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 [mù lán]
1.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里面白色,果实是弯曲的长圆形。花蕾供药用。
英[ lily magnolia; ]
2. 这种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笔”
英[ lilymagnolia flower; ]
木兰 引证解释
⒈ 香木名。又名杜兰、林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
引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
晋 潘岳 《西征赋》:“门礠石而梁木兰兮,构 阿房 之屈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木兰》:“木兰枝叶俱疎,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
⒉ 指此种植物的花。
引《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⒊ 民间传说人物。曾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故事最早见于 北朝 民歌《木兰诗》。其姓氏或作 花,或作 朱,也作 木,均无确证。
引明 无名氏 《赠书记·花烛猜谜》:“不是我将伊抛闪,还是你红鸞星黯,致今朝相逢 木兰。”
清 松琴 《女学生入学歌》:“緹縈 木兰 真可儿, 班昭 我所师。”
⒋ 围场名。约当今 河北 围场县 地。木兰系满语吹哨引鹿之意。 清 康熙、雍正 诸朝,皇帝常于每年秋率王公等至此围猎习武,称木兰秋獮,称其地为 木兰围场。雍正 时,四周立栅,关防甚严, 咸丰 以后,獮礼废弛,始逐渐放垦,其后垦民渐集,乃置围场厅,公元1913年改为 围场县。
引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本朝抚绥 蒙古 之典,以木兰秋獮为最盛。木兰者,围场之通称也。”
原注:“仲秋之后,虞人效鹿鸣以致鹿曰哨鹿,国语谓之木兰,因以名围场云。”
《清通典·礼军一》:“每岁巡幸木兰,大举秋獮之典。”
国语词典
木兰 [mù lán]
⒈ 辛夷的别名。参见「辛夷」条。
⒉ 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姚莹《康輶纪行》以为北魏人,宋翔凤《过庭录》以为隋恭帝时人,程大昌《演繁露》以〈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语。则以为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为姓花。
木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市释义:⒈东面的市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乐府诗集.木兰诗》⒉:刑场。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死刑犯,后来泛称刑场为东市身送东市。--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 2.
东阁释义:⒈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唐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⒉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唐 李商隐《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閤”。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清 龚自珍《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东閤”。@
- 3.
丝簧释义:⒈弦管乐器。《文选·马融<长笛赋>》:“漂凌丝簧,覆冒鼓钟。”吕向 注:“丝,琴瑟也;簧,笙也。”唐 韦元甫《木兰歌》:“木兰 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韝理丝簧。”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服饰诡丽,照耀数里。”清 陈维崧《扬州慢·送蘧庵先生之广陵》词:“每年到清明赛社,倾城士女愁弄丝簧。”⒉引申为音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唐 崔道融《羯鼓》诗:“华清宫 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
- 4.
乐府双璧释义: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 5.
二十四番花信风释义:即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应以一种花的信风。每气三番。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釄、楝花。参阅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宋 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风》、宋 王逵《蠡海集·气候类》。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 明 杨慎《二十四番花信风》引 南朝 梁元帝《
- 6.
云骥释义:⒈指传说中行雨的龙。唐 李峤《晚秋喜雨》诗:“服闲云驥屏,宂术土龙修。”⒉天马。对皇帝所赐之马的美称。唐 元稹《谢恩赐告身衣服并借马状》:“忽降天书,乍乘云驥。”⒊喻俊才。宋 黄机《木兰花慢·为同年赵必达寿》词:“况地望既华,天资更伟,云驥行空。年少才名蜚动。”
- 7.
伊州释义:⒈曲调名。商调大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天寳 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伊州》引《乐苑》:“《伊州》,商调曲,西京 节度 ﹝盖﹞嘉运 所进也。”唐 白居易《伊州》诗:“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 小玉 唱《伊州》。”宋 张先《减字木兰花》词:“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明 陆采《明珠记·饮药》:“鸳鸯綉带抛何处,一曲《伊州》泪万行。”⒉州名。古称 昆吾,本 隋 伊吾郡,唐 改置 伊州,又名 西州。故城在今 新疆 哈密县。《旧唐书·地理志三》:“伊
- 8.
佛狸释义:⒈北魏 拓跋焘(太武帝)的小字。 《宋书·索虏传》:“嗣 死,謚曰 明元皇帝,子 燾 字 佛貍 代立。”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 佛貍 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并写臺格以与之云:‘斩 佛貍 首,封万户侯。’”胡三省 注:“佛,读如弼。”⒉借指 江苏 六合县。因县城东南有 瓜步山,山上有 佛貍祠,故名。清 陈维崧《减字木兰花·广陵旅邸送三弟纬南归》词:“佛狸 城下,兄弟禪房通夜话。”清 陈维崧《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万家帘幙
- 9.
