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迤 [wēi yí]
1. 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例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选·刘峻·广绝交论》
逶迤退食。——《后汉书·杨秉传》
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长征》
英[winding; meandering;]
逶迤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逶迆”。亦作“逶蛇”。
⒉ 曲折绵延貌。
引《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
《文选·扬雄<甘泉赋>》:“梁 弱水 之濎濙兮,躡 不周 之逶迆。”
李善 注:“迆,音移。”
吕向 注:“透迆,长曲貌。”
迆,一本作“蛇”。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緑草深。”
《水浒传》第七二回:“逶迤按 吴 楚 之邦,延亘接 齐 鲁 之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蛇山 逶迆东去。”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
⒊ 曲折行进貌。
引《楚辞·远游》:“方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
蛇,一本作“迤”。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据 阳山,逶蛇而北。”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
《红楼梦》第二六回:“这里 贾芸 随着 坠儿 逶迤来至 怡红院 中。”
朱德 《寄东北诸将》诗:“南人北去自逶迤,远戍 辽阳 入岭陂。”
⒋ 游移徘徊貌,徐行貌。
引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俛仰遵贵之颜,逶迆势利之间。”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舟凝滞於水滨,车逶迤於山侧。”
迤,一本作“迟”。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徘徊天上游。”
唐 徐凝 《浙东故孟尚书种柳》诗:“孟 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
⒌ 舒展自如貌。
引《楚辞·远游》:“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王夫之 通释:“逶蛇,音威夷,曲折自如貌。”
《汉书·礼乐志》:“票然逝,旗逶蛇。”
颜师古 注:“逶蛇,旗貌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芳树垂緑叶,青云自逶迤。”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⒍ 顺应自得之貌。参见“逶迤退食”。
引《隶释·汉费凤别碑》:“汉安 二年, 吴郡 太守 东海 郭君,以君有逶虵之节,自公之操,年卅一举孝廉,拜郎中,除 陈国 新平。”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各装美貌逞逶迤,尽出玉颜夸艷态。”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掌中琥珀钟,行酒双逶迤。”
仇兆鳌 注:“双逶迤,指送酒佳人。”
⒎ 形容歌声婉转。
引南朝 梁 范静 妻 沉氏 《当垆曲》:“逶迤飞尘唱,宛转遶梁声。”
⒏ 形容舞姿、体态优美。
引《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振华袂以逶迤,若游龙之登云。”
三国 魏 曹丕 《临涡赋》:“鱼頡頏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
⒐ 指隐微曲折。
引《后汉书·荀爽传论》:“及后潜图 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李贤 注:“逶迤,曲也。”
⒑ 指曲折的情节。
引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
⒒ 指曲折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得志。
引唐 白居易 《哭崔常侍晦叔》诗:“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世俗自无常, 徐公 故逶迤。”
宋 苏辙 《送陈侗同年知陕府》诗:“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⒓ 衰败貌。
引唐 陈子昂 《修竹篇》诗序:“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頽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逶迤不復振,后世恣欺谩。”
国语词典
逶迤 [wēi yí]
⒈ 弯曲回旋的样子。
引《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唐·韩愈〈送李翶〉诗:「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逶迤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笔直释义:状态词。很直:笔直的马路。站得笔直。
逶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回曲释义:逶迤曲折貌。
- 2.
事分释义:职分;名分;身分。唐 元稹《叙奏》:“经制度,明利害,区邪正,辨嫌惑,存之则事分著,去之则是非泯。”宋 王禹偁《官舍书怀呈罗思纯》:“同年事分几般同,墨綬逶迤一郡中。”宋 洪迈《容斋四笔·轻浮称谓》:“至於当他人父兄尊长之前,语及其子孙甥壻,亦云‘某丈’。或妄称宰相执政贵人之字。皆大不识事分者,习惯以然,元非简傲也。”
- 3.
人立释义:如人之直立。《左传·庄公八年》:“﹝ 齐侯 ﹞射之,豕人立而啼。”宋 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黑狐》:“予始登厕,即见一黑狐人立壁角。”
- 4.
坡陁释义:⒈亦作“坡陀”。山势起伏貌。唐 杜甫《北征》诗:“坡陀望 鄜畤,巖谷互出没。”宋 苏轼《次前韵答马忠玉》:“坡陀巨麓起连峯,积累当年庆自钟。”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书巢 尤长五古,《途中望二华》云:‘……数里渐逶迤,坡陀相错互。’”⒉不平坦。唐 韩愈《记梦》诗:“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颜肘拄座。”⒊山;山坡。明 李东阳《灵寿杖歌》:“下可涉园径,上可凌坡陁。”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厦门砖刻》:“夜坐,见篱外坡陀有光……因掘地,很古砖。”
- 5.
