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四韵 四韵的意思
yùn

四韵

简体四韵
繁体四韻
拼音sì yùn
注音ㄙˋ ㄩ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ì,(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组词】: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yùn,(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韵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韵。韵腹(韵母中主要元音)。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2) 和谐而有节奏的。【组词】:韵白。琴韵悠扬。(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组词】:风韵。气韵。韵味。

基本含义

四个音节的韵脚。

四韵的意思

四韵 [sì yùn]

1. 亦称“四韵诗”。

3. 由四韵八句构成的诗,即近体诗中的五言、七言律诗。

四韵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四韵诗”。由四韵八句构成的诗,即近体诗中的五言、七言律诗。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 潘 江,各倾 陆 海云尔。”
唐 韩愈 《送温造处士赴河阳军序》:“留守相公为四韵诗歌其事。 愈 因推其意而叙焉。”
《宋史·五行志三》:“大观 初,甘露降於 九成宫 帝鼐室。三年冬,降于尚书省及六曹,御製七言四韵诗赐执政已下。”


四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帖释义:⒈药一剂称一帖。唐 白居易《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只到我家厢儿里取一帖药来,煎与我吃。”⒉指一帖药。《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病比昨日减动六七分了;今日再一帖下去,情管都好了。”⒊古代科举考试的一条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三言。”⒋一幅字帖。宋 苏轼《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之二:“鬢鬚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 遂良。”⒌犹一盏。《景德传灯录·法
    • 2.
      丑正释义:谓嫉害正直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叔敖 曰:《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杨伯峻 注:“恶、丑同义,直、正同义,恶直即丑正,同义复语。言嫉害正直者。”唐 韩偓《感事三十四韵》:“嗾獒翻丑正,养虎欲求全。”清 黄宗羲《谈孺木墓表》:“况革除之事,杨文贞 未免失实;泰陵 之盛,焦泌阳 又多丑正。”
    • 3.
      东閤释义:东向的小门。 《汉书·公孙弘传》:“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唐 孟浩然《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唐 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 4.
      九丘释义:⒈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名。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 左史 倚相 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九州 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 九州 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唐 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若夫 羽陵 遗策,汲冢 残书,倚相 之《八索》《九丘》,张华 之千门万户,莫不山藏海纳,学无所遗。”⒉指九州。宋 黄庭坚《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下令走百神,大云庇九丘。”明 陈文烛《<少室山
    • 5.
      五际释义:汉 初《诗》有 齐 鲁 韩 三家。 《齐诗》学者 翼奉 说诗,附会阴阳五行之说,以推论政治变化,认为每当卯、酉、午、戌、亥是阴阳终始际会之年,政治上必发生重大变动。《汉书·翼奉传》:“《易》有阴阳,《诗》有五际。”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诗内传》曰:‘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於此则有变改之政也。’”清 朱彝尊《曹先生溶挽诗六十四韵》:“説《诗》穷五际,布《易》得三爻。”参阅《诗·周南·关雎序》“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唐 孔颖达 疏、清 陈寿祺《左海经辨·诗有六情五际辨》、清 陈乔枞
    • 6.
      俚言释义:⒈方言俗语。 《新唐书·韦绶传》:“方太子幼,綬 数为俚言以悦太子。”《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口里説得都不知是那里的俚言市语……动不动把一个大指合那中指在人前搣一搣,口説:‘哟,我儿的哥呵!’”⒉谓不高雅的文辞,常用于自谦。唐 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依赋十四韵以献》:“缀此岂为训,俚言绍 庄屈。”明 沉鲸《双珠记·因诗赐配》:“缝衣偶尔伤时事,故繆赋俚言意有存。”
    • 7.
      八比释义:⒈八股文的别称。 ⒉排律六韵十二句中,除首尾两韵外,中间四韵八句为八比。四韵之始为承题,又称颔比;次称颈比或中比;又其次称腹比;其末称后比。
    • 8.
      凡聋释义:平庸昏聩的人。 唐 孟郊《劝善吟》:“知君方少年,少年怀古风。藏书拄屋脊,不惜与凡聋。”唐 李群玉《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庶期《白雪》调,一奏惊凡聋。”
    • 9.
