、崔駰、胡广 为《官箴》,气体文旨,皆弗能与《虞箴》异。”

⒉ 法令条文的旨意。

《宋书·孔灵符传》:“罚有从轻,盖疑失善,求之文旨,非此之谓。”


文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方雅释义:⒈雅正。《晋书·蔡谟传》:“謨 性方雅。丞相 王导 作女伎,施设牀席。謨 先在坐,不悦而去。”《南史·何点传》:“点 明目秀眉,容貌方雅。”唐 王勃《平台秘略论·善政》:“守方雅以调蕃政,用公直而掌朝论。”《新唐书·孔纬传》:“纬 方雅,疾恶若讎,中外闻风,未绳輒肃。”⒉谓诗文旨意方正风雅。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崔拾遗》:“崔拾遗 文彩炳然,意思方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窃谓词学自 宋 迄 元,乃至 云閒 等辈,清妍婉润,未坠方雅之遗。”⒊指方正风雅的诗文家。清 谭献《唐诗录序》:“折衷诗教,
    • 2.
      续写释义: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 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
    • 3.
      讲散释义:⒈讲说传布。唐 道宣《续高僧传·义解十·道宗》:“弱年遗俗,敦务释门,专志大论,讲散文旨。”⒉谓讲花散落。唐 皮日休《腊后送内大德从勗游天台》诗:“讲散重云下九天,大君恩赐许随缘。”
    • 4.
      门下省释义:亦省称“门下”。官署名。后汉 谓侍中寺。晋 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南北朝 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隋 承其制。唐 龙朔 二年改名东台,咸亨 初复旧称,武则天 临朝,改名鸾堂、鸾台。神龙 初复旧称,开元 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宋 因之,元 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宋书·王僧达传》:“僧达 文旨仰扬,詔付门下。侍中 何偃 以其词不逊,启付南臺,又坐免官。”《隋书·百官志上》:“门下省置侍

文旨(wen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旨是什么意思 文旨读音 怎么读 文旨,拼音是wén zhǐ,文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