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兵钤 兵钤的意思
bīngqián

兵钤

简体兵钤
繁体兵鈐
拼音bīng qián
注音ㄅ一ㄥ ㄑ一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qián,(1) 印章。【例句】:钤记(旧时印的一种)。(2) 盖印章。【组词】:钤印。钤章。(3) 锁。【例句】:钤键(a.锁钥,关键;b。喻机谋)。(4) 兵书,谋略。【例句】:钤决(泛指兵书或谋略)。钤谋(计谋)。韬钤(中国古代兵法书《六韬》及《玉钤篇》的合称,亦指用兵谋略)。

基本含义

指军队的旗帜、军令。

兵钤的意思

兵钤 [bīng qián]

1. 指兵书;兵法。

2. 指兵权。

4. 宋代临时委任的军区统兵官“兵马钤辖”的省称。

兵钤 引证解释

⒈ 指兵书;兵法。

汉 刘向 《列仙传·吕尚》:“﹝ 吕尚 ﹞钓於 磻溪,三年不得鱼……已而果得大鲤,有兵鈐於鱼腹中。”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研几册府,金縢玉版之书;索隐兵鈐, 玄女 黄公 之法。”
唐 李德裕 《论田牟请许党项仇复回鹘嗢没斯部落事状》:“臣等虽不习兵鈐,昧於边事,然酌其物理,情实可知。”

⒉ 指兵权。

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朕﹞卜战行师,揔兵鈐於四海。”
宋 苏舜钦 《京兆求罢表》:“制兵鈐者以多算为胜。”

⒊ 宋 代临时委任的军区统兵官“兵马钤辖”的省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寥(范寥 )时为 福建 兵鈐,终不能自达而死。”


兵钤是什么意思 兵钤读音 怎么读 兵钤,拼音是bīng qián,兵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兵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