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奏稿 奏稿的意思
zòugǎo

奏稿

简体奏稿
繁体
拼音zòu gǎo
注音ㄗㄡˋ ㄍㄠ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òu,(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组词】:演奏。奏国歌。奏鸣曲。(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组词】: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3) 呈现,取得。【组词】:奏效。奏功。奏捷(取得胜利)。大奏奇功。

稿

gǎo,(1) 谷类植物的茎秆。【组词】:稿秆。稿荐(稻草编的垫子)。(2) 文字、图画的草底,又喻事先考虑的计划。【组词】:文稿。稿本。稿件。讲稿。

基本含义

指上级领导或者专家委员会征求下级单位或者专家意见的文件。

奏稿的意思

奏稿 [zòu gǎo]

1. 亦作“奏藁”。

3. 奏章的草稿。

奏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奏藁”。奏章的草稿。

《新唐书·陆元方传》:“临终,取奏稿焚之。”
宋 程颐 《答人示奏草书》:“辱示奏藁,足以见仁人君子爱民之心,深切如此。”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委员取出文书给 安老爷 看,见那奏稿上参的是革职拿问,带罪赔修。”


奏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合会释义: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 清 复 明 为宗旨,相传以 洪武(明太祖 年号)的洪字为其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因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后嫌只取左偏,偏而不全,不吉祥,故又取右偏“共”,“共”有会合之义,因改称“三合会”。《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吴观察致倪方伯书》:“近日三合会匪东西四散,无处不有。”彭湃《海丰农民运动》:“三合会秘密结社之盛行,几乎普遍了全县。”
    • 2.
      削草释义:⒈古时大臣上书封事草定奏稿,成辄销毁,以示慎密。 ⒉除草。
    • 3.
      奏藁释义:见“奏稿”。
    • 4.
      宣引释义:皇帝宣召大臣,由内侍引见,称“宣引”。宋 周必大《玉堂杂纪》卷中:“﹝ 必大 ﹞得旨,赴 东华门 祗候宣引。日已晡,闻有内宴,小黄门出云:‘恐改日引。’然不敢退。酉后,忽宣入 选德殿。”宋 刘克庄《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宣引 东华 去。似当年,文皇 亲擢,马周 徒步。殿上风霜生白简,下殿扁舟已具。怎不与官家留住。”《宋史·光宗纪》:“﹝ 绍熙 二年六月﹞癸巳,詔宰臣、执政,自今不时内殿宣引奏事。”
    • 5.
      寄儿释义:义儿,干儿。《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为首者,系 青浦 周立春 之寄儿 王 姓也,年约十七、八。”
    • 6.
      明干释义:明智干练。宋 欧阳修《再论按察官吏状》:“莫若精选明干朝臣十许人,分行天下,尽籍官吏能否而升黜之。”明 无名氏《云间杂志》卷四:“苟年值其丰而佐之以明干之有司,则计日而成功者,常十之十。”《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清朝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档案资料·向荣奏稿》:“而兵积习,每以不得入城为耻。若不商派明干大员,管带精鋭兵勇,扼要堵剿,恐致首逆窜出,另生枝节。”
    • 7.
      洽意释义:合意,中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文案上各委员拟的奏稿都不洽意,后来请他起了个稿。”茅盾《虹》四:“她好像一个被人惊醒了的没有睡够的孩子,觉得一切都是不洽意。”
    • 8.
      焚草释义:⒈焚烧茅草。⒉烧掉奏稿,以示谨密。⒊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裴虔通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炀帝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 9.
      警耗释义:犹警报。关于情况紧急的音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商学全体欢迎备至,是 川 民反抗朝廷不过少数。惟 眉 嘉 一带颇有警耗,具详昨夕电奏稿。”郭孝成《广西光复记》:“桂林 自得 武昌 警耗,官场恐慌异常,而人民之希望民军,颇有时雨之切。”
    • 10.
      选草释义:选拔人才的奏稿。

奏稿(zoug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奏稿是什么意思 奏稿读音 怎么读 奏稿,拼音是zòu gǎo,奏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奏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