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戴 [gǎn dài]
1. 感激爱戴(用于对上级)
例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飧粥相继,士民感戴之。——《三国志·朱桓传》
英[be sincerely grateful for;]
感戴 引证解释
⒈ 感激爱戴。
引《三国志·吴志·朱桓传》:“往遇疫癘,穀食荒贵, 桓 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飱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宋 叶适 《与赵丞相书》:“相公时在政府,实拔异之,使某由此有闻於世,虽尝奉启陈谢,而不敢叙道其感戴之私。”
《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既蒙先生指教,奴家感戴不浅。”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陕甘起义清方档案》:“不独 庚 一人铭感不忘, 陕 甘 亿万生灵,同深感戴。”
国语词典
感戴 [gǎn dài]
⒈ 感念他人的德惠而尊敬拥护。
引《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桓传》:「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飧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红楼梦·第六二回》:「又难为两位姨娘受委屈,我们爷儿们感戴不尽。」
感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仰戴释义:敬仰感戴。
- 2.
克获释义:⒈谓战胜并有所掳获。 《汉书·武帝纪》:“元朔 六年,夏四月,卫青 復将六将军絶幕,大克获。”《周书·莒庄公洛生传》:“至於攻战,莫有当其锋者,是以克获常冠诸军。”《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故 朝恩 因麾下数克获窃以自高。”⒉俘获。《后汉书·盖延传》:“延 等往来要击 宪 别将於 彭城、郯、邳 之间,战或曰数合,颇有剋获。”《晋书·祖逖传》:“诸坞主感戴,胡 中有异谋,輒密以闻,前后剋获,亦由此也。”《北史·韩雄传》:“每抄掠 东魏,所向剋获。”
- 3.
庆戴释义:庆幸感戴。
- 4.
忻戴释义:欣喜感戴。
- 5.
怀濡释义:谓感戴恩泽。
- 6.
感仰释义:感戴敬仰。
- 7.
感戴莫名释义:感戴:感恩戴德;莫名:说不出来。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 8.
戴德释义:感戴恩德。清 陈梦雷《绝交书》:“不孝抵家,将军招至军前,恩礼有加,罔测其故,尚意为年兄揄扬之过,戴德不遑。”
- 9.
投心释义:⒈诚心。《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俭 以计厚待 钦,情好欢洽。钦 亦感戴,投心无贰。”南朝 宋 鲍照《咏白雪》:“投心障苦节,隐迹避荣年。”⒉指诚心归附。晋 潘岳《杨荆州诔》:“鸟则择木,臣亦简君。投心 魏 朝,策名委身。”
- 10.
无贰释义:⒈谓不要有二心;没有二心。 《诗·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郑玄 笺:“无有贰心也,无復计度也。”《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俭 以计厚待 钦,情好欢洽。钦 亦感戴,投心无贰。”⒉不可改变。《左传·成公八年》:“公赂之,请缓师。文子 不可,曰:‘君命无贰,失信不立。’”
- 11.
春晖寸草释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 12.
藂集释义:聚集。 唐 元稹《告畬竹山神文》:“然而不砟不穫,不础不柱,藂集貙蟒,蔽弊道路,将五十年矣。”宋 王禹偁《回寇密直谢官启》:“目窥星斗之文章,身负刺芒之怵惕,钦隆感戴,藂集所怀,卑情不任。”
- 13.
食毛践土释义: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践:踩。 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