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兀兀 兀兀的意思

兀兀

简体兀兀
繁体
拼音wù wù
注音ㄨˋ ㄨˋ
结构AA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ù wū,(1)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组词】:兀鹫。“蜀山兀,阿房出。”(2) 高高地突起。【例句】: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3)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组词】:兀那。兀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wù wū,(1)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组词】:兀鹫。“蜀山兀,阿房出。”(2) 高高地突起。【例句】: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3)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组词】:兀那。兀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兀兀的意思

兀兀 [wù wù]

1. 不动的样子。

他兀兀地看看我。

[ motionless; ]

2. 勤奋刻苦的样子。

[ diligent; ]

3. 昏沉的样子。

[ dazed; ]

兀兀 引证解释

⒈ 高耸貌。

唐 杨乘 《南徐春日怀古》诗:“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
元 李庭 《咸阳怀古》诗:“连鸡势尽霸图新,兀兀宫墙压 渭 滨。”
明 朱权 《荆钗记·参相》:“巍巍驾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
清 孙枝蔚 《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冻月娟娟白,高云兀兀垂。”

⒉ 光秃貌。

宋 沉辽 《次韵酬李正甫对雪》:“半积轩砌发幽层,枯树兀兀愁饥鹰。”

⒊ 孤独貌。

唐 卢延让 《冬除夜书情》诗:“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七:“兀兀中流坐,茫茫何处津。”
清 龚自珍 《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诗:“城南省客夜兀兀,不风尚且凄心神。”

⒋ 静止貌。

唐 韩愈 《雉带箭》诗:“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復没。”
宋 秦观 《寄陈季常》诗:“泠泠屋外泉,兀兀原头烧。”

⒌ 浑沌无知貌。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四:“兀兀过朝夕,都不别贤良。好恶总不识,犹如猪及羊。”
《古尊宿语录》卷二三:“兀兀随缘任浮沉,不拘春夏及秋冬。”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所谓兀兀如愚,如聋如哑,心如木石相似,目的是要人‘内无一物,外无所求’。”

⒍ 痴呆貌。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徐世英兄弟》:“忽得惑疾,兀兀如白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猪嘴道人》:“巘 望见,兀兀如痴,寄目不暂瞬。”
郁达夫 《沉沦》:“吃了之后,他兀兀的在草地上坐了一会。”

⒎ 昏沉貌。

唐 韩愈 《答张彻》诗:“觥秋纵兀兀,猎旦驰駉駉。”
宋 范成大 《次韵徐廷献机宜送自酿石室酒》之三:“百年兀兀同渠住,何处能生半点愁?”
金 元好问 《雁门道中书所见》诗:“金城留旬浹,兀兀醉歌舞。”
清 金农 《次香山驿》诗:“我心兀兀堕渺茫,不随骑吏随艑郎。”

⒏ 摇晃貌。

元 李孝光 《饮濡须守子衡君宅》诗:“客子东来向 西楚,河流兀兀舞轻舠。”

⒐ 犹矻矻。勤勉貌。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清 汪曰祯 《<吹网录>序》:“尝见其兀兀箸书,每草一条,必反覆考榷。”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研经仍兀兀,举业復孜孜。”


国语词典

兀兀 [wù wù]

⒈ 高耸矗立的样子。

唐·杨乘〈南徐春日怀古〉诗:「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
明·朱权《荆钗记·第一九出》:「巍巍驾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

⒉ 依然。

金·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诗:「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⒊ 劳苦不息的样子。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兀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兀兀穷年释义: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 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 2.
      兀兀淘淘释义:见“ 兀兀陶陶 ”。
    • 3.
      憨憨释义:痴呆貌;质朴貌。宋 范成大《睡起》诗:“憨憨与世共儿嬉,兀兀从人笑我痴。”明 沉榜《宛署杂记·志遗四》:“寺僧来迓,年可七十,眉修而白,与之言,亦自质愿,憨憨若 无怀氏。”《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恰好今日打醮,只好了你吃的恁憨憨的来家。”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一:“他望见街上的人都望着他,便朝大家憨憨的笑了。”
    • 4.
      拖肠鼠释义:即唐鼠。 以腹边有余物如肠,故名。相传“昔仙人 唐昉 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俗呼为 唐 鼠,城固 川中有之。”见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三。后以“拖肠鼠”喻依然故我不能有所作为的人。宋 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龟。”清 钱谦益《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迭前韵奉简》:“郎当自笑拖肠鼠,角逐閒看食叶蚕。”亦省作“拖肠”。喻不能变易,依然故我。
    • 5.
      曳尾龟释义:曳尾涂中之龟。比喻甘贫贱而全身者。唐 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宋 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龟。”参见“曳尾涂中”。
    • 6.
      焚膏继晷释义:夜里点了油 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膏 :油脂,指灯烛。晷(guǐ):日影,指白天。
    • 7.
      珑珑兀兀释义:象声词。 元 耶律铸《松声行》:“瓏瓏兀兀驚俗聾,餘韻飄蕭散碧空。”
    • 8.
      继晷释义:⒈谓夜以继日。 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明 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刺绣添灯,每伴读书过夜半;採蘩烹釜,更思继晷惜春残。”⒉指上灯之时。明 吕坤《与总河刘晋川论道脉图》:“安得对案指图,自詰朝至於继晷,必豁然大同,无分毫扞格,亦平生一大快也!”
    • 9.
      膏油释义:⒈油脂;灯油。《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乃取蒙衝鬭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宋史·汪应辰传》:“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⒉特指为子弟延师请益之费。清 刘大櫆《胡母谢太孺人传》:“且极力延师以课子,膏油脩脯,敬礼有加焉。”⒊比喻滋润作物的雨水。唐 韩愈《双鸟诗》:“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宋 苏辙《庭中种花》诗:“春雨散膏油,朝暾发萌牙。”
    • 10.
      逸遗释义:犹言隐居避世。唐 韩愈《上宰相书》:“主上感伤山林之士有逸遗者,屡詔内外之臣旁求於四海。”清 刘大櫆《江先生传》:“犹赖有山泽逸遗之士,穷年兀兀於其中,递相推测隐度。”亦指隐居避世的高士。唐 宋之问《在桂州与修史学士吴兢书》:“及高明所撰《唐史春秋》等六处,并乞逸遗事跡,不翳声尘,代业有光。”
    • 11.
      醉兀兀释义:沉醉貌。 唐 白居易《对酒》诗:“所以 刘 阮 辈,终年醉兀兀。”宋 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亦省作“醉兀”。宋 苏轼《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诗:“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宋 辛弃疾《玉蝴蝶·追别杜叔高》词:“醉兀篮舆,夜来豪饮太狂些。”
    • 12.
      醉兀释义:见“醉兀兀”。
    • 13.
      龁龁释义:犹兀兀。勤奋不懈貌。清 吴趼人《历史小说总序》:“精神有限,岁月几何,穷年齕齕,卒业无期。”

兀兀(wuw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兀兀是什么意思 兀兀读音 怎么读 兀兀,拼音是wù wù,兀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兀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