使鬼钱释义:《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 三国 魏 杜恕《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后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宋 黄庭坚《次韵胡彦明同年羁旅京师寄李子飞》:“原无马上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宋 王千秋《减字木兰花》词:“待早归田,欲买田无使鬼钱。”
- 10.
偶成释义:⒈配成婚姻。⒉偶然成功。⒊偶然写成。多用于诗词题中。如唐白居易有《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诗,宋曾觌有《木兰花慢·长乐台晚望偶成》词。
- 11.
兰橑释义:用木兰做的椽子。亦用为椽子的美称。
- 12.
兰舟释义:木兰木制造的船。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船的美称。
- 13.
关山月释义:汉 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所收歌词系 南北朝 以来文人作品,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 杜甫《洗兵马》诗:“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三·关山月》题解:“《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古《木兰诗》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按相和曲有《度关山》,亦类此也。”
- 14.
军都释义:⒈军中战友。唐 韦元甫《木兰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嶇。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 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⒉山名。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境。康有为《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 军都 弔鬼雄。”舒芜 等注:“军都,山名,居庸关 即在其上。”
- 15.
减字释义:唐 宋 曲子词中的术语。 词的句度和声韵,都须按谱填写,不能变换。但当时音乐家在声腔方面,仍有所伸缩,因旧曲为新声。如《木兰花》原为七言八句,后将一、三、五、七句各减去末三字,成为《减字木兰花》。
- 16.
凤翘释义:⒈妇女凤形首饰。宋 周邦彦《南乡子·拨燕巢》词:“不道有人潜看着,从教,掉下鬟心与凤翘。”元 元淮《春闺》诗:“倒把凤翘搔鬢影,一双蝴蝶过东墙。”清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小晕红潮,斜溜鬟心隻凤翘。”⒉冠帽上插的鸟羽装饰。《元史·礼乐志五》:“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凤翘冠,翠花鈿。”明 陈汝元《金莲记·射策》:“漫惊白髮理鱼册,喜见青年插凤翘。”
- 17.
北邙释义:⒈亦作“北芒”。山名。即 邙山。因在 洛阳 之北,故名。东汉、魏、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汉 梁鸿《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唐 沉佺期《邙山》诗:“北邙山 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 洛城。”《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 北邙山 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⒉借指墓地或坟墓。晋 陶潜《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唐 欧阳詹《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明 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 18.
厚朴花释义:为一味中药名,来源于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摘,稍蒸后,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微温,味苦,具有主治理气,化湿的药用价值。
- 19.
叔援嫂溺释义:谓嫂溺于水,小叔可亲手援救。古礼谓“男女授受不亲”,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破例不避嫌疑。语出《孟子·离娄上》:“﹝ 淳于髡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明 徐渭《雌木兰》第二出:“论男女席不沾……我替爷呵,似叔援嫂溺难辤手。”
- 20.
含笑花释义:花名。 木兰科,常绿灌木,小枝被棕色毛。初夏开花,色象牙黄,染红紫晕,开时常不满,如含笑状,有香蕉气味。产于我国南部。
木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市释义:⒈东面的市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乐府诗集.木兰诗》⒉:刑场。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死刑犯,后来泛称刑场为东市身送东市。--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 2.
东阁释义:⒈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唐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⒉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唐 李商隐《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閤”。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清 龚自珍《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东閤”。@
- 3.
丝簧释义:⒈弦管乐器。《文选·马融<长笛赋>》:“漂凌丝簧,覆冒鼓钟。”吕向 注:“丝,琴瑟也;簧,笙也。”唐 韦元甫《木兰歌》:“木兰 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韝理丝簧。”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服饰诡丽,照耀数里。”清 陈维崧《扬州慢·送蘧庵先生之广陵》词:“每年到清明赛社,倾城士女愁弄丝簧。”⒉引申为音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唐 崔道融《羯鼓》诗:“华清宫 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
- 4.
乐府双璧释义: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 5.
二十四番花信风释义:即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应以一种花的信风。每气三番。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釄、楝花。参阅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宋 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风》、宋 王逵《蠡海集·气候类》。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 明 杨慎《二十四番花信风》引 南朝 梁元帝《
- 6.
