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马革 马革的意思

马革

简体马革
繁体馬革
拼音mǎ gé
注音ㄇㄚˇ ㄍ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gé jí,(1)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组词】:皮革。革履(皮鞋)。革囊。(2) 改变。【组词】:革新。革命(➊原意是改变命运;➋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➌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3) 取消,除掉。【组词】: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5) 姓。

基本含义

指忠诚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马革的意思

马革 [mǎ gé]

1. 见“马革裹尸”。

马革 引证解释

⒈ 见“马革裹尸”。


马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伐性释义:危害身心。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玉帛子女,为伐性之源。”宋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説。”《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坐朝不闻諮謨,便殿无所顾问,女宠害之。内则伐性伤和,外则蠹国败政。”参见“伐性之斧”。
    • 2.
      尺布裹头释义:同“马革裹尸”。 指战死沙场,用布包裹头颅回家。
    • 3.
      裹尸还释义:裹尸还也指“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 4.
      革船释义:用皮革制成的船。 元 吴莱《大食瓶》诗:“县度缚绳絙,娑夷航革船。”史载 匈奴 以马革制船。《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年秋,北虏果遣二千骑候望 朔方,作马革船,欲度迎南部畔者,以 汉 有备,乃引去。”
    • 5.
      马革释义:见“马革裹尸”。
    • 6.
      马革盛尸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 7.
      马革裹尸释义: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 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8.
      鸱夷释义:⒈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明 梁辰鱼《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⒉借指 春秋 吴 伍员。明 高启《行路难》诗之二:“鉤弋 死 云阳,鴟夷 弃江沙。”⒊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宋
    • 9.
      黄矾释义:黄色的明矾。《新唐书·地理志四》:“﹝ 瓜州 晋昌郡 ﹞土贡:野马革、紧鞓、草豉、黄矾、絳矾、胡桐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黄矾》:“黄矾出 陕西 瓜州 、 沙州 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

马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伐性释义:危害身心。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玉帛子女,为伐性之源。”宋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説。”《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坐朝不闻諮謨,便殿无所顾问,女宠害之。内则伐性伤和,外则蠹国败政。”参见“伐性之斧”。
    • 2.
      尺布裹头释义:同“马革裹尸”。 指战死沙场,用布包裹头颅回家。
    • 3.
      裹尸还释义:裹尸还也指“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 4.
      革船释义:用皮革制成的船。 元 吴莱《大食瓶》诗:“县度缚绳絙,娑夷航革船。”史载 匈奴 以马革制船。《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年秋,北虏果遣二千骑候望 朔方,作马革船,欲度迎南部畔者,以 汉 有备,乃引去。”
    • 5.
      马革释义:见“马革裹尸”。
    • 6.
      马革盛尸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 7.
      马革裹尸释义: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 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8.
      鸱夷释义:⒈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明 梁辰鱼《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⒉借指 春秋 吴 伍员。明 高启《行路难》诗之二:“鉤弋 死 云阳,鴟夷 弃江沙。”⒊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宋
    • 9.
      黄矾释义:黄色的明矾。《新唐书·地理志四》:“﹝ 瓜州 晋昌郡 ﹞土贡:野马革、紧鞓、草豉、黄矾、絳矾、胡桐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黄矾》:“黄矾出 陕西 瓜州 、 沙州 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

马革造句

1.我宁可马革裹尸,也不愿忍辱偷生。

2.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

3.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

4.世界上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

5.昔日马革裹尸的悲惨已经不在,幸福生活来临了。

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7.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8.雄武之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

9.没有那些马革裹尸的烈士们,怎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10.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11.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无怨无悔。

12.作为军人,应以马革裹尸为荣。

13.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14.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15.战士是属于战场的,即使马革裹尸,我也在所不惜。

16.英勇的战士以马革裹尸的决心冲向敌人。

马革(mag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马革是什么意思 马革读音 怎么读 马革,拼音是mǎ gé,马革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马革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