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心 [shè xīn]
1. 收敛心神。
摄心 引证解释
⒈ 收敛心神。
引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崇真寺》:“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禪诵。”
唐 韩偓 《访明公大德》诗:“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禪。”
明 吕坤 《<呻吟语>序》:“司农大夫 刘景泽,摄心缮性,平生无所呻吟,予甚爱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从此摄心清静,犹不失作九十翁。”
摄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伎术释义:技艺方术。《鬼谷子·中经》:“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汉 荀悦《汉纪·平帝纪》:“传募有伎术者,待以不次之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鼯鼠五能,不成伎术。”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数百年前,有一隐士,于此池侧结庐屏迹,博习伎术,究极神理,能使瓦砾为宝,人畜易形。”宋 高承《事物纪原·伎术医卜·伎术》:“凡伎术皆自 轩辕 始。”
- 2.
四禅定释义:佛教语。色界初禅天至四禅天的四种禅定。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时,忽觉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为初禅天定;然此禅定中,尚有觉观之相,更摄心在定,觉观即灭,乃发静定之喜,是为二禅天定;然以喜心涌动,定力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以发,此为三禅天定;然乐能扰心,犹未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此为四禅天定。参见“四禪天”。
- 3.
宜善摄心释义: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 4.
访道释义:⒈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一》:“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⒉寻访真人、道士。《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涇原 有箇 乔冽,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 5.
调心释义:调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