云骥释义:⒈指传说中行雨的龙。唐 李峤《晚秋喜雨》诗:“服闲云驥屏,宂术土龙修。”⒉天马。对皇帝所赐之马的美称。唐 元稹《谢恩赐告身衣服并借马状》:“忽降天书,乍乘云驥。”⒊喻俊才。宋 黄机《木兰花慢·为同年赵必达寿》词:“况地望既华,天资更伟,云驥行空。年少才名蜚动。”
- 7.
伊州释义:⒈曲调名。商调大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天寳 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伊州》引《乐苑》:“《伊州》,商调曲,西京 节度 ﹝盖﹞嘉运 所进也。”唐 白居易《伊州》诗:“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 小玉 唱《伊州》。”宋 张先《减字木兰花》词:“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明 陆采《明珠记·饮药》:“鸳鸯綉带抛何处,一曲《伊州》泪万行。”⒉州名。古称 昆吾,本 隋 伊吾郡,唐 改置 伊州,又名 西州。故城在今 新疆 哈密县。《旧唐书·地理志三》:“伊
- 8.
佛狸释义:⒈北魏 拓跋焘(太武帝)的小字。 《宋书·索虏传》:“嗣 死,謚曰 明元皇帝,子 燾 字 佛貍 代立。”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 佛貍 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并写臺格以与之云:‘斩 佛貍 首,封万户侯。’”胡三省 注:“佛,读如弼。”⒉借指 江苏 六合县。因县城东南有 瓜步山,山上有 佛貍祠,故名。清 陈维崧《减字木兰花·广陵旅邸送三弟纬南归》词:“佛狸 城下,兄弟禪房通夜话。”清 陈维崧《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万家帘幙
- 9.
使鬼钱释义:《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 三国 魏 杜恕《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后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宋 黄庭坚《次韵胡彦明同年羁旅京师寄李子飞》:“原无马上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宋 王千秋《减字木兰花》词:“待早归田,欲买田无使鬼钱。”
- 10.
偶成释义:⒈配成婚姻。⒉偶然成功。⒊偶然写成。多用于诗词题中。如唐白居易有《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诗,宋曾觌有《木兰花慢·长乐台晚望偶成》词。
- 11.
兰橑释义:用木兰做的椽子。亦用为椽子的美称。
- 12.
兰舟释义:木兰木制造的船。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船的美称。
- 13.
关山月释义:汉 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所收歌词系 南北朝 以来文人作品,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 杜甫《洗兵马》诗:“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三·关山月》题解:“《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古《木兰诗》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按相和曲有《度关山》,亦类此也。”
- 14.
军都释义:⒈军中战友。唐 韦元甫《木兰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嶇。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 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⒉山名。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境。康有为《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 军都 弔鬼雄。”舒芜 等注:“军都,山名,居庸关 即在其上。”
- 15.
减字释义:唐 宋 曲子词中的术语。 词的句度和声韵,都须按谱填写,不能变换。但当时音乐家在声腔方面,仍有所伸缩,因旧曲为新声。如《木兰花》原为七言八句,后将一、三、五、七句各减去末三字,成为《减字木兰花》。
- 16.
凤翘释义:⒈妇女凤形首饰。宋 周邦彦《南乡子·拨燕巢》词:“不道有人潜看着,从教,掉下鬟心与凤翘。”元 元淮《春闺》诗:“倒把凤翘搔鬢影,一双蝴蝶过东墙。”清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小晕红潮,斜溜鬟心隻凤翘。”⒉冠帽上插的鸟羽装饰。《元史·礼乐志五》:“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凤翘冠,翠花鈿。”明 陈汝元《金莲记·射策》:“漫惊白髮理鱼册,喜见青年插凤翘。”
- 17.
北邙释义:⒈亦作“北芒”。山名。即 邙山。因在 洛阳 之北,故名。东汉、魏、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汉 梁鸿《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唐 沉佺期《邙山》诗:“北邙山 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 洛城。”《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 北邙山 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⒉借指墓地或坟墓。晋 陶潜《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唐 欧阳詹《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明 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 18.
厚朴花释义:为一味中药名,来源于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摘,稍蒸后,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微温,味苦,具有主治理气,化湿的药用价值。
- 19.
叔援嫂溺释义:谓嫂溺于水,小叔可亲手援救。古礼谓“男女授受不亲”,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破例不避嫌疑。语出《孟子·离娄上》:“﹝ 淳于髡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明 徐渭《雌木兰》第二出:“论男女席不沾……我替爷呵,似叔援嫂溺难辤手。”
- 20.
含笑花释义:花名。 木兰科,常绿灌木,小枝被棕色毛。初夏开花,色象牙黄,染红紫晕,开时常不满,如含笑状,有香蕉气味。产于我国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