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管 [lǜ guǎn]
1. 见“律管”。
律管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律琯”。 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引《六韬·五音》:“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
⒉ 古代亦用作测候季节变化的器具。
引《梦溪笔谈·象数一》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候气之法,於密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实以葭灰,覆以緹縠,气至则一律飞灰。”
唐 高彦休 《高阙史·齐将军义犬》:“逾年牝死,犬弥加勤,又更律琯, 齐 亦殂落,犬嘷吠终夕,呱呱不輟。”
南唐 李璟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登楼赋》诗:“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宋 晁冲之 《赠僧法一墨》诗:“阴房风日不可到,律琯吹尽灰无踪。”
律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律释义:指与仲夏节候相应的律管。
- 2.
候气释义:占验节气的变化。古人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据此,可预测节气的变化。
- 3.
候灰释义: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以占节气变化,谓之“候灰”。又名葭灰。
- 4.
元钥释义:⒈同“元籥”。⒉即律管。
- 5.
入律释义:古代以律管候气。节候至,则律管中的葭灰飞动。“入律”犹言节气已到。
- 6.
六琯释义:玉制六律管。
- 7.
冬灰释义:⒈占冬至节的葭灰。葭即芦苇。古人将芦苇膜烧成灰放入不同的律管中以占节候,某律管中葭灰飞出,即知某节候到。冬至节到,则相应之黄钟律管内的葭灰飞动。⒉指冬天烧成的草木灰。中医入药。
- 8.
化外之民释义:化:开化;民:民众。 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 9.
十二筒释义:十二种竹制的律管。筒,竹管。
- 10.
叶律释义:合乎节令。古人以十二律管与十二月相配,故称。
- 11.
吹律释义:⒈吹奏律管。 律为阳声,故传说可以使地暖。⒉指吹奏管乐。
- 12.
吹灰释义:⒈吹扬灰烬。⒉古代将葭灰置于律管内测定节气。新节气至,灰则自行由相应律管内飞出。见《后汉书·律历志上》。后遂以吹灰表示节气变换。⒊喻用力极小。如:事同吹灰。参见“吹灰之力”。
- 13.
吹葭释义:古代候气之法,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内端,气至则灰散。
- 14.
吹铜释义:⒈吹律管。古代,太子初生时,太师吹律管以辨其哭声,从而测定其心性。⒉指所吹律管之声。
- 15.
嶰律释义:⒈嶰管吹奏的音律。⒉嶰竹所制的律管。对箫、笛等管乐器的美称。
- 16.
律候释义:谓律管候气。
- 17.
律管释义:⒈亦称“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六韬·五音》:“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⒉古代亦用作测候季节变化的器具。《梦溪笔谈·象数一》引 晋 司马彪《续汉书》:“候气之法,於密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实以葭灰,覆以緹縠,气至则一律飞灰。”唐 高彦休《高阙史·齐将军义犬》:“逾年牝死,犬弥加勤,又更律琯,齐 亦殂落,犬嘷吠终夕,呱呱不輟。”南唐 李璟《保大五年元日大雪登楼赋》诗:“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宋 晁冲之《赠僧法一墨》诗:“阴房风日不可到,律琯吹
- 18.
惊灰释义:灰从律管内迸出。 古代用以候气之法。南朝 宋 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节如惊灰异,零落就衰老。”参阅《后汉书·律历志上》。
- 19.
新律释义:⒈新的法律;新的法令。《晋书·刑法志》:“旧律所难知者,由於六篇篇少故也。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漏……今制新律,宜都总事类,多其篇条。”《北史·周纪下·高祖》:“﹝ 保定 ﹞三年……二月庚子,初颁新律。”唐 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元帅调新律,前军压旧京。”⒉新的律管;新与节候相应的律管。唐 白居易《酬卢秘书二十韵》:“旧恩收坠履,新律动寒灰。”
- 20.
新灰释义:律管中与节候相应新飞之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