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奏课 奏课的意思
zòu

奏课

简体奏课
繁体奏課
拼音zòu kè
注音ㄗㄡˋ ㄎ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òu,(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组词】:演奏。奏国歌。奏鸣曲。(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组词】: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3) 呈现,取得。【组词】:奏效。奏功。奏捷(取得胜利)。大奏奇功。

kè,(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组词】:上课。课时。课间。旷课。授课。课余活动。(2) 教学的科目。【组词】:课程。课表。基础课。专业课。课本。课文。(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组词】:课徒。课读。(4) 古代的一种赋税。【组词】:国课。完粮交课。(5) 使交纳赋税。【组词】:课税。课役。(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组词】:会计课。(7) 迷信占卜的一种。【组词】:起课。

基本含义

指上报或呈交上级机关的文件或报告。

奏课的意思

奏课 [zòu kè]

1. 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

3. 把计簿、户籍按规定时间报送朝廷。

奏课 引证解释

⒈ 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为 义兴 太守,风化之美,奏课为最。”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
明 方孝孺 《祭叶夷仲主事文》:“入宰畿县,奏课最优。”

⒉ 把计簿、户籍按规定时间报送朝廷。

《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岐 俗质厚, 彦光 以静镇之,奏课连为天下最。”
胡三省 注:“奏课,奏计帐及输籍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天章阁待制 许元 为 江 淮 发运使,奏课於京师。”


奏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奏课释义:⒈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 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为 义兴 太守,风化之美,奏课为最。”唐 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明 方孝孺《祭叶夷仲主事文》:“入宰畿县,奏课最优。”⒉把计簿、户籍按规定时间报送朝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岐 俗质厚,彦光 以静镇之,奏课连为天下最。”胡三省 注:“奏课,奏计帐及输籍也。”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天章阁待制 许元 为 江 淮 发运使,奏课於京师。”
    • 2.
      征拜释义:征召授官。《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 洛阳 北部尉,迁 顿丘 令,徵拜议郎。”《周书·裴宽传》:“武成 二年,徵拜司中大夫。”唐 刘长卿《送梁郎中赴吉州》诗:“但愁徵拜日,无奈借留何!”唐 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
    • 3.
      徵拜释义:征召授官。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 洛阳 北部尉,迁 顿丘 令,徵拜议郎。”《周书·裴宽传》:“武成 二年,徵拜司中大夫。”唐 刘长卿《送梁郎中赴吉州》诗:“但愁徵拜日,无奈借留何!”唐 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
    • 4.
      进号释义:进升官爵之名号。《后汉书·献帝纪》:“﹝ 建安 ﹞二十一年夏四月甲午,曹操 自进号 魏王。”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又奏课连最,进号冠军将军。”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李暠 在 敦煌、酒泉 一带为众所推戴,坐定千里,进号 凉公。”
    • 5.
      陟明释义:谓进用贤能。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唐 白居易《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衡 湘 之间,蛮 越 杂处,无以俗陋,不慎乃事;无以地远,而怠厥心!副吾陟明,俟汝奏课。”宋 曾巩《晁端彦金部员外郎制》:“僉曰尔材宜在兹位,国有陟明之典,待尔善於其官。”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

奏课(zouk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奏课是什么意思 奏课读音 怎么读 奏课,拼音是zòu kè,奏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奏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