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时 [gàn shí]
1. 参见:干时,干时。
干时 引证解释
⒈ 犹言治世;用世。
引晋 潘岳 《西征赋》:“思夫人之政术,实干时之良具。”
《宋书·颜竣传》:“竣 自谓才足干时,恩旧莫比,当赞务居中,永执朝政。”
《北史·房彦谦传》:“设有正直之士,才堪干时,於己非宜,即加摈弃。”
1. 求合于当时。 《管子·小匡》:“寡人欲修政以干时於天下,其可乎?”
五代 谭用之 《约张处士游梁》诗:“好携长策干时去,免逐渔樵度太平。”
明 陈铎 《渔隐》曲:“笑他们干时的欠老成,叩諫的忒直正。”
吴世昌 《鹧鸪天》词:“平生未作干时计,后世谁知定我文。”
⒉ 违反时势。
引《慎子·威德》:“故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
《后汉书·袁术传》:“若陵僭无度,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
国语词典
干时 [gàn shí]
⒈ 求合于时世。也作「干世」。
引《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
干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冬青释义:上冬青(学名:Lindera communis Hemsl.)为樟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树皮淡褐色。当年生枝条纤细,平滑,具纵条纹,绿色,干时棕褐色,或疏或密被黄白色短柔毛,基部有密集芽鳞痕,一年生枝条粗壮,无毛,皮层不规则纵裂。
- 2.
五殖释义:湿时粘结成粗块,干时龟裂而坚硬的下等粘土。殖,通“埴”,粘土。
- 3.
分期释义:⒈把连续的过程分成若干时期或阶段:历史分期。 ⒉在时间上分成若干次(进行):分期付款。分期休假。
- 4.
刚德释义:刚健之德,阳刚之道。《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天为刚德,犹不干时,况在人乎?”《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王陵>》:“明明丞相,天赋庭直,刚德正行,不枉不曲。”章樵 注:“其刚正盖得之天性也。”《世说新语·排调》“头责 秦子羽”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敏《头责子羽》:“头曰:‘子所谓天刑地网,刚德之尤。’”
- 5.
挟策释义:⒈亦作“挟筴”。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宋 苏轼《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⒉胸怀计谋、建议。明 宋濂《<桂氏家乘>序》:“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李大钊《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⒊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唐 蒋防《霍小玉传》:“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
- 6.
敲菱壳释义:方言。以地产卖于人,过若干时间要求加价称“找价”,屡找不已称“敲菱壳”。
- 7.
汲善释义:《穀梁传·襄公十年》“汲 郑伯”晋 范宁 注:“汲,犹引也。 郑伯 髠原 为臣所弑,而不书弑,此引而致於善事。”后以“汲善”为导人向善。《后汉书·张晧王龚等传论》:“张晧、王龚,称为﹝推﹞士,若其好通汲善,明发升荐,仁人之情也。”唐 罗隐《重送朗州张员外》诗:“诚知汲善心长在,争奈干时跡转穷。”
- 8.
没身释义:⒈终身。 《老子》:“没身不殆。”《汉书·息夫躬传》:“今单于以疾病不任奉朝贺,遣使自陈,不失臣子之礼。臣 禄 自保没身不见 匈奴 为边竟忧也。”隋 王通《中说·问易》:“刘炫 问《易》,子曰:圣人於《易》,没身而已,况吾儕乎?”明 沉鲸《双珠记·狱中冤恨》:“饮痛啣寃,没身难泯。”⒉犹言将自身没官。《隋书·东夷传·倭国》:“其俗杀人强盗及姦皆死,盗者计赃酬物,无财者没身为奴。”⒊犹投身。《梁书·处士传序》:“与夫没身乱世,争利干时者,岂同年而语哉!”
- 9.
砂质壤土释义:土壤质地系指组成土壤的砂粒、坋粒及粘粒等不同大小之矿物粒子的含量百分比,一般大于2mm以上之石砾则不考虑在内。 砂质壤土:虽含砂量仍相当多,但因亦含有少量坋粒及粘粒,具有土粒间之结合性。干时可成块,但易破碎,湿时可感觉粘性,所握成之土块,小心抚弄之不致破碎。
- 10.
碱地释义:指呈强碱性反应的土壤。雨后泥泞,干时固结,土壤的表层下面碱性强而且坚实,对作物有危害作用。
- 11.
罚俸释义:旧时官吏因过误而停发薪俸若干时日的一种处分。 《旧唐书·张荐传》:“﹝ 逢吉 ﹞罢相,裴度 发其事,逢吉 坐罚俸。”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减场解元》:“御製文字,考订不差,洪模 妄肆詆毁,本当重治,姑罚俸三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失察在先,正办在后,顶多不过一个罚俸的处分罢了。”
- 12.
葛仙米释义:生在潮湿处的一种蓝藻类植物。植物体由球形的单细胞连成串珠状的细丝,外面包着一层胶质物,湿时蓝绿色,干时灰色。可食,又可入药,有解热,祛痰等作用。
- 13.
蓼蓝释义: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小,淡红色,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做蓝色染料,也可入药。也叫蓝。
- 14.
衆议释义:众人的议论。 《汉书·王莽传上》:“臣 莽 子女诚不足以配至尊,復听众议,益封臣 莽。”汉 蔡邕《陈政要七事疏》:“诚当博览众议,从其安者。”晋 陶潜《祭从弟敬远文》:“常愿携手,寘彼众议。”《旧唐书·卢怀慎传》:“李杰 勤苦絶伦,贞介独立,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干时之材,众议推许。”
- 15.
行牙释义:旧时指同业工人每隔若干时日设筵相聚。《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十一行做‘行牙’时,人数多至百餘席,即千多人,此行人数比较多。”
- 16.
负俎释义:《史记·殷本纪》:“﹝ 伊尹 ﹞负鼎俎,以滋味説 汤,致於王道。 ”后以“负俎”为干时以求进用的故实。
- 17.
负鼎释义:指 伊尹 背负鼎俎见 汤,喻以烹调致 汤 王道之事。《史记·殷本纪》:“伊尹 名 阿衡。阿衡 欲于 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説 汤,致于王道。”唐 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殷王 期负鼎,汶水 起垂竿。”宋 叶适《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 桐江 笑短弱,负鼎 莘野 嫌豪粗。”后用以指辅佐帝王,担当治国之任。《后汉书·马援传论》:“马援 腾声 三辅,遨游二帝,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晋书·纪瞻传》:“臣以凡庸,邂逅遭遇,劳无负鼎,口不商歌,横逢大运,频
- 18.
辫蒜释义:采收蒜头时,把蒜秧子与大蒜一起编成辫子一样,三十头左右为一辫,成品就叫做蒜辫、也叫蒜辫子。然后架干晾晒至7成--8成干时储存或者销售。
- 19.
陵僭释义:僭越,超越本分。《后汉书·袁术传》:“若陵僭无度,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北史·叱列平传》:“荣(尒朱荣)死,尒朱氏 陵僭,平 惧祸,后归 神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一均之中,宫弱商强,是谓陵僭,故须用子声,乃得长短相敍。”
- 20.
雕漆释义:中国传统的特 种工艺品之一。先将调好的漆料涂在铜胎或木胎上,一般涂八九十层至数百层,趁漆未干时进行浮雕,然后再烘干、磨光制成。以朱红色为主,故又名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