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 [jīn gǔ]
1. 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见《周礼·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
3. 钲。
金鼓 引证解释
⒈ 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见《周礼·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
引《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杨伯峻 注:“庄 十年《传》云‘夫战,勇气也’,此气即勇气;又云‘一鼓作气’,足见金鼓所以励勇节气者。金鼓以声为用而制其气,故曰声气。”
南朝 梁 沉约 《齐明帝哀策文》:“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啟路。”
宋 梅尧臣 《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金鼓鸣两旁,壶浆拥通逵。”
明 何景明 《送季公从地官》诗:“城边金鼓花时发,海畔楼船日夕过。”
何其芳 《画梦录·岩》:“我耳边已隐隐有金鼓杀伐之声。”
⒉ 钲。
引《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摐金鼓,吹鸣籟。”
颜师古 注:“金鼓谓鉦也。”
王先谦 补注:“鉦,鐃也。其形似鼓,故名金鼓。”
国语词典
金鼓 [jīn gǔ]
⒈ 古时作战壮声势的器具。击鼓则表示进军,鸣金则示意收兵。
引《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族居递奏,金鼓迭起。」
金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声释义: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 2.
不争多释义:同“不多争”。 宋 辛弃疾《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词:“比著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
- 3.
土营释义:太平军 的工兵营,专事掘地道攻城。建于1852年,由挖煤工人组成。清 涤浮道人《金陵杂记》:“土营用挖煤人仿鰲法,专以穴地攻城为事,恐官军知而为备,击金鼓以乱其声。”
- 4.
地突释义:地道。 《东观汉记·光武纪》:“旗帜蔽野,尘熛连云,金鼓之声数十里。或为地突,或为衝车撞城。”《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太和 二年﹞十二月,诸葛亮 围 陈仓”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亮 又为地突,欲踊出於城里,昭(郝昭)又於城内穿地横截之。”《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地突,地道也。”
- 5.
城郛释义:⒈城郭;城墙。《新唐书·窦群传》:“会水坏城郛,调 谿洞 群蛮筑作,因是群蛮乱,贬 开州 刺史。”⒉泛指城市。清 伍观澜《西炮台行为提督张公作》诗:“是时金鼓喧城郛,大吏仓皇挈妻孥。”
- 6.
声章释义:金鼓和旌旗。
- 7.
子将释义:唐 武官名。隶属于大将之下,掌布列行阵、金鼓及部署卒伍的副将、偏将。唐 陈子昂《谢衣表》:“卒士被伤,子将多死。”《新唐书·玄宗纪》:“﹝ 开元 四年六月﹞癸酉,大武军 子将 郝灵佺 杀 突厥 默啜。”《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子将,小将也。唐 令制,每军大将一人,别奏八人……子将八人,资其分行阵,辩金鼓及部署。”
- 8.
审声释义:⒈古指辨别宫。 商、角、徵、羽五声。⒉辨别金鼓之声。⒊通晓声韵、格律。
- 9.
扞御释义:防御;抵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 周。召穆公 亦云。”汉 蔡邕《黄钺铭》:“始受旄鉞金鼓之任,扞御三垂。”《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李嗣昭 与 李嗣源 夜入 汴 军,斩将搴旗,敌人扞御不暇,自相惊扰。”明 宋濂《故朝列大夫苏公墓志铭》:“煦嫗扞御一以恩,设心不让 汉 吏循。”
- 10.
琱戈释义:刻镂之戈。亦为戈的美称。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横琱戈而对霸主,执金鼓而问贼臣。”宋 陆游《书事》诗:“自笑书生无寸效,十年枉是枕琱戈。”清 陈梦雷《赠秘书觉道弘》诗:“露布降封豕,琱戈扫孽鲸。”
- 11.
砰轰释义:象声词。鼓声;金鼓声。
- 12.
碧眼释义:⒈绿色的眼睛。唐 李咸用《临川逢陈百年》诗:“麻姑山 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宋 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朱锡梁《白门咏史》之二:“虽然陵墓残薪采,碧眼 孙郎 是可儿。”⒉旧指胡人,后指白种人。明 陈汝元《金莲记·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明 徐渭《沉叔子解番刀为赠》诗:“鏤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清 黄遵宪《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 13.
薄伐释义:⒈征伐;讨伐。 《诗·小雅·出车》:“赫赫 南仲,薄伐 西戎。”《晋书·孙楚传》:“宣王 薄伐,猛鋭长驱,师次 辽阳,而城池不守。”清 吴伟业《滇池铙吹》之三:“鬼国 三年劳薄伐,王师五月下殊方。”⒉即簿伐。指先世官籍。薄,通“簿”。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丞,皆选孝廉郎年少薄伐者。”《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未为敍,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⒊犹敲击。《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熠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
- 14.
虎韬释义:古代兵书《六韬》之一。分军用、三陈、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亦泛指兵书。
- 15.
説铁骑儿释义:宋 代“说话”类别之一。 大抵为讲说战争故事。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 16.
金悬释义:亦作“金县”。 金鼓之乐。
- 17.
金鼓释义: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见《周礼·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杨伯峻 注:“庄 十年《传》云‘夫战,勇气也’,此气即勇气;又云‘一鼓作气’,足见金鼓所以励勇节气者。金鼓以声为用而制其气,故曰声气。”南朝 梁 沉约《齐明帝哀策文》:“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啟路。”宋 梅尧臣《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金鼓鸣两旁,壶浆拥通逵。”明 何景明《送季公从地官》诗:“城边
- 18.
金鼓喧天释义: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钟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 19.
金鼓喧阗释义: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 20.
金鼓连天释义: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