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会昌 会昌的意思
huìchāng

会昌

简体会昌
繁体會昌
拼音huì chāng
注音ㄏㄨㄟˋ ㄔ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ì kuài,(1) 总计。【例句】:会计(①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2) 姓。

chāng,(1) 兴盛。【例句】:昌盛(shèng)。昌乐(lè)(兴盛康乐)。昌明(兴盛发达)。昌隆。(2) 善,正当。【例句】:昌言(美言,正当的话)。昌言无忌(直言无隐)。(3) 同“菖”,菖蒲。(4) 同“猖”,凶猛。(5) 姓。

基本含义

会昌是一个四字成语,意思是事情发展顺利,繁荣昌盛。

会昌的意思

会昌 [huì chāng]

1. 谓会当兴盛隆昌。

会昌 引证解释

⒈ 谓会当兴盛隆昌。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蜀 有 汶阜 之山, 江 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
《文选·左思<蜀都赋>》:“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肹饗而兴作。”
李逵 注:“昌,庆也。言天帝於此会庆建福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璽运会昌,龙图受命。”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唐享太庙乐章》:“精感耀魄,时膺会昌。”


会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白法释义:佛教喻身口意三种净业。 《高僧传·遗身·元慧》:“﹝ 会昌 二年﹞归寧 嘉禾,居 建兴寺,立志持三白法…… 乾寧 三年,偶云乖悆,九月二十八日归寂于 尊胜院,报龄七十八,僧腊五十八。弟子 端肃 等奉神座,葬之 吴会 之间,谓为三白和尚焉。”参见“三白”。
    • 2.
      东林寺释义:寺名。 在今 江西 庐山。晋 太元 中,慧远法师 在 江州 刺史 桓伊 资助下建成。唐 会昌 三年寺废,大中 三年复修。宋 改名 太平兴国寺。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 庐山 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 李邕《东林寺碑序》。
    • 3.
      中谢释义:⒈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吕氏春秋·去宥》:“有中谢佐制者,为 昭釐 谓 威王 曰:‘国人皆曰,王乃 沉尹华 之弟子也。’”高诱 注:“中谢,官名也。佐王制法制也。”《史记·张仪列传》:“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司马贞 索隐:“盖谓侍御之官。”⒉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宋 王谠《唐语林·政事下》:“﹝ 宣宗 ﹞御笔曰:‘醴泉 县令 李君奭 可为 怀州 刺史。人莫测也。’君奭 中谢,上諭其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甲辰,以 悰 同平章事,兼度支、盐铁转运使。及 悰 中谢,上劳
    • 4.
      九老图释义:唐 白居易 与 胡杲、吉皎、刘真、郑据、卢贞、张浑 年老退居 洛阳,曾作尚齿之会,并各赋诗记其事。时为 会昌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其年夏,李元爽 及僧 如满 亦告老归 洛,因作九老尚齿之会,并书姓名、年齿,绘其形貌,题为九老图。后传世姓名不一。见 唐 白居易《九老图诗序》、《唐诗纪事》卷四九。后因以“九老图”为告老还乡者聚会之典。元 刘从益《送仪提点西归》诗:“自断平生不问天,拂衣归去任吾年。五侯鯖饱无多味,九老图成又一传。”
    • 5.
      井络释义:⒈井宿区域。晋 左思《蜀都赋》:“岷山 之精,上为 井络。”刘逵 注:“《河图括地象》曰:‘岷山 之地,上为 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 天井’,言 岷山 之地,上为 东井 维络;岷山 之精,上为天之 井 星也。”唐 孙樵《刻武侯碑阴》:“是 井络 之野,与 武侯 存亡俱矣。”惜秋《维新梦·授职》:“回望 天彭 井络,彗星作作芒寒。”⒉井宿的分野。专指 岷山。唐 李商隐《井络》诗:“井络 天彭 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张索《拟李义山<井络>》诗:“井络 天彭 地势雄,极天云雾起鸿濛。”⒊泛指 蜀
    • 6.
      信旗释义:古代军中用为指挥进退的旗帜。 《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每战,监使自有信旗,乘高立马,以牙队自卫,视军势小却,輒引旗先走,陈从而溃。”胡三省 注:“信旗者,别为一旗,军中视之以为进退。”
    • 7.
      公廨本钱释义:唐 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从 北朝 起到 隋 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唐 武德 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 会昌 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开元 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 崔沔 说:“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於平民,已为重赋。”
    • 8.
      农祥释义:⒈星宿名。 即房宿。《国语·周语上》:“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癉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韦昭 注:“农祥,房星也。农事之候,故曰农祥。”唐 温庭筠《会昌丙寅丰岁歌》:“喜气自能成岁丰,农祥尔物来争功。”宋 苏轼《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诗:“苍龙掛闕农祥正,父老相呼看藉田。”清 谢重辉《覛土》诗:“今日值农祥,荷鍤出吾庐。”⒉指农事。宋 王禹偁《贺圣驾还京表》:“出狩适当於冬隙,班师未废於农祥。”《宋史·乐志十二》:“土发而祭,农祥是祈。”
    • 9.
      双扇释义:指门扉。唐 温庭筠《会昌丙寅丰岁歌》:“新姑车右及门柱,粉项 韩凭 双扇中。”唐 赵璜《七夕》诗:“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 10.
