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长城 长城的意思
chángchéng

长城

简体长城
繁体長城
拼音cháng chéng
注音ㄔㄤˊ ㄔ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áng zhǎng,(1) 生长,成长。【组词】:长疮。(2) 增加。【组词】:长知识。(3) 排行第一的。【组词】:长子。长兄。长孙。(4) 辈分高或年纪大。【组词】:长辈。长者。家长。(5) 领导人;负责人。【组词】:部长。校长。

chéng,(1) 围绕都市的高墙。【组词】:城墙。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楼。城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城垛。(2) 都市。【组词】:城市。城镇。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城城”)。城邑。城乡。城建。

基本含义

比喻具有坚固防御能力的事物或机构。

长城的意思

长城 [cháng chéng]

1. 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中国后,联结战国时燕、赵、秦之城并延长,始成长城。长城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 the Great Wall; ]

2. 坚不可摧的力量或防御物。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impregnable bulwark; ]

长城 引证解释

⒈ 供防御用的绵亘不绝的城墙。 春秋 战国 时各国出于防御目的,分别在边境形势险要处修筑长城。 《左传·僖公四年》载有“楚国 方城 以为城”的话,这是有关 长城 的最早记载。 战国 时 齐、楚、魏、燕、赵、秦 和 中山 等国相继兴筑。 秦始皇 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 匈奴 的南侵,将 秦、赵、燕 三国的北边 长城 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城西起 临洮 (今 甘肃省 岷县 ),北傍 阴山,东至 辽 东,俗称“万里长城”。至今尚有遗迹残存。此后 汉、北魏、北齐、北周、隋 各代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民族接境地带筑过长城。 明 代为了防御 鞑靼、瓦剌 的侵扰,自 洪武 至 万历 时,前后修筑 长城 达十八次,西起 嘉峪关,东至 辽 东,称为“边墙”。 宣化、大同 二镇之南, 直隶、山西 界上,并筑有内 长城,称为“次边”。总长约6700公里,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为世界历史上伟大工程之一。

⒉ 喻指可资倚重的人或坚不可摧的力量。

《宋书·檀道济传》:“道济 见收,脱幘投地曰:‘乃復坏汝万里之长城。’”
《新唐书·隐逸传·秦系》:“长卿 自以为五言长城, 系 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宋 陆游 《书愤》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鬢已先斑。”
柳亚子 《寄朱玉阶总司令延安》诗:“武力由来属民众, 中华 民族此长城。”


国语词典

长城 [cháng chéng]

