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题名録 题名録的意思
míng

题名録

简体题名録
繁体題名録
拼音tí míng lù
注音ㄊㄧˊ ㄇㄧㄥˊ ㄌㄨ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í,(1) 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组词】:题目。主题。话题。题材。题旨。(2) 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组词】:试题。问答题。(3) 写上,签署。【组词】:题名。题字。题壁。题诗。题辞。题跋。(4) 姓。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lù,(1) 記載,抄寫。【组词】:記録。載録。抄録。録供。(2) 記載言行或事物的書冊。【组词】:語録。目録。回憶録。(3) 採取,任用。【组词】:録取。收録。録用。甄録(經審查鑒別而任用)。

基本含义

指名册;名录册。也泛指一切记载姓名的册子。

题名録的意思

题名録 [tí míng lù]

1. 科举时代刻有同榜中式者姓名、年龄、籍贯的名册。有的也在录前载有主考、同考官等的姓名。清 李渔《比目鱼·假神》:“借本题名録查一查,就知道了。”清 赵翼《陔馀丛考·题名录》:“一榜进士出翰林衙门,例刻题名録,此葢本 唐 进士登科记之例也。”《儒林外史》第三回:“适才看见题名録,贵房师 高要县 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参阅 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


题名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登科记释义:科举时代及第士人的名录。唐 代有“登科记”,宋 以后名“登科録”,亦称“题名録”。详载乡、会试中式人数、姓名、籍贯、年岁以及考官以下官职姓名,并三场试题目。唐 张籍《赠贾岛》诗:“姓名未上登科记,身屈惟应内史知。”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双亲行先报喜,都为这一纸登科记。”《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未几揭晓,潘朗 閲登科记,状元果是梦中所迎匾上姓名。”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登科记》。
    • 2.
      镌级释义:降低官阶,降职。清 钱泳《履园丛话·耆旧·耘松观察》:“未几,擢 贵州 贵西 兵备道,而以 广州 讞事鐫级。遂乞养,归田十年,母既终,不復出。”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治中 及 大宛 二县皆鐫级去,比题名録出,士论譁然。”《清史稿·高宗纪五》:“秋七月庚申,索琳 以不职鐫级,以 伍弥泰 为理藩院尚书。”
    • 3.
      题名录释义:科举时代刻有同榜中式者姓名、年龄、籍贯的名册。有的也在录前载有主考、同考官等的姓名。清 李渔《比目鱼·假神》:“借本题名録查一查,就知道了。”清 赵翼《陔馀丛考·题名录》:“一榜进士出翰林衙门,例刻题名録,此葢本 唐 进士登科记之例也。”《儒林外史》第三回:“适才看见题名録,贵房师 高要县 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参阅 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
    • 4.
      题名録释义:科举时代刻有同榜中式者姓名、年龄、籍贯的名册。有的也在录前载有主考、同考官等的姓名。清 李渔《比目鱼·假神》:“借本题名録查一查,就知道了。”清 赵翼《陔馀丛考·题名录》:“一榜进士出翰林衙门,例刻题名録,此葢本 唐 进士登科记之例也。”《儒林外史》第三回:“适才看见题名録,贵房师 高要县 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参阅 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

题名録(timingl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题名録是什么意思 题名録读音 怎么读 题名録,拼音是tí míng lù,题名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题名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