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官 [bǔ guān]
1. 掌管占卜的官员。
3. 古人出仕前往往占卜吉凶,故称赴任做官为卜官。
卜官 引证解释
⒈ 掌管占卜的官员。
引《汉书·王莽传上》:“置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賁三百人。”
⒉ 古人出仕前往往占卜吉凶,故称赴任做官为卜官。
引华伟生 《开国奇冤·约叙》:“蓄深意,卜官 皖水,惨剧起仓皇。”
卜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卜官释义:⒈掌管占卜的官员。 ⒉古人出仕前往往占卜吉凶,故称赴任做官为卜官。
- 2.
卜名释义:古时王族生子,由卜官命名,并占卜吉凶,称卜名。
- 3.
卜正释义:即太卜,周 时卜官之长。《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 曰:‘我,周之卜正也。’”杜预 注:“卜正,卜官之长。”孔颖达 疏:“《周礼·春官》:‘太卜下大夫二人,其下有卜师、卜人、龟人、筮人,大卜为之长。正训长也,故谓之卜正。’”
- 4.
官占释义:卜官的占断。
- 5.
骰子选格释义:犹升官图之类的古代博戏用具。以掷骰子的点数多少,预卜官位的高低。唐 房千里《骰子选格序》:“开成 三年春,予自海上北徙,舟行次 洞庭 之阳,有风甚急。繫船野蒲下三日,遇二三子号进士者,以六骰双双为戏,更投局上,以数多少为进身职官之差数,丰贵而约贱。卒局,座客有为尉掾而止者,有贵为相臣将臣者,有连得美名而后不振者,有始甚微而欻升於上位者。大凡得失,酷似前所谓不繫贤不肖,但卜其偶不偶耳。”亦省称“骰子格”。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骰子格,本备检用,故亦以叶子写之,因以为名尔。”参见“叶子格”。
- 6.
麪蠒释义:亦作“麵蠒”。 一种包有馅的馒头。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探官》:“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麪蠒,以官位帖子,卜官位高下,或赌筵宴,以为戏笑。”宋 陈元靓《岁时广记·人日·造面茧》:“《岁时杂记》:人日京都贵家造麵蠒,以肉或素馅,其实厚皮馒头餕馅也。名曰探官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