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普度 普度的意思

普度

简体普度
繁体
拼音pǔ dù
注音ㄆㄨˇ ㄉ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ǔ, ◎ 全,广,遍。【组词】:普遍。普通。普查。普照。普天同庆。

dù duó,(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组词】:尺度。刻度。度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组词】:程度。高度。风度。(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组词】:角度。(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组词】:温度。湿度。经度。纬度。浓度。(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组词】:制度。法度。(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组词】:气度。(9) 考虑,打算。【组词】:置之度外。(10) 过,由此到彼。【组词】:度日。度假。欢度新春。(11) 量词,次。【组词】:一度。再度。(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例句】:剃度(剃发出家)。(13) 姓。 ◎ 计算,推测。【组词】:忖度。揣度。审时度势。度德量力。

基本含义

普遍救度、普及救助。

普度的意思

普度 [pǔ dù]

1. 佛教用语,指广施法力,超度众生,也指广行剃度。

普度众生。

[release … from sufferings;]

普度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普渡”。

⒉ 佛教语。广行剃度。

《宋史·孔承恭传》:“尝劝上不杀人,又请於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

⒊ 佛教语。谓广施法力使众生普遍得到解脱。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出:“当头棒喝,一毫也无用处。那里显得佛力普度,能使顽石点头。”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羣哲,惄然焦然思有以拯救之,普渡之,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
鲁迅 《坟·娜拉走后怎样》:“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


国语词典

普度 [pǔ dù]

⒈ 广施法力以度化众生。

如:「普度众生」。

⒉ 广行剃度。

《宋史·卷二七六·孔承恭传》:「尝劝上不杀人,又请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

⒊ 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民间施放水灯的民俗。参见「放水灯」条。


普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眼释义:佛教语。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见为肉眼,天人禅定所见为天眼,小乘照见真空之理为慧眼,菩萨照见普度众生的一切法门为法眼,佛陀具种种眼而照见中道实相为佛眼。
    • 2.
      休徵释义:吉祥的征兆。《书·洪范》:“曰休徵。”孔 传:“叙美行之验。”《汉书·终军传》:“故 周 至 成王,然后制定,而休徵之应见。”颜师古 注:“休,美也。徵,证也。”唐 元稹《遭风》诗:“那知否极休徵至,渐觉宵分曙气催。”明 唐顺之《廷试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极,宜乎休徵至而六沴消矣。”清 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故河清海宴,神人无杂扰之灾,物阜民蕃,太史奏休徵之应。”
    • 3.
      冷突释义:不生火的烟囱。 明 杨慎《普市》诗:“倦客落日投主人,冷突无烟炊湿薪。”清 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千里丘墟,冷突孤村无犬吠;万家荆棘,短墙深巷有乌啼。”
    • 4.
      化碧释义:鲜血化作碧玉。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语本《庄子·外物》:“萇弘 死于 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清 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捐躯裹革,壮士化碧形销;矢节投繯,红粉伤心泪尽。”清 孟亮揆《于忠肃墓》诗:“寃血九原应化碧,阴燐千载自沉红。”
    • 5.
      四无量心释义:佛教语。菩萨普度无量众生的四种精神,即慈、悲、喜、捨。与乐谓之“慈”;拔苦谓之“悲”;见众生离苦得乐而欣悦,谓之“喜”;怨亲平等,谓之“捨”。
    • 6.
      大乘释义:佛教的一派。认为 人皆可以成佛,强调解救他人,普度众生。自比作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以区别于强调自我解脱 的小乘。乘(chéng)。
    • 7.
      大愿力释义:佛、菩萨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誓愿力。
    • 8.
      大誓愿释义:佛教指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的愿心。
    • 9.
      太和释义:⒈见“太和”。⒉亦作“大和”。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太”。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唐 元稹《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清 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⒊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唐 刘长卿《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宋 司马光《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
    • 10.
      弘誓释义:佛教语。谓普度众生的大愿。
    • 11.
      意生释义:佛教语。谓菩萨为普度众生,变化无碍,出生入死,随意化生。
    • 12.
      愿楫释义:佛教语。愿船之桨。比喻菩萨以大愿普度众生的手段。
    • 13.
      愿檝释义:佛教语。愿船之桨。比喻菩萨以大愿普度众生的手段。
    • 14.
      愿海释义:佛教语。谓佛菩萨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弘愿,似海无涯。《华严经·如来现相品》:“以严浄一切佛国土显示一切大愿海法门。”隋 江总《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升德施山斋三宿决定罪福忏悔》诗:“未泛慈舟远,徒令愿海深。”隋炀帝《受菩萨戒疏》:“具足成就,皆满愿海。”
    • 15.
      慈航普渡释义:慈航普度仙佛以尘世为苦海,故以慈悲救度众生,出离生死海,犹如以舟航渡人,故称慈航、慈舟。万善同归集卷下:‘驾大般若之慈航,越三有之苦津,入普贤之愿海,渡法界之飘溺。’形容善心人士慈悲为怀,能普遍救助大众。
    • 16.
      无量心释义:佛教语。指佛菩萨普度无量众生而应具有的精神。计有四种,即:给众生欢乐为慈无量心;救众生于苦难为悲无量心;见众生离苦得乐而喜,为喜无量心,对众生无憎无爱,一视同仁,为舍无量心。
    • 17.
      普度羣生释义:见“普度衆生”。
    • 18.
      普度释义:佛教用语,指广施法力,使众生得到解脱:普度众生。
    • 19.
      普济众生释义: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众生”。
    • 20.
      普济群生释义: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众生”。

普度(pud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普度是什么意思 普度读音 怎么读 普度,拼音是pǔ dù,普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普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