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醍醐 醍醐的意思

醍醐

简体醍醐
繁体
拼音tí hú
注音ㄊㄧˊ ㄏ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í, ◎ 〔醍醐〕古代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酥油,佛教喻最高的佛法,如“醍醍灌顶”(喻把佛法、智慧、悟性灌输给人,使人彻底醒悟,亦借指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教育)。 ◎ 较清的浅红色酒。【例句】:“粢醍在堂”。

hú, ◎ 〔醍(tí)醐〕见“醍1”。

基本含义

指最好的、最精华的东西。

醍醐的意思

醍醐 [tí hú]

1. 酥酪上凝聚的油。

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本草纲目·兽一》引寇宗奭。

[ the finest cream; ]

2. 佛教用以比喻一乘教义。如天台宗喻《法华》为醍醐,真言宗喻陀罗尼藏为醍醐。

[ nirvana; Buddhist truth; ]

醍醐 引证解释

⒈ 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

《大般涅槃经·圣行品》:“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穌,从生穌出熟穌,从熟穌出醍醐醍醐最上。”
唐 裴铏 《传奇·江叟》:“龙既出,必衔明月之珠而赠。子得之,当用醍醐煎之三日,凡小龙已脑疼矣。”
苏曼殊 《遁迹记》:“是时又有自然地味,出凝地面,犹如醍醐。”

⒉ 佛教用以比喻佛性。

《大般涅槃经·圣行品》:“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
清 金农 《送性原上座还青浦》诗:“梦醒槐根日未晡,愿闻妙法阐醍醐。”

⒊ 比喻美酒。

唐 白居易 《将归一绝》:“更怜家醖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救女》:“但愿杯行无数,开怀畅饮醍醐。”
郭沫若 《蜀道奇》诗:“果然为云为雨梦模糊,诗中之情趣,酒中之醍醐。”


国语词典

醍醐 [tí hú]

⒈ 从牛奶中精炼出来的乳酪。为油脂状的凝结物,性甘美温润,气味清凉,古以此为纯一无杂的上味。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〇·兽部·醍醐》:「宗奭曰:『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用处亦少。』」

⒉ 佛教喻最高妙的佛法或智慧。

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垢待醍醐浴,障要智灯烧。」

⒊ 美酒。

唐·白居易〈将归一绝〉诗:「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


醍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发性释义:谓使慧性、定性彰明。 唐 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仇兆鳌 注:“潘鸿 曰,《止观辅行》云:‘见是慧性,发必依观;禪是定性,发必依止。’此发、性二字所本。”
    • 2.
      奸色释义:非正色。两色相杂而成的颜色。古代以青、黄、赤、白、黑为正色,其它色为奸色。《礼记·王制》:“姦色乱正色,不粥於市。”孙希旦 集解:“愚谓姦色,不正之色,若红紫之属也。”明 杨慎《谭苑醍醐·奸色》:“红,南方之姦色;紫,北方之姦色。五方皆有姦色。盖正色之外,杂互而成者曰姦色……姦色即间色。”
    • 3.
      忍辱草释义:佛经中说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羊食之,则成醍醐。见《涅槃经》卷二七引《师子吼菩萨》。亦省作“忍草”。
    • 4.
      掇醍释义:得到醍醐灌顶。谓受教而觉悟。
    • 5.
      灌顶释义:佛教的一种仪式,凡继承阇梨位或弟子入门的,须先经师父用水或醍醐灌洒头顶。
    • 6.
      芜蒌粥释义:《后汉书·冯异传》:“光武 自 蓟 东南驰,晨夜草舍,至 饶阳 无蔞亭。 时天寒烈,众皆飢疲,异 上豆粥,明旦,光武 谓诸将曰:‘昨得 公孙 豆粥,飢寒俱解。’”后因以“芜蔞粥”指在困乏中及时的济助。清 赵翼《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灌顶醍醐浆,活命芜蔞粥。”王国维《颐和园词》诗:“草地閒关短轂车,邮亭仓卒芜蔞粥。”吴晗《朱元璋传》第八章一:“元璋 尝时对臣下说皇后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炊饼,比之 芜蒌 豆粥、滹沱 麦饭。”
    • 7.
      花界释义:⒈指佛寺。唐 元稹《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诗:“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浄。”唐 罗邺《夏日宿灵岩寺宗公院》诗:“花界已无悲喜念,尘襟自足是非妨。”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佛释·佛寺》:“《白六帖》:花界、花宫……皆佛寺名。”清 沉钧德《<元诗别裁集>序》:“殆 韦相 序《又元集》所云‘金盘餐沆瀣,花界食醍醐’者耶!”⒉旧指妓女界。《“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惟我青楼一无举动,我本我的良心,想出几条办法,劝告我全国花界同胞,各本良心尽我国民应尽之天职。”
    • 8.
      酪乳释义:牛羊马等乳汁所制成的饮料。 宋 张耒《次韵答天启》:“三年 河东 走胡马,絶口鱼鰕便酪乳。”元 萨都剌《赠答来复上人》诗之一:“上人起饮黄封酒,可胜醍醐酪乳甜。”清 马维翰《大喇嘛寺歌》:“六时梵唄若功课,渴饮酪乳飢牛羊。”
    • 9.
      醍醐释义: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如饮醍醐。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 10.
      醍醐灌耳释义: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 11.
      龙华饭释义:即醍醐。 牛乳制成。佛家以为味中第一,药中第一,善治众生热恼乱心。

