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 [zǐ wǔ]
1. 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见“子午谷”。
子午 引证解释
⒈ 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引唐 苏颋 《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丛依观阁,层立殿堂。”
《宋史·天文志一》:“南阳 孔定 製铜仪,有双规,规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横规,判仪之中以象地。”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若针之子午未定,舵之东西游移,则徘徊莫适,悵悵何之?”
⒉ 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引唐 吕岩 《延寿》诗:“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啟还扃。”
⒊ 见“子午谷”。
子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中天释义:⒈拱极天体经过可见天极与地平线之间的那一部分天球子午圈。⒉天体每天两次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其中离天顶较远的一次。
- 2.
世界时释义:以本初子午线所在时区为标准的时间。世界时用于无线电通信和科学数据记录等,以便各国取得一致。也叫格林尼治时间。
- 3.
东经释义: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 见〖经度〗、
- 4.
两半球释义:⒈地球的东半球和西半球。从本初子午线向西,至西经180°为西半球;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至东经180°为东半球。⒉地球的南半球和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 5.
冲尅释义:亦作“冲剋”。亦作“冲克”。旧时占卜星相术的说法以为日辰、五行、生肖等相抵触者为冲,相克制者为克。如子午相冲,卯酉相冲,金克木,水克火等。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上任吉期》:“干支喜与本命行年相生,忌相冲尅。”茅盾《春蚕》:“阿多 现在也变了脸色。他这才知道这女人的恶意是要冲克他家的‘宝宝’。”
- 6.
刑冲释义:星相术语。指地支中相妨害的两类情况。刑:子刑卯,卯刑子,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辰午酉亥自刑。冲: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
- 7.
北京时间释义:我国的标准时。以东经120°子午线为标准的时刻,即北京所在时区的标准时刻。
- 8.
午休释义:午间休息:照顾孩子午休。
- 9.
卯酉释义:⒈早晚。 卯,卯时,早晨;酉,酉时,傍晚。亦用以代指岁月。⒉星命家言卯酉、子午相冲,借以指对头,作对。
- 10.
县乏释义:缺乏。《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时穀糴县乏,玄 罢谢诸生。”《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后由等竟不降”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战略》:“昔 子午 之役,兵行数百里而值霖雨,桥阁破坏,后粮腐败,前军县乏。”《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 鲁阳,鲁阳 近 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
- 11.
地方时释义:因地球由西向东 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便有差异。把太阳正对某地子午线的时间定为该地的中午12时,这样定出 来的时间叫做地方时。
- 12.
太阳日释义:太阳的中心接连两次通过同一个子午圈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地球在各个时间内运行的速度不同,所以太阳日的长短也有变化。为了便于计算,通常把全年中各个太阳日的平均数作为一日,叫做平太阳日。与此对应,把真正的太阳日叫做真太阳日。
- 13.
子午释义:⒈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⒉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⒊见“子午谷”。
- 14.
子午仪释义:测定天体赤道坐标的仪器。镜筒安在东西方向的轴上,天体在子午圈上时,能从镜筒中看到,并从圆环的刻度上求出其赤道坐标。
- 15.
子午卯酉释义:子午卯酉,汉语成语,用以表示事情前后的详细过程。
- 16.
子午相释义:对京剧舞台上人物造型的一种要求。夜晚的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白天的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子午”就是一个在白天,一个在晚上,而又遥想对称的意思。
- 17.
子午线释义:经线。见〖本初子午线〗。
- 18.
子午谷释义:亦省称“子午”。谷名。在今 陕西省 秦岭 山中,为 川 陕 交通要道。据《长安志》载,谷长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 西安府 南百里;南口曰午,在 汉中府 洋县 东一百六十里。
- 19.
子午道释义:从关中到汉中的南北通道之一。西汉元始五年王莽开通子午道,从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直绝南山(今秦岭)至汉中。三国时为魏蜀交争的要道。古人以“子”为北,“午”为南。
- 20.
子孙瑞释义:即天癸。 指女子月经。妇女有月经始能生育,故称月经初潮为“子孙瑞”。《汉书·王莽传上》:“其秋,莽 以皇后有子孙瑞,通 子午道。”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时年十四,始有妇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