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半月 半月的意思
bànyuè

半月

简体半月
繁体
拼音bàn yuè
注音ㄅㄢˋ ㄩ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àn,(1) 二分之一。【组词】:半圆。半百(五十,多指岁数)。(2) 不完全的。【组词】:多半。半岛。半透明。半脱产。(3) 在中间。【组词】:半空。半路上。半夜。(4) 喻很少。【组词】:一星半点。

yuè,(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组词】: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组词】:月刊。月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组词】:月饼。月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组词】:月子。

基本含义

半个月亮,表示时间的一半。

半月的意思

半月 [bàn yuè]

1. 一月之半。

[ half month; ]

2. 当月球半个圆面被照亮时的上弦月或下弦月;上弦或下弦时看到的月球。

[ half-moon; ]

半月 引证解释

⒈ 半亏之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沅水,又东歷 临沅县 西,为 明月池 白壁湾,湾状半月。”
北周 王褒 《从军行》:“平云如阵色,半月类城形。”
唐太宗 《秋日即目》诗:“落野分星箭,弦虚半月弓。”

⒉ 半个月。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白菊》诗:“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
《宋史·食货志上二》:“二税须於三限前半月毕输。”


国语词典

半月 [bàn yuè]

⒈ 月亮呈半圆形,称为「半月」。

⒉ 时间数。一个月三十天,十五天即半月

《红楼梦·第六三回》:「掐指算来,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贾珍方能来到。」


半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时释义:⒈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杜预 注:“三时,春、夏、秋。”唐 元稹《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⒉夏至后半个月。北周 庾信《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明 周之玙《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⒊早、午、晚。唐 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 2.
      不死牛释义:旧时 藏 族地区的一种高利贷形式,以牛为本贷放给农奴,牛死后仍须付利,故称“不死牛”。 《新华半月刊》19513:“在高利贷中有一种叫‘不死牛’的,就是世世代代还不清的债,被强迫贷放了这种牛的农奴,每年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酥油,牛死后酥油照交。”
    • 3.
      东方杂志释义:大型综合性期刊。1904年3月创刊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初为月刊,后改半月刊。徐珂、孟森、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等曾任主编。内容有文学、历史、哲学、工业、商业、理化、博物等。1948年12月停刊。
    • 4.
      偃月垒释义:半月形的营垒。
    • 5.
      偃月营释义:半月形的阵营。
    • 6.
      偃月阵释义:半月形的军阵。《新五代史·杂传·杜重威》:“安重荣 反,重威 逆战於 宗城,重荣 为偃月阵,重威 击之不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右翼军继步军北引而东,作偃月阵,步军居中,骑军据其两端,使贼不见首尾。”
    • 7.
      偃月释义:⒈横卧形的半弦月。⒉泛称半月形。⒊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⒋营阵名。⒌指唐李林甫的偃月堂。
    • 8.
      偃月刀释义:刀名。刀头形似半月,故名。
    • 9.
      公共休假日释义:亦省称“公休日”。 指星期日、节日、纪念日等公民共同的休假日。《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10期:“在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中连续工作满一年的正式工人、职员,同父亲、母亲、配偶都不住在一起,而又不能利用公共休假日回家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待遇。”
    • 10.
      兽害释义:野兽对人畜、庄稼等造成的祸害。 《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16期:“牧民把自己家里吃的辣椒面都拿了出来消灭兽害。”
    • 11.
      剥制释义: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三》:“我看这些美术家的作品,不是剥制的鹿,便是畸形的美人,的确不甚高明。”此谓剥取鹿皮制成的标本。《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3期:“要求农业社应该调配和组织必要的劳动力,进行农产品的采摘、剥制和初步加工。”
    • 12.
      半月刊释义:每半月出版一期的刊物。
    • 13.
      半月谈释义:半月刊。1980年5月创刊于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社主办。以讲解时事政策为主。
    • 14.
      半蟾释义:半月。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
    • 15.
      口硬释义:⒈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骑一匹龙驹,畅好口硬,恰便似驮张纸,不恁般轻。”⒉说话口气坚决。《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21期:“直到今春精神状态还未恢复,推广双季稻仍是口硬心软,不够坚决。”
    • 16.
      句集释义:纠集;召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每岁十月后、正月前,分番上州教閲,半月即遣归农。或遇非时句集守城及捕盗,日给粮二升。”
    • 17.
      叩谒释义:拜见。《镜花缘》第十五回:“唐敖 道:‘门生多年未见老师,无日不思,今日得瞻慈颜,不胜欣慰,自应登堂叩謁。’”《玉娇梨》第十八回:“苏友白 道:‘晚生在此也无甚事,老先生行后也就要动身了。大都违颜半月,即当至贵村叩謁矣。’”
    • 18.
      同济释义:同舟渡水。 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处士 元藏几 ﹞ 大业 元年,为过海使判官,遇风浪坏船,黑雾四合,同济者皆不救,而 藏几 独为破木所载,殆经半月,忽达於洲岛间。”清 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二十日晓钟初动,即闻江口唤渡声。余惊起,呼 曹 同 济。”
    • 19.
      后省释义:⒈宋太宗 淳化 五年后对入内内侍省的别称。《宋史·职官志六》:“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入内省尤为亲近……后省官闕,则以前省官补。”参见“内侍”。⒉宋神宗 元丰 八年后对门下、中书外省的别称。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齐愈 论 纲 不已”自注:“而 擢(李擢)以五月甲寅除给事中,在其后半月,不知何以録黄方过后省。”《宋史·职官志一》:“﹝门下省﹞给事中四人,分治六房,掌读中外出纳,及判后省之事。”《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舍人四人,旧六人。掌行命令为制词,分治六房,随房当
    • 20.
      喳咕释义:商量,议论。 《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21期:“这些老年人经过七言八语的一阵喳咕,果然提出了十几条建议。”《新华月报》1979年第4期:“大伙儿先喳咕出候选人,然后投票。”

