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鱼符 鱼符的意思

鱼符

简体鱼符
繁体魚符
拼音yú fú
注音ㄩˊ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ú,(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组词】: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2) 姓。

fú,(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组词】:虎符。符信。符节。(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组词】:符号。音符。(3) 相合。【组词】:符合。言行相符。(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组词】:符咒。护身符。(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组词】: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6) 姓。

基本含义

指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帮助或解决问题的人或事物。

鱼符的意思

鱼符 [yú fú]

1. 隋唐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隋开皇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

鱼符 引证解释

⒈ 隋 唐 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 隋 开皇 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 唐 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

《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九年闰月﹞丁丑,颁木鱼符於总管、刺史,雌一雄一。”
唐 陆龟蒙 《送董少卿游茅山》诗:“将随羽节朝珠闕,曾佩鱼符管 赤城。”
宋 司马光 《论夜开宫门状》:“若以式律言之,夜开宫殿门及城门者,皆须有墨勑鱼符。”
明 张煌言 《即事柬定西侯》诗之一:“纵有鱼符专亦得,只今岂少 信陵君。”


国语词典

鱼符 [yú fú]

⒈ 唐时用为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

唐·陆龟蒙〈送董少卿游茅山〉诗:「将随羽节朝珠阙,曾佩鱼符管赤城。」


鱼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悬鱼释义:⒈上钩的鱼。 ⒉《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於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⒊佩带鱼符或鱼袋。⒋铃柄上的鱼形饰物。⒌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
    • 2.
      月鱼释义:唐 代出入宫殿及城门的鱼符。 雄雌各十二,雄者存宫内,雌者授其人,符合以为凭信,按月而易,故称。
    • 3.
      木鱼符释义:木质鱼形符节。《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十年﹞冬十月甲子,颁木鱼符於京师官五品已上。”
    • 4.
      绯鱼袋释义: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 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 因之。唐 韩愈《董公行状》:“入翰林为学士,三年出入左右,天子以为谨愿,赐緋鱼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右承奉郎、赐緋鱼袋 张宗元 为右宣议郎、直秘阁。”亦省作“緋鱼”。《新唐书·王正雅传》:“穆宗 时,京邑多盗贼,正雅 以 万年 令威震豪强,尹 柳公绰 言其能,就赐緋鱼,累擢 汝州 刺史。”宋 王安石《梅公神道碑》:“馆之 集贤,赐服緋鱼。”
    • 5.
      虎符释义:中国古代帝王调兵用的凭证。 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两半都铸有相同的铭文,右半存于朝廷,左半交给带兵将帅。调发军队时须持符验合,作为凭证。战国到隋代盛行,唐代改用鱼符。
    • 6.
      螭鱼释义:螭纽官印和鱼符。古代帝王赐予贵官的两种符信。代指官员。
    • 7.
      赐鱼释义:唐 代帝王给五品以上官员授予鱼符。以为信物。
    • 8.
      金符释义:⒈犹符命。古代谓天赐与人君的符瑞,以为受命之凭证。《尚书璇玑钤》:“汤 受金符帝籙,白狼衔钩入 殷 朝。”南朝 齐 孔稚珪《褚先生伯玉碑》:“盖事详於玉牒,理焕於金符。”⒉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南朝 齐 谢朓《思归赋》:“施银黄之沃若,剖金符之陆离。”唐 王维《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之二:“返葬金符守,同归石窌妻。”《元史·百官志三》:“大都尚饮局,秩从六品。中统 四年始置。设大使、副使各一员,俱带金符。掌醖造上用细酒。”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三·王振鹏》:“后拜千户,佩
    • 9.
      金鱼符释义:⒈金质的鱼符。⒉辽代调发兵马的一种符信。
    • 10.
      金鱼袋释义:⒈鱼袋的一种。金饰,用以盛放金鱼符。⒉比喻高官显爵。
    • 11.
      铜符释义:⒈见“铜虎符”。 ⒉见“铜鱼符”。⒊铜制的封门板。⒋道士所用的符契之类的法物。
    • 12.
      铜篆释义:⒈指铜鱼符。⒉指铜铸香炉。
    • 13.
      铜鱼释义:⒈见“铜鱼符”。 ⒉借指太守的官职。
    • 14.
      铜鱼符释义: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铜符”、“铜鱼”。唐 白居易《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 15.
      银鱼符释义:银质的鱼符。 唐 代授予五品以上官员佩带,用以表示品级身分。亦作发兵、出入宫门或城门之符信。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卷一:“唐高祖 武德 元年九月改银菟符为银鱼符也。”亦省作“银鱼”。唐 刘禹锡《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并简同制水部李郎中》:“初佩银鱼随仗入,宜乘白马退朝归。”金 元好问《寄程孙铁安》诗:“已能骑竹马,想亦爱银鱼。”明 张煌言《间行杂感》诗:“伏匿那能忘铁马,潜游犹觉负银鱼。”
    • 16.
      银鱼袋释义:鱼袋之一种。以银饰,用以盛放银鱼符。唐 李廓《长安少年行》之三:“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清 袁枚《随园随笔·赐金紫非本秩》:“紫綬则金鱼袋,青綬则银鱼袋。”参见“银鱼符”。
    • 17.
      鱼书释义:⒈《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称书信为“鱼书”。唐 韦皋《忆玉箫》诗:“长江 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 秦。”明 无名氏《鸣凤记·秋夜女工》:“心似剖,为 陇 外鱼书无有。”柯灵《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⒉古代朝廷任免州郡长官时所赐颁的鱼符和敕书。《旧唐书·德宗纪上》:“是月,復降鱼书停刺史务。”宋 陆游《遣兴》诗:“谁遣径归朝凤闕?不令
    • 18.
      鱼佩释义:⒈古代官吏佩带于身的鱼符。⒉鱼形佩玉。
    • 19.
      鱼契释义:即鱼符。 鱼形的符信。
    • 20.
      鱼章释义:即鱼符。

鱼符(yu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鱼符是什么意思 鱼符读音 怎么读 鱼符,拼音是yú fú,鱼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鱼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