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曾孙 曾孙的意思
zēngsūn

曾孙

简体曾孙
繁体曾孫
拼音zēng sūn
注音ㄗㄥ ㄙㄨ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ēng céng,(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组词】:曾祖父。曾孙。(2) 同“增”,增加。(3)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4) 姓。(1)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组词】:曾经。未曾。何曾。曾几何时。(2) 同“层”,重(chǒng )。

sūn xùn,(1) 同“逊”。

基本含义

曾孙是指一个人的孙子或孙女的孩子,也可以泛指后代。

曾孙的意思

曾孙 [zēng sūn]

1. 孙子的儿子。

3. 对曾孙以下的统称。

曾孙 引证解释

⒈ 孙子的儿子。

《左传·昭公七年》:“余将命而子 苟 与 孔烝鉏 之曾孙 圉 相 元。”
《晋书·荀勗传》:“荀勗 字 公曾,潁川 潁阴 人, 汉 司空 爽 曾孙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还有个曾孙,叫做 卜兑,只有八岁,代人家放牛去了。”

⒉ 对曾孙以下的统称。

《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 文王,曾孙篤之。”
郑玄 笺:“曾,犹重也。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
清 金人瑞 《古墓吟》:“物理自无定,曾孙非不贤。”


国语词典

曾孙 [zēng sūn]

⒈ 称谓。称孙子的儿子。

《晋书·卷三九·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还有个曾孙,叫做卜兑,只有八岁,代人家放牛去了。」

⒉ 统称孙子以下的后代子孙。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汉·郑玄·笺:「曾,犹重也。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