大谷释义:⒈泛指山谷之大者。《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晋 夏侯湛《山路吟》:“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气清。”⒉地名。又称 大谷口、水泉口。在今 洛阳市 南。《后汉书·董卓传》:“卓 遣将 李傕 诣 坚 求和,坚 拒絶不受,进军 大谷,距 洛 九十里。”李贤 注:“大谷口 在故 嵩阳 西北三十五里,北出对 洛阳 故城。张衡《东京赋》云‘盟津 达其后,大谷 通其前’是也。”其地以产梨著名。《文选·潘岳<闲居赋>》:“张公 大谷 之梨,梁侯 乌椑之柿。”刘良 注:“张公 居 大谷,有夏梨,海内唯此一
- 6.
委蛇释义:⒈敷衍;应付:虚与委蛇。⒉同“逶迤”蛇(yí)。
- 7.
威夷释义:⒈陵夷,衰颓。⒉逶迤。迂远貌。
- 8.
娅姹释义:⒈形容娇娆多姿。唐 张鷟《游仙窟》:“然后逶迤廻面,婭姹向前。”宋 陆游《春愁曲》诗:“蜀 姬双鬟婭姹娇,醉看恐是海棠妖。”元 陈基《次韵钱伯行白芙蓉》:“婭姹最怜无语处,风流全在半开时。”清 陈履平《花下独酌》诗:“花枝婭姹摇春风,纷纷蜂蝶争繁丛。”⒉借指美女。宋 欧阳修《答梅圣俞莫登楼》诗:“婭姹扶栏车两头,髧髦垂鬟娇未羞。”⒊象声词。宋 王安石《黄鹂》诗:“婭姹不知缘底事,背人飞过北山前。”宋 陆游《晨起》诗:“喔咿鷄失旦,婭姹鸟鸣春。”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蹉跎乎公,公今言愁愁无终,公无
- 9.
屈郁释义:⒈盘结,旋绕。明 李东阳《梓庭为徐生作》诗:“龙盘势屈鬱,凤宿羽逶迤。”⒉郁结,积聚不得散发。明 李东阳《日川会诸同年》诗:“我怀久屈鬱,如以结就觿。”
- 10.
峨眉释义: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 四川 峨眉县 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 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 岷山 绵延而来,突起为 大峨、中峨、小峨 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 峨眉 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 等胜匚与 浙江 普陀山、安徽 九华山、山西 五台山 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 山东、河南、安徽、福建、广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 11.
弱骨释义:⒈骨柔软。喻不争竞,不露锋芒。《列子·汤问》:“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⒉柔细的骨骼。汉 王粲《七释》:“丰肤曼肌,弱骨纤形。”《西京杂记》卷一:“昭仪 弱骨丰肌,尤工笑语。”南朝 梁简文帝《七励》:“舒蛾眉之窈窕,委弱骨之逶迤。”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一:“乌凤如喜鹊,色紺碧,颈毛类雄鸡鬃,头有冠,尾垂二弱骨,各长一尺四五寸,大略如凤。”⒊伶仃瘦骨。巴金《和读者谈<家>》:“我一九四二年回 成都 见到了她,她已经成了一个‘弱骨支离’的‘老太婆’了。”
- 12.
怀迟释义:犹逶迤。 迂回曲折貌。
- 13.
旌斾释义:⒈亦作“旌旆”。旗帜。晋 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斾屡徂迁。”唐 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关,旌旆逶迤 碣石 间。”清 魏源《圣武记》卷三:“﹝皇上﹞命选精骑万餘人,扈行私从僕马亦復踰万,旌斾亘三十餘里。”⒉犹尊驾、大驾。多用于官员。唐 贾岛《送周判官元范赴越》诗:“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謁荒郊 大禹祠。”宋 苏轼《与范蜀公书》之一:“日望旌旆之至,不敢復上问。”清 恽敬《上举主笠帆先生书》:“前者旌旆自 江西 移 湖南,士聚於庠,商告於市,民要於野,愿一叩首马前。”⒊借指军旅。《太平
- 14.
旌旆逶迤释义:旌斾:旗帜。 逶迤: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 15.
无地释义:⒈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 秦 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⒉没有大地。汉 扬雄《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⒊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张铣 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
- 16.
晼晚释义:⒈太阳偏西,日将暮。《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鑠而减毁。”朱熹 集注:“晼晚,景昳也。”晋 陆机《感时赋》:“夜緜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唐 贾曾《和宋之问下山歌》:“良游晼晚兮月呈光,锦路逶迤兮山路长。”清 曹寅《雨霁过沧浪亭和壁间漫堂中丞韵》:“赤栏晼晚添春涨,皷角濒疑小队来。”⒉年将老;老年时期。《文选·陆机<叹逝赋>》:“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刘良 注:“晼晚,日暮也,比人年老也。”清 唐孙华《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我本衡门士,晼晚窃一名。”景耀月《无题》诗
- 17.