醍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发性释义:谓使慧性、定性彰明。 唐 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仇兆鳌 注:“潘鸿 曰,《止观辅行》云:‘见是慧性,发必依观;禪是定性,发必依止。’此发、性二字所本。”
    • 2.
      奸色释义:非正色。两色相杂而成的颜色。古代以青、黄、赤、白、黑为正色,其它色为奸色。《礼记·王制》:“姦色乱正色,不粥於市。”孙希旦 集解:“愚谓姦色,不正之色,若红紫之属也。”明 杨慎《谭苑醍醐·奸色》:“红,南方之姦色;紫,北方之姦色。五方皆有姦色。盖正色之外,杂互而成者曰姦色……姦色即间色。”
    • 3.
      忍辱草释义:佛经中说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羊食之,则成醍醐。见《涅槃经》卷二七引《师子吼菩萨》。亦省作“忍草”。
    • 4.
      掇醍释义:得到醍醐灌顶。谓受教而觉悟。
    • 5.
      灌顶释义:佛教的一种仪式,凡继承阇梨位或弟子入门的,须先经师父用水或醍醐灌洒头顶。
    • 6.
      芜蒌粥释义:《后汉书·冯异传》:“光武 自 蓟 东南驰,晨夜草舍,至 饶阳 无蔞亭。 时天寒烈,众皆飢疲,异 上豆粥,明旦,光武 谓诸将曰:‘昨得 公孙 豆粥,飢寒俱解。’”后因以“芜蔞粥”指在困乏中及时的济助。清 赵翼《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灌顶醍醐浆,活命芜蔞粥。”王国维《颐和园词》诗:“草地閒关短轂车,邮亭仓卒芜蔞粥。”吴晗《朱元璋传》第八章一:“元璋 尝时对臣下说皇后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炊饼,比之 芜蒌 豆粥、滹沱 麦饭。”
    • 7.
      花界释义:⒈指佛寺。唐 元稹《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诗:“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浄。”唐 罗邺《夏日宿灵岩寺宗公院》诗:“花界已无悲喜念,尘襟自足是非妨。”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佛释·佛寺》:“《白六帖》:花界、花宫……皆佛寺名。”清 沉钧德《<元诗别裁集>序》:“殆 韦相 序《又元集》所云‘金盘餐沆瀣,花界食醍醐’者耶!”⒉旧指妓女界。《“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惟我青楼一无举动,我本我的良心,想出几条办法,劝告我全国花界同胞,各本良心尽我国民应尽之天职。”
    • 8.
      酪乳释义:牛羊马等乳汁所制成的饮料。 宋 张耒《次韵答天启》:“三年 河东 走胡马,絶口鱼鰕便酪乳。”元 萨都剌《赠答来复上人》诗之一:“上人起饮黄封酒,可胜醍醐酪乳甜。”清 马维翰《大喇嘛寺歌》:“六时梵唄若功课,渴饮酪乳飢牛羊。”
    • 9.
      醍醐释义: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如饮醍醐。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 10.
      醍醐灌耳释义: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 11.
      龙华饭释义:即醍醐。 牛乳制成。佛家以为味中第一,药中第一,善治众生热恼乱心。

醍醐造句

1.这位老校友,我寻访多年,都没有下落;不想今日在火车上醍醐灌顶,真是使我喜出望外。

2.受到她的一言启发,我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3.王老师的话让我感到醍醐灌顶,顿时我的心情也开朗了许多。

4.澄江水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

5.陈顶天醍醐灌顶般,决议留在这座幻想的城市。

6.你的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后如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

7.你是否曾有过醍醐灌顶的经历?

8.生活中总是有些不顺的事情,渴求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能够醍醐灌顶,参悟出正确的方法论和行为观。

9.他的生动发言让我感到醍醐灌顶,顿时我的心情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10.此次调动,我很想不通,听他一说,醍醐灌顶,我全理解了。

11.据说爱情令人盲目,而友谊却能让人醍醐灌顶。

醍醐(ti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醍醐是什么意思 醍醐读音 怎么读 醍醐,拼音是tí hú,醍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醍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