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舞 [wǔ wǔ]
1. 雅舞的一种,与“文舞”相对。始于周代。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
武舞 引证解释
⒈ 雅舞的一种,与“文舞”相对。始于 周 代。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
引《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 唐 孔颖达 疏:“《明堂位》云:朱干玉戚,以舞大武。戚,斧也。是武舞执斧执楯。”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为国家者,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今之《舞蛮牌》即古武舞,《舞三臺》与《调笑》即古文舞。”
武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舞释义:古代的舞名。 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 2.
二体释义:⒈指文、武两种舞蹈形式。一说指阴柔、阳刚两种音乐风格。《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杜预 注:“舞者有文、武。”孔颖达 疏:“乐之动身体者,唯有舞耳。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舞者有文、武之二体。”清 毛奇龄《竟山乐录》卷三:“二体者,声有阴阳也。旧曰文、武二舞,非也。舞是乐容,非乐声也。”⒉两种体裁。《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序》:“夫 楚 謡 汉 风,既非一骨;魏 製 晋 造,固亦二体。”⒊特指史书编年体与纪传体。唐 刘知几《史通·二体》:“然则 班(班固)、荀(
- 3.
云门释义:周 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 黄帝 时所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郑玄 注:“此 周 所存六代之乐,黄帝 曰《云门》、《大卷》。黄帝 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旧唐书·音乐志一》:“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殷 之《大濩》,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章炳麟《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大司乐》:舞《云门》,则
- 4.
凯安释义:唐 舞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初,隋 有文舞、武舞,至 祖孝孙 定乐,更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 仪凤 二年,太常卿 韦万石 定《凯安舞》六变。”
- 5.
剑器释义:古武舞曲名。
- 6.
大壮舞释义:南朝 梁 武舞名。
- 7.
巴渝舞释义:古代 巴 渝 地区民间武舞。
- 8.
干戚释义:⒈亦作“干鏚”。盾与斧。古代的两种兵器。亦为武舞所执的舞具。⒉指征战。
- 9.
干戚舞释义:古代乐舞的一种。 操干戚的武舞。
- 10.
干扬释义:犹干戚。 武舞的道具。干,盾;扬,钺的别称,形似大斧。
- 11.
干羽释义:⒈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 文舞执羽,武舞执干。⒉指文德教化。
- 12.
干舞释义:亦作“干儛”。古代的一种武舞。舞者执干。
- 13.
执干戚舞释义:指远古之人手执盾类和斧类的兵器进行的舞蹈。古时舞蹈有文武之分,文舞执羽旄,武舞执兵器,因而执干戚舞是武舞的一种。
- 14.
振万释义:举行万舞。 万,古时武舞的一种,舞时振铎以为节。《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 令尹 子元 欲蛊 文夫人,为馆於其宫侧而振万焉。”杜预 注:“振,动也。万,舞也。”《宋史·乐志十三》:“振万方明德,疾徐咸可观。”
- 15.
昭德释义:⒈明德;美德。 《国语·郑语》:“唯 荆 实有昭德,若 周 衰,其必兴矣。”汉 刘向《说苑·善说》:“天有昭德,宝鼎自至。”⒉宣扬美德。南朝 宋 鲍照《河清颂》序:“鏤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勋,可谓多矣。”《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抑有请者,垂謨昭德,莫先於史。”⒊汉 代雅舞名。汉 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汉书·礼乐志》。又 五代 后晋 天福 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
- 16.
武曲释义:⒈星名。旧时迷信说法,人间诸事均有上天星宿分别执掌。武曲星主管武事。⒉武舞曲。
- 17.
破阵乐释义:也叫七德舞。唐代舞蹈。是为歌颂唐太宗武功而作的大型男子群舞。舞者披甲执戟,舞姿雄健,气势磅礴,有多种表演形式。后成为祭祀的武舞。曾远播印度,东传日本。至今日本雅乐舞中,仍可见《破阵乐》的传承。
- 18.
舞象释义:⒈学象舞。 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学。《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 注:“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孔颖达 疏:“舞象,谓舞武也。熊氏 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后以指成童之年。唐 邢璹《<周易略例>序》:“臣舞象之年,鼓篋鱣序,渔猎坟典,徧习《周易》,研穷耽玩,无舍寸阴。”明 张煌言《<奇零草>序》:“余自舞象,輒好为诗歌。”清 钱谦益《泽州王氏节孝阡表》:“府君父殁时,纔舞象耳。”⒉会舞蹈的象。《旧唐书·德宗纪上》:“丁亥,詔 文单国
- 19.
锡儛释义:即干舞。 武舞的一种。舞者手执朱干,干背饰锡,故称。
- 20.
雅舞释义:亦作“雅儛”。古代帝王用于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的舞蹈。分文、武两大类。文舞的舞者左手执籥,右手执翟。武舞的舞者手执朱干、玉戚等兵器。起源于 周,以后历代均有增删修订,以歌颂本朝的文治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