清管释义:声音清越的管乐器。 南朝 宋 谢灵运《江妃赋》:“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南朝 梁简文帝《<临安公主集>序》:“凤桐遐远,清管辽亮。”唐 张祜《杂曲歌辞·少年乐》:“緑鬟深小院,清管下高楼。”
- 18.
玄元释义:⒈谓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一体之气。 亦泛指天宇,天空。《淮南子·本经训》:“当此之时,玄元至碭而运照。”高诱 注:“玄,天也;元,气也。碭,大也。”一本作“玄玄”。⒉道家所称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晋书·李玄盛传》:“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於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唐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⒊指 老子。唐 初追号 老子 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 玄元,业纘皇极。”元 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二折:“若
- 19.
珠市释义:⒈买卖珍珠的集市。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合浦 有珠市。”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四市》:“东 粤 有四市:……一曰珠市,在 廉州 城西 卖鱼桥 畔。”按 廉州,即 合浦。⒉旧时 金陵 城中烟花之地。清 余怀《<板桥杂记>序》:“金陵 古称佳丽之地……迨至百年之久,而古蹟寝湮,存者惟 南市、珠市 及旧院而已。南市 者卑屑所居,珠市 者间有殊色。”清 余怀《板桥杂记·品丽附珠市名妓》:“珠市 在内桥傍,曲巷逶迤,屋宇湫隘,然其中有丽人。”
- 20.
琏璐释义:谓玉相连属。以喻逶迤的雪峰。
逶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回曲释义:逶迤曲折貌。
- 2.
事分释义:职分;名分;身分。唐 元稹《叙奏》:“经制度,明利害,区邪正,辨嫌惑,存之则事分著,去之则是非泯。”宋 王禹偁《官舍书怀呈罗思纯》:“同年事分几般同,墨綬逶迤一郡中。”宋 洪迈《容斋四笔·轻浮称谓》:“至於当他人父兄尊长之前,语及其子孙甥壻,亦云‘某丈’。或妄称宰相执政贵人之字。皆大不识事分者,习惯以然,元非简傲也。”
- 3.
人立释义:如人之直立。《左传·庄公八年》:“﹝ 齐侯 ﹞射之,豕人立而啼。”宋 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黑狐》:“予始登厕,即见一黑狐人立壁角。”
- 4.
坡陁释义:⒈亦作“坡陀”。山势起伏貌。唐 杜甫《北征》诗:“坡陀望 鄜畤,巖谷互出没。”宋 苏轼《次前韵答马忠玉》:“坡陀巨麓起连峯,积累当年庆自钟。”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书巢 尤长五古,《途中望二华》云:‘……数里渐逶迤,坡陀相错互。’”⒉不平坦。唐 韩愈《记梦》诗:“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颜肘拄座。”⒊山;山坡。明 李东阳《灵寿杖歌》:“下可涉园径,上可凌坡陁。”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厦门砖刻》:“夜坐,见篱外坡陀有光……因掘地,很古砖。”
- 5.
大谷释义:⒈泛指山谷之大者。《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晋 夏侯湛《山路吟》:“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气清。”⒉地名。又称 大谷口、水泉口。在今 洛阳市 南。《后汉书·董卓传》:“卓 遣将 李傕 诣 坚 求和,坚 拒絶不受,进军 大谷,距 洛 九十里。”李贤 注:“大谷口 在故 嵩阳 西北三十五里,北出对 洛阳 故城。张衡《东京赋》云‘盟津 达其后,大谷 通其前’是也。”其地以产梨著名。《文选·潘岳<闲居赋>》:“张公 大谷 之梨,梁侯 乌椑之柿。”刘良 注:“张公 居 大谷,有夏梨,海内唯此一
- 6.
委蛇释义:⒈敷衍;应付:虚与委蛇。⒉同“逶迤”蛇(yí)。
- 7.
威夷释义:⒈陵夷,衰颓。⒉逶迤。迂远貌。
- 8.
娅姹释义:⒈形容娇娆多姿。唐 张鷟《游仙窟》:“然后逶迤廻面,婭姹向前。”宋 陆游《春愁曲》诗:“蜀 姬双鬟婭姹娇,醉看恐是海棠妖。”元 陈基《次韵钱伯行白芙蓉》:“婭姹最怜无语处,风流全在半开时。”清 陈履平《花下独酌》诗:“花枝婭姹摇春风,纷纷蜂蝶争繁丛。”⒉借指美女。宋 欧阳修《答梅圣俞莫登楼》诗:“婭姹扶栏车两头,髧髦垂鬟娇未羞。”⒊象声词。宋 王安石《黄鹂》诗:“婭姹不知缘底事,背人飞过北山前。”宋 陆游《晨起》诗:“喔咿鷄失旦,婭姹鸟鸣春。”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蹉跎乎公,公今言愁愁无终,公无
- 9.
