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 [zhì xiāo]
1. 销路不畅,货物不易卖出。
例滞销货。
英[unsalable; un marketable; sell poorly;]
滞销 引证解释
⒈ 货物积压,卖不出去。 《清会典事例·户部·长芦》:“﹝ 乾隆 ﹞三十六年议准, 长芦 行销盐引。
引直 豫 两省,共一百八十四州县两营,数目多寡不等,大率以地方户口之繁简,分别定额行销,年深日久,今昔情形不同,致有滞销之区。”
《人民日报》1981.4.2:“在这些产品中,质量好的名牌货紧俏,质量差的产品滞销。”
国语词典
滞销 [zhì xiāo]
⒈ 货物不易销售。
引《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将来报纸滞销,生意弄坏,都要官场赔他的。」
反抢手 畅销 热销
滞销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压货释义:⒈货物积压下来(卖不出去)。⒉由于运力不足或天气恶劣等原因,货物滞留在车站、码头等地方。
- 2.
囤积释义:投机商人为了等待时机高价出售而把货物储存起来:囤积居奇。
- 3.
热销释义:(商品)受欢迎而销售得快:热销书。今冬羽绒服热销。
- 4.
积压释义:长期积存,未作处理:积压物资。积压在心中的疑问。
滞销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抢手释义:(货物等)很受欢迎,人们争先购买:抢手货。球赛门票十分抢手。
- 2.
热销释义:(商品)受欢迎而销售得快:热销书。今冬羽绒服热销。
- 3.
畅销释义:(货物)销路广,卖得快:畅销货。畅销各地。
滞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次性释义:属性词。只一次的;不须或不做第二次的:发给一次性补助金。对某些滞销商品作一次性削价处理。
- 2.
人弃我取释义: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 3.
冷背释义:滞销的;不热门的:冷背商品。
- 4.
呆货释义:滞销的货物。
- 5.
大减价释义:指商店因滞销等原因而对部分商品大幅度削价销售。
- 6.
市易法释义: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宋神宗 熙宁 五年(公元1072年)颁布实施,于 汴京 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市易法于 元丰 八年(1085年)后陆续废除。
- 7.
搭卖释义:一般指紧俏商品与滞销商品搭配着出售。
- 8.
搭售释义:硬性搭配着出售:商店不得强行搭售滞销物品。
- 9.
敛赊释义:货物滞销时,由公家收购;缺货时,由公家赊给,合称“敛赊”。《周礼·地官·司市》:“以泉府同货而敛赊。”郑玄 注:“谓民货不售,则为敛而买之;民无货则赊貰而予之。”
- 10.
泉府释义:⒈官名。在《周礼》为司徒的属官,掌管国家税收、收购市上的滞销物资等。《周礼·地官·泉府》:“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於民用者。”《汉书·食货志下》:“周 有泉府之官。”颜师古 注:“司徒之属官也。”明 高攀龙《今日第一要务疏》:“臣观古今善理财者,无如 周公。而《周官》所立泉府,谓之曰:‘泉者,欲其如泉之流而不滞也。’”⒉指储备钱财的府库。《魏书·高谦之传》:“是以古之帝王,乘天地之饶,御海内之富,莫不腐红粟于太仓,藏朽贯于泉府。”
- 11.
滞销释义:(货物)不易售出;销路不畅:滞销商品。 产品滞销。
- 12.
滞销品释义:滞销品是指门店内为数不少的低回转商品。
- 13.
迟货释义:滞销的货物。
- 14.
降价释义:降低原来的定价:滞销货物降价处理。
- 15.
限产释义:限制产量;限制生产:限产压库。对产品滞销企业必须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