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捣衣石 捣衣石的意思
dǎoshí

捣衣石

简体捣衣石
繁体
拼音dǎo yī shí
注音ㄉㄠˇ ㄧ ㄕ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ǎo,(1) 砸,舂。【组词】:捣米。捣蒜。捣药。捣毁。(2) 冲,攻打。【组词】:直捣敌巢。(3) 搅扰。【组词】:捣乱。捣鬼。

yī yì,(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组词】: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组词】:炮衣。糖衣。肠衣。(3) 姓。

shí dàn,(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例句】: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2) 指石刻。【组词】:金石。(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组词】: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5) 姓。(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

基本含义

指的是用捣衣石来捣衣服,比喻做事情费力而无效果。

捣衣石的意思

捣衣石 [dǎo yī shí]

1. 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

3. 陕西省勉县旧褒城县境有女郎山,山下有大石,相传为东汉张鲁女捣衣所用之石。又荆州秭归县境古有屈原宅,亦有捣衣石。

捣衣石 引证解释

⒈ 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

唐 王建 《捣衣曲》:“月明庭中擣衣石,掩帷下堂来擣帛。”

⒉ 陕西省 勉县 旧 褒城县 境有 女郎山,山下有大石,相传为 东汉 张鲁 女捣衣所用之石。又 荆州 秭归县 境古有 屈原 宅,亦有捣衣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 褒城县 女郎山 ﹞下有 女郎庙 及擣衣石,言 张鲁 女也。”
《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荆州记》:“秭归县 有 屈原 宅, 女嬃 庙,擣衣石犹存。”


捣衣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嬃碪释义:传说 屈原 之姐 女嬃 的捣衣石。 亦指 女嬃 的捣衣声。
    • 2.
      寒砧释义:亦作“寒碪”。 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唐 沉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 辽阳。”唐 李贺《龙夜吟》:“寒碪能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南唐 李煜《捣练子令》词:“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水浒传》第二一回:“譙楼禁鼓,一更未尽一更催;别院寒砧,千捣将残千捣起。”
    • 3.
      捣碪释义:在石上捣衣。碪,捣衣石。
    • 4.
      捣衣石释义:⒈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⒉陕西省勉县旧褒城县境有女郎山,山下有大石,相传为东汉张鲁女捣衣所用之石。又荆州秭归县境古有屈原宅,亦有捣衣石。
    • 5.
      擣衣石释义:⒈捶洗衣服时用的石头。 唐 王建《捣衣曲》:“月明庭中擣衣石,掩帷下堂来擣帛。”⒉陕西省 勉县 旧 褒城县 境有 女郎山,山下有大石,相传为 东汉 张鲁 女捣衣所用之石。又 荆州 秭归县 境古有 屈原 宅,亦有捣衣石。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一》:“﹝ 褒城县 女郎山 ﹞下有 女郎庙 及擣衣石,言 张鲁 女也。”《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荆州记》:“秭归县 有 屈原 宅,女嬃 庙,擣衣石犹存。”
    • 6.
      晚砧释义:傍晚时捣衣。亦指傍晚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 7.
      晩砧释义:傍晚时捣衣。亦指傍晚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 8.
      暮砧释义:傍晚捣衣的砧声。砧,捣衣石。
    • 9.
      村砧释义:村中捣衣石。亦借指捣衣声。
    • 10.
      杵搏石释义:捣衣石。
    • 11.
      玉砧释义:捣衣石的美称。
    • 12.
      玟砧释义:捣衣石之美称。
    • 13.
      石砧释义:捣衣石。
    • 14.
      砧杵释义:亦作“碪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 15.
      砧石释义:亦作“碪石”。捣衣石。
    • 16.
      阴后石释义:阴后,东汉 光武帝 后 阴丽华。据《清一统志·南阳府二》载,阴皇后 宅在 新野县 东北,有捣衣石存焉。

捣衣石(daoy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捣衣石是什么意思 捣衣石读音 怎么读 捣衣石,拼音是dǎo yī shí,捣衣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捣衣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