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三节释义:即上巳节。 古人于农历三月三日有修禊之俗,故称。
- 2.
三巳释义:即上巳。原指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魏 以后专指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 3.
三春释义:指春季的三个月。也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 4.
三月二释义:农历三月二日。 亦指上巳节。
- 5.
三月街释义: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 云南 大理 举行的规模盛大的集市贸易和赛马、射箭、歌舞等文化交流活动,俗称“三月街”,何百源《三月街的浪花》:“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 大理 三月街,我背起照相机便出发了。”
- 6.
上除释义:上除意思是古代风俗,农历三月上巳日,往水边以斋戒沐浴等法去灾求福,故称。
- 7.
修禊释义: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 魏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临河叙》曰:“永和 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 会稽 山阴 之 兰亭,修禊事也。”宋 张耒《和周廉彦》诗:“修禊 洛 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冰心《寄小读者》二三:“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也便是我们绝好的野餐时期。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按古人临水修禊不只行于春季三月,亦有行于秋季七月者,然以春禊为常
- 8.
姑洗释义:⒈十二律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史记·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明 王鏊《震泽长语·音律》:“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参见“十二律”。⒉指农历三月。汉 班固《白虎通·五行》:“三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唐 杜审 言《南海乱石山作》诗:“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⒊钟名。《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大吕”唐 孔颖达 疏:“周 铸无射,鲁 铸林鐘,皆以律名名鐘。知此大吕、姑洗,皆鐘名也。其声与此律相应,故以律名焉。”
- 9.
季春释义: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 10.
寎月释义:农历三月的别称。
- 11.
小清明释义:旧时 福建 将乐、归化 一带以农历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 清 周亮工《大清明曲》:“常岁清明兼大小,邇年亦有小清明。”清 周亮工《闽小纪·大清明》:“闽 将乐、归化 人,以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展墓者或小废,无敢大废者。”
- 12.
晩春释义: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现指农历三月。
- 13.
晾夏释义:谓旧俗在农历三月上巳日起至立夏前曝晒纱葛之类的衣服。
- 14.
曲水流觞释义: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祓除不吉利。
- 15.
曲水释义: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魏 晋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
- 16.
末春释义:春末。指农历三月。
- 17.
桂林杏苑释义:古时乡试例在农历八月举行,考中称折桂;会试例在农历三月举行,考中称探杏。因以之指乡试、会试。
- 18.
樱笋时释义:樱桃与春笋上市的时候。指农历三月。唐 郑谷《自贻》诗:“恨抛水国荷蓑雨,贫过 长安 樱笋时。”五代 齐己《寄倪署郎中》诗:“帝乡久别江乡住,椿笋何如樱笋时。”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韩致光《湖南食含桃》诗云:‘苦笋恐难同象匕,酪浆无復莹蠙蛛。’自注云:‘秦中 谓三月为樱笋时。’”
- 19.
流觞释义: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
- 20.
禊饮释义:谓古时农历三月上巳日之宴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