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李杜 李杜的意思

李杜

简体李杜
繁体
拼音lǐ dù
注音ㄌㄧˇ ㄉ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ǐ,(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例句】: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①古代狱官,法官。②道理,规律。③惩治。④星名。)

dù,(1)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 阻塞(sè),堵塞(sè)。【组词】:杜绝。杜塞(sè)。杜门谢客,防微杜渐。(3)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 姓。【例句】: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基本含义

指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代著名诗人,也可以泛指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人物。

李杜的意思

李杜 [lǐ dù]

1. 东汉·李固、杜乔的并称。东汉·李膺、杜密的并称。初唐诗人杜审言与李峤,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亦并称“李杜”。东汉·李云、杜众的并称。东晋·杜预与北魏·李冲的并称。唐·李白与杜甫的并称。宋·李韶与杜范的并称。

李杜 引证解释

⒈ 东汉 李固、杜乔 的并称。

《后汉书·李杜传赞》:“李 杜 司职,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抗情 伊 稷。”

⒉ 东汉 李膺、杜密 的并称。

《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 李 杜 焉。”

⒊ 东汉 李云、杜众 的并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四李社》:“弘农 五官掾 杜众,伤 云 以忠諫获罪,上书愿与 云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狱中。其后 襄楷 上言,亦称为 李 杜。”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李云、杜众 以直通受诛,此又一 李 杜 矣。”

⒋ 东晋 杜预 与 北魏 李冲 的并称。

《魏书·王肃传》:“詔曰:‘……故 杜预 之殁,窆於 首阳 ;司空 李冲,覆舟是託。顾瞻斯所,诚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扬州 刺史 肃 诚义结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平生本意,愿终 京陵,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魏书》 李冲、杜预,忠义相结,亦称 李 杜。”

⒌ 唐 李白 与 杜甫 的并称。

唐 韩愈 《调张籍》诗:“李 杜 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甫 旷放不自俭,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功。少与 李白 齐名,时号‘ 李 杜 ’”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李 杜 二公,诚为劲敌。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丽。”
清 费锡璜 《<友鸥堂集>序》:“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置之 元、白、苏、陆 间,则并驱争先。”

⒍ 初 唐 诗人 杜审言 与 李峤,晚 唐 诗人 李商隐 与 杜牧 亦并称“李杜”。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杜审言、李嶠 结友前朝, 李商隐、杜牧 之齐名晚季,咸称 李 杜。”

⒎ 宋 李韶 与 杜范 的并称。

《宋史·李韶传》:“当是时,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与 杜范 皆廉直,中外谓 李 杜。”


国语词典

李杜 [lǐ dù]

⒈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二人的合称。

唐·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燄万丈长。」


李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仙释义:⒈传说 三国 吴 主 孙权 之祖 孙钟,以种瓜为业,有三仙人诣门乞瓜,钟 厚待之。 因指以葬地,谓当出天子。言讫化为三鹤飞去。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祥瑞记·孙钟》。后用为施瓜得福的典实。唐 李峤《瓜》诗:“六子方呈瑞,三仙实可嘉。”⒉指三位翰林学士。唐 白居易《初到江州寄翰林张李杜三学士》诗:“碧落三仙曾识面,年深记得姓名无?”
    • 2.
      元白释义:⒈唐 代诗人 元稹、白居易 的并称。 《旧唐书·元稹传》:“稹 聪警絶人,年少有才名,与 太原 白居易 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 元 白 焉。”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 白居易 ﹞与 元稹 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 元 白。”明 许时泉《同甲会》:“虽文如 元 白,武若 李 郭,亦不能忘此胭脂气味。”⒉泛指诗友。骆鹏《寄怀师农》诗:“元 白 卜邻曾有约,太平身世渺难期。”⒊金 代诗人 元好问、白君举 的并称。清 赵翼《陔馀丛考·六李杜两元白》:“金 末 元遗山 为一代文人
    • 3.
      小李杜释义:晚唐 诗人 李商隐、杜牧 的并称。对盛 唐 大诗人 李白、杜甫 的并称“李杜”而言。
    • 4.
      拟伦释义:比拟;伦比。《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以 隋 之府库、仓廩、户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拟伦?”宋 苏辙《祭文与可学士文》:“风雅之深,追配古人;翰墨之工,世无拟伦。”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评李杜》:“二子(杨慎、杨诚斋)所引古人,拟伦俱似亡当。”
    • 5.
      李杜释义:⒈东汉李固、杜乔的并称。⒉东汉李膺、杜密的并称。⒊东汉李云、杜众的并称。⒋东晋杜预与北魏李冲的并称。⒌唐李白与杜甫的并称。⒍初唐诗人杜审言与李峤,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亦并称“李杜”。⒎宋李韶与杜范的并称。
    • 6.
      絶尘释义:⒈脚不沾尘土。 形容奔驰神速。⒉超脱尘俗。⒊犹绝迹不见踪迹。⒋良马名。详细解释。⒌脚不沾尘土。形容奔驰神速。《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絶尘,而 回 瞠若乎后矣。”成玄英 疏:“奔逸絶尘,急走也。”明 杨慎《升庵诗话·评李杜》:“徐仲车 云:‘太白 之诗,神鹰瞥汉;少陵 之诗,骏马絶尘。’”清 刘大櫆《<郭昆甫时文>序》:“天驥絶尘而奔,尾以蹇驴,不知其能同至焉否邪?”周立波《李大贵观礼》:“新的 中国 诞生了,而且开始了绝尘的奔驰。”⒍超脱尘俗。《文选·范晔<逸民传论>》:“盖録其絶尘不反,同夫
    • 7.
      邑里释义:⒈乡里。《墨子·尚贤中》:“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宋 陈师道《<茶经>序》:“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於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清 俞蛟《梦厂杂著·李少白传》:“李杜,字 少白,与余同邑里。”⒉指乡里的人民。《吕氏春秋·诬徒》:“归则愧於父母兄弟,出则慙於知友邑里。”《后汉书·朱暉传》:“自去 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清 归庄《噫嘻》诗之二:“虏方逼断髮,邑里尽夷蛮。”⒊乡贯;籍贯。唐 刘知几《史通·邑里》:“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

李杜(lid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李杜是什么意思 李杜读音 怎么读 李杜,拼音是lǐ dù,李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李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