屈郁释义:⒈盘结,旋绕。明 李东阳《梓庭为徐生作》诗:“龙盘势屈鬱,凤宿羽逶迤。”⒉郁结,积聚不得散发。明 李东阳《日川会诸同年》诗:“我怀久屈鬱,如以结就觿。”
- 10.
峨眉释义: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 四川 峨眉县 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 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 岷山 绵延而来,突起为 大峨、中峨、小峨 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 峨眉 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 等胜匚与 浙江 普陀山、安徽 九华山、山西 五台山 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 山东、河南、安徽、福建、广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 11.
弱骨释义:⒈骨柔软。喻不争竞,不露锋芒。《列子·汤问》:“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⒉柔细的骨骼。汉 王粲《七释》:“丰肤曼肌,弱骨纤形。”《西京杂记》卷一:“昭仪 弱骨丰肌,尤工笑语。”南朝 梁简文帝《七励》:“舒蛾眉之窈窕,委弱骨之逶迤。”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一:“乌凤如喜鹊,色紺碧,颈毛类雄鸡鬃,头有冠,尾垂二弱骨,各长一尺四五寸,大略如凤。”⒊伶仃瘦骨。巴金《和读者谈<家>》:“我一九四二年回 成都 见到了她,她已经成了一个‘弱骨支离’的‘老太婆’了。”
- 12.
怀迟释义:犹逶迤。 迂回曲折貌。
- 13.
旌斾释义:⒈亦作“旌旆”。旗帜。晋 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斾屡徂迁。”唐 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关,旌旆逶迤 碣石 间。”清 魏源《圣武记》卷三:“﹝皇上﹞命选精骑万餘人,扈行私从僕马亦復踰万,旌斾亘三十餘里。”⒉犹尊驾、大驾。多用于官员。唐 贾岛《送周判官元范赴越》诗:“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謁荒郊 大禹祠。”宋 苏轼《与范蜀公书》之一:“日望旌旆之至,不敢復上问。”清 恽敬《上举主笠帆先生书》:“前者旌旆自 江西 移 湖南,士聚於庠,商告於市,民要於野,愿一叩首马前。”⒊借指军旅。《太平
- 14.
旌旆逶迤释义:旌斾:旗帜。 逶迤: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 15.
无地释义:⒈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 秦 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⒉没有大地。汉 扬雄《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⒊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张铣 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
- 16.
晼晚释义:⒈太阳偏西,日将暮。《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鑠而减毁。”朱熹 集注:“晼晚,景昳也。”晋 陆机《感时赋》:“夜緜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唐 贾曾《和宋之问下山歌》:“良游晼晚兮月呈光,锦路逶迤兮山路长。”清 曹寅《雨霁过沧浪亭和壁间漫堂中丞韵》:“赤栏晼晚添春涨,皷角濒疑小队来。”⒉年将老;老年时期。《文选·陆机<叹逝赋>》:“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刘良 注:“晼晚,日暮也,比人年老也。”清 唐孙华《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我本衡门士,晼晚窃一名。”景耀月《无题》诗
- 17.
清管释义:声音清越的管乐器。 南朝 宋 谢灵运《江妃赋》:“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南朝 梁简文帝《<临安公主集>序》:“凤桐遐远,清管辽亮。”唐 张祜《杂曲歌辞·少年乐》:“緑鬟深小院,清管下高楼。”
- 18.
玄元释义:⒈谓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一体之气。 亦泛指天宇,天空。《淮南子·本经训》:“当此之时,玄元至碭而运照。”高诱 注:“玄,天也;元,气也。碭,大也。”一本作“玄玄”。⒉道家所称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晋书·李玄盛传》:“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於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唐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⒊指 老子。唐 初追号 老子 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 玄元,业纘皇极。”元 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二折:“若
- 19.
珠市释义:⒈买卖珍珠的集市。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合浦 有珠市。”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四市》:“东 粤 有四市:……一曰珠市,在 廉州 城西 卖鱼桥 畔。”按 廉州,即 合浦。⒉旧时 金陵 城中烟花之地。清 余怀《<板桥杂记>序》:“金陵 古称佳丽之地……迨至百年之久,而古蹟寝湮,存者惟 南市、珠市 及旧院而已。南市 者卑屑所居,珠市 者间有殊色。”清 余怀《板桥杂记·品丽附珠市名妓》:“珠市 在内桥傍,曲巷逶迤,屋宇湫隘,然其中有丽人。”
- 20.
琏璐释义:谓玉相连属。以喻逶迤的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