      击鉢催诗释义:南朝 齐 竟陵王 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萧文琰 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 丘令楷、江洪 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鉢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鉢催诗,我要击鉢了。”亦省作“击鉢”。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 吴 与 越,行酒赋诗听击鉢。”清 赵翼《自鸣钟》诗:“投籤常恐就睡酣,击鉢不怕催诗恶。”
    • 10.
      刻烛释义:⒈《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⒉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 11.
      劘拂释义:⒈摩拂。语本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下靡兰蕙,上拂羽盖。”唐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依赋十四韵以献》:“威风挟惠气,盖壤两劘拂。”⒉规戒。
    • 12.
      四韵诗释义:见“四韵”。
    • 13.
      四韵释义:亦称“四韵诗”。由四韵八句构成的诗,即近体诗中的五言、七言律诗。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 潘 江,各倾 陆 海云尔。”唐 韩愈《送温造处士赴河阳军序》:“留守相公为四韵诗歌其事。愈 因推其意而叙焉。”《宋史·五行志三》:“大观 初,甘露降於 九成宫 帝鼐室。三年冬,降于尚书省及六曹,御製七言四韵诗赐执政已下。”
    • 14.
      声名烜赫释义:名声显赫。唐 韩偓《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聲名烜赫文章士,金紫雍容富貴身。”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某伏觀自 唐 至于本朝,賢者在下位,天下想望傾屬,期至公相,聲名烜赫,未有如閣下者。”
    • 15.
      宫花释义:⒈皇宫庭苑中的花木。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五:“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唐 杜牧《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置内署因寄书四韵》:“御水初消冻,宫花尚怯寒。”金 蔡松年《鹧鸪天》词:“解语宫花出画檐,酒尊风味为花甜。”《水浒传》第一回:“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⒉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的士子在皇帝赐宴时所戴的花。宋 李宗谔《绝句》:“戴了宫花赋了诗,不容重见赭黄衣。无憀独出宫门去,恰似当年下第归。”明 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嫦娥 翦就緑云衣,折得蟾宫第一枝。宫花斜插帽簷低,一举成名天下知。”清
    • 16.
      弄兵释义:⒈谓轻率动兵。 《汉书·王莽传下》:“惟 翼平 连率 田况 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餘人,授以库兵…… 莽 让 况:‘未赐虎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辠乏兴。’”⒉喻指兴兵作乱。唐 杜牧《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君王若悟治安諭,安 史 何人敢弄兵。”《新唐书·刘潼传》:“宰相 崔鉉 曰:‘此陛下赤子,迫於飢寒,弄兵山谷间,不足讨,请遣使喻释之。’”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叶洪斥侂胄》:“侂胄 弄权不已,必至弄兵。”《清史稿·阿哈出王杲传论》:“王杲 乘之起,父子弄兵十餘年乃灭。”参见“弄兵潢
    • 17.
      徐妃释义:南朝 梁元帝 妃,姓 徐,名 昭佩。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事见《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乾符 中,蒋凝 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遂曳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试,凝 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凝 有得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於人口,或称之曰:‘臼头花鈿满面,不若 徐妃 半粧。’”参见“徐娘”。
    • 18.
      慈教释义:慈母的教诲。明 袁宏道《孟生为尊慈索诗信笔题四韵》:“十年奉慈教,督子若先生。”
    • 19.
      慕膻释义:《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 羊肉,羶也。舜 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 邓 之虚,而十有万家。”后以“慕羶”喻因爱嗜而争相附集。唐 韩偓《感事三十四韵》:“鸳鷺皆迴席,皋夔 亦慕羶。”明 史可法《请行徵辟保举疏》:“往时保举多係慕羶,捷足蝇营,真才裹足。”清 夏燮《中西纪事·漏卮本末》:“吸贩之徒,不禁张胆明目,以趋慕羶之市。”
    • 20.
      探囊释义:⒈到袋中摸取。喻偷窃;剽窃。语出《庄子·胠箧》:“将为胠篋探囊发匱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全写则揭篋,傍采则探囊。”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诗书资破冢,法制困探囊。”参见“探囊胠篋”。⒉喻事情轻而易举。⒊解囊相助。

四韵(siy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四韵是什么意思 四韵读音 怎么读 四韵,拼音是sì yùn,四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四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