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仪 [hūn yí]
1. 结婚的仪式。
婚仪 引证解释
⒈ 结婚的仪式。
引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记得幼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名目忘却了,一家正在结婚,而勾魂的无常鬼已到,夹在婚仪中间,一同拜堂,一同进房,一同坐床。”
婚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仪宾释义:明 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的称谓。 明 陆延枝《说听》卷上:“身是 秦 府仪宾也,奉殿下命办此。”《续通典·礼十四》:“明年又更定公主、郡主封号、婚仪乃駙马、仪宾品秩。”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王成》:“王 祖为 衡 府仪宾。”
- 2.
回定释义:旧时订婚仪式,男家送定礼至女家,女家回礼称“回定”。
- 3.
坐牀释义:⒈指坐具。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白象﹞背设五綵屏风,七宝坐床,容数人,真是异物。”宋 沉括《梦溪笔谈·讥谑》:“冬月作小坐牀,冰上拽之,谓之‘凌牀’。”⒉旧时婚仪。《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张狼 在前,翠莲 在后,先生捧着五穀,随进房中,新人坐床。”《天雨花》第二一回:“不是去睡,叫做坐牀,乃是成亲规矩。”详“坐牀撒帐”。⒊西藏 指喇嘛活佛“转世”继位的仪式。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 云丹嘉穆错 ﹞十四岁入 藏 坐牀,二十八岁示寂。”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 4.
坐虚帐释义:旧时婚仪,新妇入洞房前,先到中门一悬挂帐子的室中少歇,谓之“坐虚帐”。参阅 宋 吴自牧《梦粱录·嫁娶》。
- 5.
奉子成婚释义:奉子成婚一说出自滴天髓:原意是女方未婚先孕,为了掩人耳目不得不受孕婴的先天命令立即举行完婚仪式。但是,这是受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医疗条件、社会舆论、子女需要等等诸多客观条件约束所不得不做的事情。
- 6.
婚期释义:结婚仪式举行的日期。
- 7.
婚礼释义:结婚仪式:举行婚礼。
- 8.
子孙饺子释义:旧时结婚仪式中给新娘、新郎做的饺子。民间风俗以为新婚夫妇食后会生儿育女。
- 9.
指腹为亲释义:旧时包办婚姻的一种。双方尚在胎中,由父母预定,如为一男一女,即成立婚约。《魏书·王宝兴传》:“初,宝兴 母及 遐 妻俱孕,浩 谓曰:‘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亦作“指腹为婚”。宋 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婚仪》:“世俗好於襁褓童幼之时轻许为婚,亦有指腹为婚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因为 李社长 与 刘 家交厚,从未生时指腹为婚。”《红楼梦》第六四回:“﹝ 张华 父﹞因与 尤老娘 前夫相好,所以将 张华 与 尤二姐 指腹为婚。”《广西壮族文学》第二编第四章:“﹝ 毛红 和 玉音 ﹞在他们
- 10.
敲门释义:⒈叩门。⒉古代婚仪中的纳采。
- 11.
明媒正娶释义:旧时指有媒人说合,按传统结婚仪式迎娶的婚姻。
- 12.
行定释义:举行定婚仪式。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广 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妇女多嫁於僧。欲落髮,则行定;既薙度,乃成礼。”
- 13.
襄事释义:⒈成事。语出《左传·定公十五年》:“葬 定公,雨,不克襄事。”杜预 注:“雨而成事,若汲汲於欲葬。”后因以称下葬。唐 高彦休《阙史·齐将军义犬》:“越月将襄事於邱陇,则留四獒以御奸盗。”宋 秦观《李状元墓志铭》:“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室之铭,逮夫人祔葬,始鑱铭而纳之。”明 李东阳《董公墓志铭》:“丁内艰,归,用礼襄事。”⒉泛指办成事情。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膏液》:“天道平分昼夜,而人工继晷以襄事。”⒊帮助办事。《清史稿·礼志八》:“皇子婚仪,先指婚,简大臣命妇偕老者襄事。”
- 14.
证婚释义:在结婚仪式上为结婚人做证明:证婚人。
- 15.
阴婚释义:阴婚,也叫冥婚,是为死去的人找配偶。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后,未等迎娶过门就因故双亡。老人们认为,如果不替他(她)们完婚,他(她)们的鬼魂就会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为他(她)们举行一个阴婚仪式,最后将他(她)们埋在一起,成为夫妻,并骨合葬,免得男、女两家的茔地里出现孤坟。2011年5月22日,韩国已故女星郑多彬的母亲为她及文在成举行阴婚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