半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时释义:⒈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杜预 注:“三时,春、夏、秋。”唐 元稹《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⒉夏至后半个月。北周 庾信《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明 周之玙《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⒊早、午、晚。唐 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 2.
      不死牛释义:旧时 藏 族地区的一种高利贷形式,以牛为本贷放给农奴,牛死后仍须付利,故称“不死牛”。 《新华半月刊》19513:“在高利贷中有一种叫‘不死牛’的,就是世世代代还不清的债,被强迫贷放了这种牛的农奴,每年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酥油,牛死后酥油照交。”
    • 3.
      东方杂志释义:大型综合性期刊。1904年3月创刊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初为月刊,后改半月刊。徐珂、孟森、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等曾任主编。内容有文学、历史、哲学、工业、商业、理化、博物等。1948年12月停刊。
    • 4.
      偃月垒释义:半月形的营垒。
    • 5.
      偃月营释义:半月形的阵营。
    • 6.
      偃月阵释义:半月形的军阵。《新五代史·杂传·杜重威》:“安重荣 反,重威 逆战於 宗城,重荣 为偃月阵,重威 击之不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右翼军继步军北引而东,作偃月阵,步军居中,骑军据其两端,使贼不见首尾。”
    • 7.
      偃月释义:⒈横卧形的半弦月。⒉泛称半月形。⒊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⒋营阵名。⒌指唐李林甫的偃月堂。
    • 8.
      偃月刀释义:刀名。刀头形似半月,故名。
    • 9.
      公共休假日释义:亦省称“公休日”。 指星期日、节日、纪念日等公民共同的休假日。《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10期:“在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中连续工作满一年的正式工人、职员,同父亲、母亲、配偶都不住在一起,而又不能利用公共休假日回家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待遇。”
    • 10.
      兽害释义:野兽对人畜、庄稼等造成的祸害。 《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16期:“牧民把自己家里吃的辣椒面都拿了出来消灭兽害。”
    • 11.
      剥制释义: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三》:“我看这些美术家的作品,不是剥制的鹿,便是畸形的美人,的确不甚高明。”此谓剥取鹿皮制成的标本。《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3期:“要求农业社应该调配和组织必要的劳动力,进行农产品的采摘、剥制和初步加工。”
    • 12.
      半月刊释义:每半月出版一期的刊物。
    • 13.
      半月谈释义:半月刊。1980年5月创刊于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社主办。以讲解时事政策为主。
    • 14.
      半蟾释义:半月。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
    • 15.
      口硬释义:⒈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骑一匹龙驹,畅好口硬,恰便似驮张纸,不恁般轻。”⒉说话口气坚决。《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21期:“直到今春精神状态还未恢复,推广双季稻仍是口硬心软,不够坚决。”
    • 16.
      句集释义:纠集;召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每岁十月后、正月前,分番上州教閲,半月即遣归农。或遇非时句集守城及捕盗,日给粮二升。”
    • 17.
      叩谒释义:拜见。《镜花缘》第十五回:“唐敖 道:‘门生多年未见老师,无日不思,今日得瞻慈颜,不胜欣慰,自应登堂叩謁。’”《玉娇梨》第十八回:“苏友白 道:‘晚生在此也无甚事,老先生行后也就要动身了。大都违颜半月,即当至贵村叩謁矣。’”
    • 18.
      同济释义:同舟渡水。 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处士 元藏几 ﹞ 大业 元年,为过海使判官,遇风浪坏船,黑雾四合,同济者皆不救,而 藏几 独为破木所载,殆经半月,忽达於洲岛间。”清 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二十日晓钟初动,即闻江口唤渡声。余惊起,呼 曹 同 济。”
    • 19.
      后省释义:⒈宋太宗 淳化 五年后对入内内侍省的别称。《宋史·职官志六》:“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入内省尤为亲近……后省官闕,则以前省官补。”参见“内侍”。⒉宋神宗 元丰 八年后对门下、中书外省的别称。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齐愈 论 纲 不已”自注:“而 擢(李擢)以五月甲寅除给事中,在其后半月,不知何以録黄方过后省。”《宋史·职官志一》:“﹝门下省﹞给事中四人,分治六房,掌读中外出纳,及判后省之事。”《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舍人四人,旧六人。掌行命令为制词,分治六房,随房当
    • 20.
      喳咕释义:商量,议论。 《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21期:“这些老年人经过七言八语的一阵喳咕,果然提出了十几条建议。”《新华月报》1979年第4期:“大伙儿先喳咕出候选人,然后投票。”

半月造句

1.这对新婚夫妇,只相守了一个半月,丈夫便要赴美留学,分别时自然执手相看,离情别绪满怀。

2.这次下雨,持续了一个半月

3.半月不说话,如果感觉很平常,没有想念对方,还是没有与对方交流的意思的话,爱就很少了。

4.但凡有可以消遣处,不是十天,就是半月,乐而忘返。

半月是什么意思 半月读音 怎么读 半月,拼音是bàn yuè,半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半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