曾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世子孙释义:指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
    • 2.
      三祖释义:⒈指三位祖先。《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告皇祖 文王、烈祖 康叔、文祖 襄公 ……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杨伯峻 注:“三祖,皇祖、烈祖、文祖。”《文选·潘岳<关中>诗》:“三祖在天,圣皇绍祚。”李善 注引 臧荣绪《晋书》:“宣帝 追号曰 高祖,文帝 号曰 太祖,武帝 号曰 世祖。”《金史·礼志一》:“至 唐高宗 始以 高祖 太宗 崇配。垂拱 初,又加以 高宗,遂有三祖同配之礼。”⒉指 三国 魏 武帝 曹操、文帝 曹丕、明帝 曹叡。《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有司奏:武皇帝 拨乱反正,为 魏太祖
    • 3.
      九族释义:⒈指自己前辈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自己下辈的子、孙、曾孙、玄孙。⒉另一说也包括异姓亲属,以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两代为九族。
    • 4.
      京坻释义:《诗·小雅·甫田》:“曾孙之庾,如坻如京。”谓谷米堆积如山。后因以“京坻”形容丰收。
    • 5.
      从侄孙释义:从侄孙本义,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是孙子的族兄弟。
    • 6.
      代北释义:⒈古地区名。泛指 汉、晋 代郡 和 唐 以后 代州 北部或以北地区。当今 山西 北部及 河北 西北部一带。唐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诗:“雁山 横 代 北,狐塞 接 云中。”《宋史·韩琦传》:“契丹 来求 代 北地,帝手詔访 琦 ……会 安石 再入相,悉以所争地与 契丹。”⒉唐 方镇名。《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三年》:“八月,甲辰……詔以前 振武 节度使 李国昌 为 代北 节度使,镇 代州。”⒊指 北魏。西晋 末年,拓跋猗卢 受封为 代王。后其曾孙 拓跋珪 改国号为 魏,迁都 代郡 平城,是为 北魏。故后世
    • 7.
      侄曾孙释义: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是儿子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孙子,即儿子的堂侄孙,是孙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侄孙的儿子,即孙子的从侄,是曾孙的族兄弟。
    • 8.
      先臣释义:古代臣于君前称自己已死的祖先、父亲为“先臣”。 《左传·文公十五年》:“宋 华耦 来盟……公与之宴,辞曰:‘君之先臣 督,得罪於 宋殤公,名在诸侯之策,臣承其祀,其敢辱君?’”杜预 注:“耦,华督 曾孙也。”晋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世无先臣宣力之効,才非丘园耿介之秀。”金 王若虚《新唐书辨上》:“古者人臣称其亡父于君则有先臣之辞。”《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纯仁 言:‘……﹝ 富弼 ﹞与先臣素厚。’”纯仁 为 范仲淹 子。
    • 9.
      公刘释义:古代 周 族的领袖。传为 后稷 的曾孙。他迁徙 豳 地(今 陕西 旬邑 )定居,不贪享受,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后用为仁君的典实。《隶释·汉蜀郡属国辛通逵李仲曾造桥碑》:“西征鄙国,抚育犁元,除烦省苛, 公刘 之仁。”
    • 10.
      再从孙释义:父亲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是孙子的族兄弟。
    • 11.
      北宫姓释义:北宫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姬括之后,以居住地方位为氏。 据《姓纂》载:“出自姬姓,卫成公曾孙括,世为卫卿,别以所居为北宫氏。
    • 12.
      千佛名经释义:本为佛经名。后借指登科名榜。以登科喻成佛。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进士 张繟,汉阳王 柬 之曾孙也。时初落第,两手奉登科记顶戴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其企羡如此。”宋 范成大《送同年万元亨知阶州》诗:“当年千佛名经里,又见西游第二人。”金 元好问《送李同年德之归洛西》诗:“千佛名经有几人,栖迟零落转情亲。”
    • 13.
      原雪释义:原宥昭雪。《新唐书·柳奭传》:“开元 初,泽 兄 涣 为中书舍人,上言:‘臣从伯祖 奭,去 显庆 三年与 褚遂良 等五门同被谴戮,虽被原雪,而子孙殆尽,唯曾孙 无忝 客籍 龚州。’”《新唐书·宋申锡传》:“开成 元年,李石 因 延英 召对,从容言曰:‘陛下之政,皆承天心,惟 申锡 之枉,久未原雪。’”
    • 14.
      县君释义:⒈古代妇人封号。晋 已有此称。唐 制,五品母妻为“县君”。宋 庶子、少卿监、司业、郎中、京府少尹、赤县令等官之妻封“县君”。元 制与 唐 制同。明 代郡王曾孙女称“县君”。《晋书·后妃传上·宣穆张皇后》:“魏 正始 八年崩,时年五十九,葬 洛阳 高原陵,追赠 广平县君。”唐 韩愈《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母曰 太原县君。”宋 王明清《春娘传》:“太守谓 玉 曰:‘汝今为县君矣,何以报我?’”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室人》:“﹝ 宋 ﹞ 政和 中,改郡县君号为七等……县君为室人、安人、孺人。”⒉命妇的通称
    • 15.
      受祜释义:犹受福。语本《诗·小雅·信南山》:“曾孙寿考,受天之祜。”《金史·乐志上》:“无疆维烈,天子受祜。”
    • 16.
      堂侄孙释义:父亲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是孙子的族兄弟。
    • 17.
      孙曾释义:孙子和曾孙,泛指后代。
    • 18.
      小主释义:⒈古代称年轻的君主或王子。《吕氏春秋·当赏》:“秦 小主夫人用奄变,羣贤不説自匿,百姓鬱怨非上。”高诱 注:“小主,秦 君也,秦厉公 曾孙,惠公 之子也。”《西游记》第八九回:“只见那三个王子出宫来看,那铁匠一齐磕头道:‘小主啊,神师的三般兵器,都不知那里去了!’”⒉小公主。《三国志·吴志·孙綝传》:“昔杀小主,自是大主所创,帝不復精其本末,便杀 熊损。”⒊旧时农村中贫贱之家的当家人。梁斌《红旗谱》一:“她说:‘老巩!算了吧,忍了这个肚里疼吧!咱小人家小主的,不是咱自格儿的事情,管的那么宽了干吗?’”
    • 19.
      当璧释义:《左传·昭公十三年》:“初,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於羣望,而祈曰:‘请神择於五人者,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见於羣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 巴姬 密埋璧於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 平王 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杨伯峻 注:“厌同压。压纽即当璧。”后以“当璧”喻立为国君之兆。《魏书·肃宗纪》:“皇曾孙故 临洮王 寳暉 世子 釗,体自 高祖,天表卓异,大行平日养爱特深,义齐若子,事符当璧。”《北齐书·幼主纪》:“文宣 因累世之资,膺乐推之会,地居当璧,
    • 20.
      徵怪释义:亦作“徵恠”。怪异的征兆。《汉书·张安世传》:“曾孙数有徵怪。”《孔子家语·五仪》:“寤梦徵恠,所以儆人臣者也。”

曾孙(zengs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曾孙是什么意思 曾孙读音 怎么读 曾孙,拼音是zēng sūn,曾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曾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