⒈ 万里长城的简称。参见「万里长城」条。

⒉ 比喻国家的栋梁。

如:「每一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

⒊ 比喻势力、地位等。

如:「自毁长城」。


长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字长城释义: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 2.
      丁夫释义:⒈见“丁夫”。⒉壮健的男子。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南朝 宋 何承天《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⒊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唐 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明 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河 决 封丘,起 大
    • 3.
      七级浮图释义:亦作“七级浮屠”。七层佛塔。浮图,梵文Buddhastūpa的音译。《资治通鉴·陈长城公祯明元年》:“﹝帝﹞於 建康 造 大皇寺,起七级浮图;未毕,火从中起而焚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贫姑慈悲为本,设法夫人救他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何典》第五回:“我死之后,你千万带隻眼睛,收留回去,抚养成人,也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欧阳山《苦斗》五:“周炳 不大在意地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4.
      万里长城释义:长城的通称。
    • 5.
      三北释义:指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三北防护林体系,被称为北方“绿色万里长城”。
    • 6.
      三千释义:⒈《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⒉泛言数目之多。三国 魏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唐 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⒊指三千大千世界。南朝 宋
    • 7.
      两龙释义:喻指两个豪杰。《史记·魏豹彭越列传》:“陈胜 项梁 之起,少年或谓 越 曰:‘诸豪杰相立畔 秦,仲 可以来,亦效之。’彭越 曰:‘两龙方鬭,且待之。’”唐 王无竞《北使长城》诗:“胡尘未北灭,楚 兵遽东起。六国復嚣嚣,两龙鬭觺觺。”
    • 8.
      介马释义:⒈给战马披甲。《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杜预 注:“介,甲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因令诸族置烽火,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明 包捷《过通济门》诗:“金城介马弃东游,軹道亭连故国秋。”⒉谓驰骋。钱基博《无锡光复志·军政篇》:“万有一不幸復蹉跌,北军益得席其战胜之威,长驱而东,介马 吴 越,祸诚不可言。”⒊披甲的战马。南朝 梁 沉约《饮马长城窟》诗:“介马渡龙堆,涂縈马屡廻。”宋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闻介马数万骑驰过。”清 方文《赠杨总戎》诗:“介马东驰
    • 9.
      以内释义:方位词。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内:本年以内。长城以内。五十人以内。
    • 10.
      传烽释义:点燃烽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 宋 苏轼《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自国朝以来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明 陈子龙《出自蓟州门行》:“传烽始北塞,列戍望南楼。”清 鲍鉁《范文贞公祠》诗:“当年 闽 海见传烽,犀兕空多弃甲重。”康有为《登万里长城》诗:“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王国维《观堂集林·敦煌汉简跋十三》:“古者传烽以多少为识,如《墨子·号令》、《杂守》二篇所言,皆以烽之多少示敌之远近者也。”
    • 11.
      伯鸾释义:⒈汉 梁鸿 的字。鸿 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伯鸾”借指隐逸不仕之人。唐 孟郊《下第东南行》诗:“试逐 伯鸞 去,还作 灵均 行。”宋 苏轼《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非无 伯鸞 志,独有 子云 悲。”王十朋 集注:“‘非无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与妻共隐之意。”⒉作为贤丈夫的代称。唐 刘长卿《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 伯鸞。”明 许自昌《水浒记·联姻》:“念伊少年,影形弔处,相依有
    • 12.
      先鸣释义:⒈首先鸣叫。《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平阴 之役,先二子鸣”晋 杜预 注:“十八年,晋 伐 齐,及 平阴。州绰 获 殖绰、郭最。故自比於鸡,斗胜而先鸣。”⒉指首先登城而大呼。《文选·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李周翰 注:“先鸣,先登而大呼也。”⒊谓首先显露。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子桓 虑详而力缓,故不竞於先鸣。”唐 李端《赠赵神童》诗:“圣朝殊 汉 令,才子少登科;每见先鸣早,常惊后进多。”
    • 13.
      八达岭释义:位于北京市西北郊。 东北—西南走向,海拔805米。长城蜿蜒于其上。是首都著名游览胜地。
    • 14.
      内三关释义:明 代以今 河北 境内沿内长城的 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为“内三关”。
    • 15.
      内外释义:⒈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内外有别。长城内外。⒉表示概数:一个月内外。三百米内外。
    • 16.
      内蒙古高原释义:在中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坡,西到祁连山北麓,南至长城。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西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和辽宁、河北、陕西三省一小部。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和北部多沙漠,南部和东部为草原。
    • 17.
      冒顿释义:(?—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 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 18.
      剖鲤释义:汉 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为书信的代称。剖鲤,即拆信。
    • 19.
      北京市释义:简称京。中国的首都,中央直辖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背靠长城,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面积约6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 382万(2000年)。市区人口639万(199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等中央领导机关都设在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之一,中国文化、科学研究、交通和国际交往中心。是中国的古都之一,多名胜古迹,故宫、颐和园、明十三陵、八达岭等都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 20.
      北州释义:⒈犹塞北。指我国 长城 以北地区。《史记·匈奴列传》:“定 楼兰、乌孙、呼揭 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 匈奴 ……北州已定,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復故约。”⒉指北方 幽 并 等州郡。《后汉书·彭宠传》:“更始 立,使謁者 韩鸿 持节徇北州,承制得专拜二千石已下。”李贤 注:“谓 幽 并 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大王初征 昆阳,王莽 自溃;后拔 邯郸,北州弭定。”⒊泛指北方地区。唐 白居易《花前叹》诗:“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宋 梅尧臣《元日》诗:“久作北州人,食此欣已再。”