      土团释义:由当地人组成的武装集团。《新唐书·王式传》:“集土团诸儿为向导,擒 甫 斩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元年》:“军士八百,外有土团五百人。”胡三省 注:“团结土人为兵,故谓之土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由此威声大震,远近避乱者从之如市,得土团三百餘人。”《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日提督府兵丁,抢人家妇女,土团不依,闹起事来,幕中朋友説,须地方官弹压。”
    • 11.
      垂年释义:生命将尽之年,晚年。 汉 刘向《列女传·梁夫人嫕》:“父既湮没,不可復生,母垂年七十,弟 棠 等远在絶域,不知死生。”前蜀 韦庄《秦妇吟》:“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六年》:“万一致一方不寧,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乎!”胡三省 注:“垂,末垂也。垂年,犹言末垂之年。”
    • 12.
      奏事官释义:⒈地方上派遣入朝奏事的官员。 《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李德裕 奏:镇州 奏事官 高迪 密陈意见二事。”胡三省 注:“方镇遣牙职入奏事,因谓之奏事官。”⒉在朝廷接递奏章的官员。《再生缘》第七一回:“早有奏事官双手接捧本章,呈於龙案。”
    • 13.
      寄学释义:⒈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宋 王溥《唐会要·学校》:“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⒉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俞樾《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顾亭林年谱》:“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岁,时有纳穀寄学之例。蠡源公 以先生天资颖异,合早取科名,遂为先生应例。”又引 清 车守谦 语云:“明 时寄学,亦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
    • 14.
      寄客释义:寄居他乡之人。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会昌五年举格节文》:“公卿百寮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外州府举士人等修明经进士业者,并隶名所在监及官学,仍精加考试。”宋 曾巩《拟岘台记》:“裴君 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臺以游,而命之曰 拟峴臺,谓其山谿之形拟乎 峴山 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而间独求记於予。”
    • 15.
      希夷释义:⒈《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南朝 梁 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唐 权德舆《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⒉指虚寂玄妙的境界。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唐 钱起《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⒊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 16.
      悚息释义:⒈谓因惶惧而屏息。《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元逵、弘敬 得詔,悚息听命。”《明史·周冕传》:“举朝悚息,无敢復言,冕 独抗章争之。”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⒉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宋 苏轼《扬州上吕相书》:“奬饰过分,悚息之至。”明 李东阳《再答镜川先生书》:“若不俯鉴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 17.
      扇酷释义:肆虐。唐 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会昌 二年,武宗 以 回紇 累叶凭骄,缘边扇酷,久事埽平之计,尤难将领之权。”
    • 18.
      换骨释义:⒈道家谓服食仙酒、金丹等使之化骨升仙。《太平广记》卷二十引 南唐 沉汾《续神仙传·王可交》:“一人曰:‘与酒喫。’侍者泻酒,而樽中酒再三泻之不出。侍者具告。道士曰:‘酒是灵物,必得入口,当换其骨。泻之不出,亦乃命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上饵道士金丹……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上秘其事。”因亦用为酒名,标榜其名贵。唐 冯贽《云仙杂记·酿换骨醪》:“宪宗 采凤李花酿换骨醪。”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试药王滑盏》:“小试换骨方,价重十冰甆。”⒉佛教称得道受果。《景德传灯录·慧可大师》:“
    • 19.
      松风石释义:传说一种有古松印痕的玉石。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会昌 元年,夫餘国 贡火玉三斗及松风石……松风石方一丈,莹彻如玉,其中有树,形若古松偃盖,颯颯焉而凉飆生於其间。至盛夏,上令置於殿内,稍秋风颼颼,即令撤去。”
    • 20.
      检勘释义:⒈检验考核。 《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载 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会昌五年举格节文》:“今诸州府所试,各须封送省司检勘。”宋 司马光《务实》:“材任相违,职业废弛,而检勘出身,比类资序,其於审官,不亦远乎?”⒉检查考定。唐 薛用弱《集异记·陈导》:“见一人庞眉大鼻,在舟检勘文书,从者三五人。”后蜀 何光远《鉴诫录·神口开》:“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与 宇文错 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会昌(huic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会昌是什么意思 会昌读音 怎么读 会昌,拼音是huì chāng,会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会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