长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字长城释义: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 2.
      丁夫释义:⒈见“丁夫”。⒉壮健的男子。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南朝 宋 何承天《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⒊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唐 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明 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河 决 封丘,起 大
    • 3.
      七级浮图释义:亦作“七级浮屠”。七层佛塔。浮图,梵文Buddhastūpa的音译。《资治通鉴·陈长城公祯明元年》:“﹝帝﹞於 建康 造 大皇寺,起七级浮图;未毕,火从中起而焚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贫姑慈悲为本,设法夫人救他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何典》第五回:“我死之后,你千万带隻眼睛,收留回去,抚养成人,也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欧阳山《苦斗》五:“周炳 不大在意地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4.
      万里长城释义:长城的通称。
    • 5.
      三北释义:指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三北防护林体系,被称为北方“绿色万里长城”。
    • 6.
      三千释义:⒈《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⒉泛言数目之多。三国 魏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唐 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⒊指三千大千世界。南朝 宋
    • 7.
      两龙释义:喻指两个豪杰。《史记·魏豹彭越列传》:“陈胜 项梁 之起,少年或谓 越 曰:‘诸豪杰相立畔 秦,仲 可以来,亦效之。’彭越 曰:‘两龙方鬭,且待之。’”唐 王无竞《北使长城》诗:“胡尘未北灭,楚 兵遽东起。六国復嚣嚣,两龙鬭觺觺。”
    • 8.
      介马释义:⒈给战马披甲。《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杜预 注:“介,甲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因令诸族置烽火,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明 包捷《过通济门》诗:“金城介马弃东游,軹道亭连故国秋。”⒉谓驰骋。钱基博《无锡光复志·军政篇》:“万有一不幸復蹉跌,北军益得席其战胜之威,长驱而东,介马 吴 越,祸诚不可言。”⒊披甲的战马。南朝 梁 沉约《饮马长城窟》诗:“介马渡龙堆,涂縈马屡廻。”宋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闻介马数万骑驰过。”清 方文《赠杨总戎》诗:“介马东驰
    • 9.
      以内释义:方位词。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内:本年以内。长城以内。五十人以内。
    • 10.
      传烽释义:点燃烽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 宋 苏轼《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自国朝以来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明 陈子龙《出自蓟州门行》:“传烽始北塞,列戍望南楼。”清 鲍鉁《范文贞公祠》诗:“当年 闽 海见传烽,犀兕空多弃甲重。”康有为《登万里长城》诗:“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王国维《观堂集林·敦煌汉简跋十三》:“古者传烽以多少为识,如《墨子·号令》、《杂守》二篇所言,皆以烽之多少示敌之远近者也。”
    • 11.
      伯鸾释义:⒈汉 梁鸿 的字。鸿 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伯鸾”借指隐逸不仕之人。唐 孟郊《下第东南行》诗:“试逐 伯鸞 去,还作 灵均 行。”宋 苏轼《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非无 伯鸞 志,独有 子云 悲。”王十朋 集注:“‘非无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与妻共隐之意。”⒉作为贤丈夫的代称。唐 刘长卿《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 伯鸞。”明 许自昌《水浒记·联姻》:“念伊少年,影形弔处,相依有
    • 12.
      先鸣释义:⒈首先鸣叫。《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平阴 之役,先二子鸣”晋 杜预 注:“十八年,晋 伐 齐,及 平阴。州绰 获 殖绰、郭最。故自比於鸡,斗胜而先鸣。”⒉指首先登城而大呼。《文选·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李周翰 注:“先鸣,先登而大呼也。”⒊谓首先显露。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子桓 虑详而力缓,故不竞於先鸣。”唐 李端《赠赵神童》诗:“圣朝殊 汉 令,才子少登科;每见先鸣早,常惊后进多。”
    • 13.
      八达岭释义:位于北京市西北郊。 东北—西南走向,海拔805米。长城蜿蜒于其上。是首都著名游览胜地。
    • 14.
      内三关释义:明 代以今 河北 境内沿内长城的 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为“内三关”。
    • 15.
      内外释义:⒈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内外有别。长城内外。⒉表示概数:一个月内外。三百米内外。
    • 16.
      内蒙古高原释义:在中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坡,西到祁连山北麓,南至长城。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西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和辽宁、河北、陕西三省一小部。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和北部多沙漠,南部和东部为草原。
    • 17.
      冒顿释义:(?—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 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 18.
      剖鲤释义:汉 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为书信的代称。剖鲤,即拆信。
    • 19.
      北京市释义:简称京。中国的首都,中央直辖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背靠长城,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面积约6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 382万(2000年)。市区人口639万(199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等中央领导机关都设在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之一,中国文化、科学研究、交通和国际交往中心。是中国的古都之一,多名胜古迹,故宫、颐和园、明十三陵、八达岭等都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 20.
      北州释义:⒈犹塞北。指我国 长城 以北地区。《史记·匈奴列传》:“定 楼兰、乌孙、呼揭 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 匈奴 ……北州已定,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復故约。”⒉指北方 幽 并 等州郡。《后汉书·彭宠传》:“更始 立,使謁者 韩鸿 持节徇北州,承制得专拜二千石已下。”李贤 注:“谓 幽 并 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大王初征 昆阳,王莽 自溃;后拔 邯郸,北州弭定。”⒊泛指北方地区。唐 白居易《花前叹》诗:“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宋 梅尧臣《元日》诗:“久作北州人,食此欣已再。”

长城造句

1.长城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最壮丽的古建筑。

2.长城,胡人仍然源源而至,深沟高垒,都没有用处的。

3.秦始皇鞭笞天下,建阿房宫,筑万里长城,人民深受其苦。

4.就在这一发千钧的时刻,解放军战士跳进大堤决口处,用人组成一道“长城”。

5.万里长城凝结了中华民族的心血和智慧。

6.登上万里长城,眺望塞外风光,心情多么豪迈!

7.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8.这些外国游客,面对万里长城的宏伟壮观无不交口称誉,惊叹不已。

9.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们国家的万里长城,担负着保卫祖国领土和保卫“四化”建设的重任。

10.举世驰名: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举世驰名的重大建筑。

11.为了能够亲眼看一看万里长城,很多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12.万里长城是举世无双的奇观。

13.中国的长城是举世无双的历史遗迹。

14.雄伟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

15.久负盛名的万里长城,是我国的奇观之一。

16.雄伟壮丽的长城,傲然屹立在我国北方。

17.公司派我去北京出差,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可以顺便去看看八达岭长城了。

18.由部队官兵、武警战士组成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洪长城

19.长城在崇山峻岭的蜿蜒着。

20.长城就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中盘旋。

长城(changc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长城是什么意思 长城读音 怎么读 长城,拼音是cháng chéng,长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长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