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杂技 杂技的意思

杂技

简体杂技
繁体雜技
拼音zá jì
注音ㄗㄚˊ ㄐ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á,(1)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组词】:杂乱。杂沓。杂感。杂志。杂货。杂居。杂务。杂品。错综复杂。私心杂念。(2) 混合。【组词】:夹杂。混杂。杂交。

jì, ◎ 才能,手艺。【组词】:技术。技巧。技艺。技能。技法。黔驴技穷。雕虫小技。

基本含义

指各种技艺的综合运用,形容多种才艺的表演。

杂技的意思

杂技 [zá jì]

1. 指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等技艺。

在杂技场表演杂技。

[acrobatics;]

杂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杂伎”。

⒉ 古代娱乐形式之一种,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戏”。参阅 任半塘 《唐戏弄》第二章四。

《汉书·武帝纪》“三年春,作角抵戏” 颜师古 注引 汉 文颖 曰:“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
《魏志·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橦、跳丸、五案以备百戏。”
《隋书·音乐志中》:“且 西凉、龟兹 杂伎等,曲数既多,故得隶於众调,调各别曲。”
宋 苏轼 《集英殿春宴教坊词·小儿致语》:“广场千步,方山立於众工;大乐九成,固海涵於杂技。”

⒊ 现代指手技、口技、车技、驯兽和魔术等技艺表演,系从古百戏演变而成。

艾青 《在浪尖上》诗:“好像是在玩魔术,好像是在演杂技。”

⒋ 指从事杂技之人。

《南史·崔祖思传》:“今户口不能百万,而太乐雅 郑,元徽 时校试千有餘人,后堂杂伎不在其数。”
隋 柳彧 《奏禁上元角觝戏》:“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逸事》:“其间风月楼臺,尊罍丝管,以及孌童狎客,杂伎名优,献媚争妍,络绎奔赴。”

⒌ 各方面的技能。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远识驾乎 隋 唐,杂技通乎 任 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上月藩臺和我説,要想请一位清客,要能诗,能酒,能写,能画的,杂技愈多愈好;又要能谈天,又要品行端方。”

⒍ 旧指医卜、星相等方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名器之滥》:“宋 时杂技异途,亦有虚衔,如某州医学助教之属,以优假閭里中杂流耳。”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东西厢》:“开庙之日,百货云集……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


国语词典

杂技 [zá jì]

⒈ 各种表演技艺的总称。包括口技、武术、马戏、魔术等及各种民间杂耍。


杂技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马戏释义:原指人骑在马上所作的表演,现为各种驯兽、驯禽表演的统称。有演员指挥动物表演各种技巧动作或演员在动物身上作各种技艺表演等形式。广义的马戏也包括杂技在内。
    • 2.
      杂耍释义:指曲艺、杂技等。

杂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竿释义:⒈谓干禄求进。⒉古代杂技名,似今之爬竿。
    • 2.
      东海黄公释义:指古代杂技幻术表演者 东海 人 黄公。
    • 3.
      中幡释义:杂技的一种,表演时舞弄顶上有幡的高大旗杆。
    • 4.
      丸剑释义:古代杂技名。表演时使用铃和剑。
    • 5.
      五案释义:⒈古代的一种杂技。 《南齐书·乐志》:“江 左 咸康 中,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絶倒、五案等伎。”《魏书·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跳丸、五案以备百戏。”⒉宋 代户部分掌的五种政事。《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
    • 6.
      倒舞伎释义:表演倒立杂技的艺人。
    • 7.
      冲狭释义:古杂技名。类似后来的钻刀圈。
    • 8.
      击丸释义:古时的一种杂技表演。亦指这种杂技的表演者。
    • 9.
      击馋释义:卖熟食者所敲的一种小木梆。 清 无名氏 《韵鹤轩杂著》卷上:“百工杂技,荷担上街,每持器作声,各为记号……卖熟食者所敲小木梆,曰‘击馋’。”
    • 10.
      功夫字典释义:⒈功夫 gōng fū。⒉本领;造诣:他的诗功夫字典很深ㄧ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字典。⒊同‘工夫’。
    • 11.
      卖艺释义:指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杂技、武术、曲艺等挣钱:街头卖艺。
    • 12.
      卖解释义:旧时指以表演各种杂技挣钱谋生:卖解班子。跑马卖解。
    • 13.
      危竿释义:杂技的一种。长竿矗立,人攀其上以作表演。亦指演出时所用的长竿。唐 韦元旦《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危竿竞捧中街日,戏马争衔上苑花。”宋 王应麟《玉海·圣文·庆历危竿论》:“元佑 六年 刘摰 奏 仁宗(庆历 四年)所録三十六事内《危竿论》,圣意以为人君处至危之地,譬如危竿须用正直之木。”
    • 14.
      口技释义:杂技的一种,表演者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 15.
      吊杠释义:体操或杂技表演的器械;包括一根短棒横系在两条平行的吊绳底端的器械。
    • 16.
      吐火释义:⒈发出火光。⒉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 17.
      吞剑伎释义:我国传统杂技之一。
    • 18.
      大世界释义:上海市 的著名游乐场。1917年创办。内设许多小型剧场,分演各种戏剧、曲艺、杂技、电影及进行其他游艺活动。解放前受流氓恶霸把持,藏垢纳污。解放后经过改造,成为综合性的游乐场所。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今年 上海 发生了 马振华 投江一事,则大世界小世界都有《马振华》文明戏了。”
    • 19.
      婆猴伎释义:亦作“婆侯伎”。杂技名。相传 周成王 时南方有 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 晋 王嘉《拾遗记·周》。
    • 20.
      媃儿释义:杂技女艺人。亦指妓女。

杂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竿释义:⒈谓干禄求进。⒉古代杂技名,似今之爬竿。
    • 2.
      东海黄公释义:指古代杂技幻术表演者 东海 人 黄公。
    • 3.
      中幡释义:杂技的一种,表演时舞弄顶上有幡的高大旗杆。
    • 4.
      丸剑释义:古代杂技名。表演时使用铃和剑。
    • 5.
      五案释义:⒈古代的一种杂技。 《南齐书·乐志》:“江 左 咸康 中,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絶倒、五案等伎。”《魏书·乐志》:“﹝ 天兴 ﹞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跳丸、五案以备百戏。”⒉宋 代户部分掌的五种政事。《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
    • 6.
      倒舞伎释义:表演倒立杂技的艺人。
    • 7.
      冲狭释义:古杂技名。类似后来的钻刀圈。
    • 8.
      击丸释义:古时的一种杂技表演。亦指这种杂技的表演者。
    • 9.
      击馋释义:卖熟食者所敲的一种小木梆。 清 无名氏 《韵鹤轩杂著》卷上:“百工杂技,荷担上街,每持器作声,各为记号……卖熟食者所敲小木梆,曰‘击馋’。”
    • 10.
      功夫字典释义:⒈功夫 gōng fū。⒉本领;造诣:他的诗功夫字典很深ㄧ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字典。⒊同‘工夫’。
    • 11.
      卖艺释义:指在街头或娱乐场所表演杂技、武术、曲艺等挣钱:街头卖艺。
    • 12.
      卖解释义:旧时指以表演各种杂技挣钱谋生:卖解班子。跑马卖解。
    • 13.
      危竿释义:杂技的一种。长竿矗立,人攀其上以作表演。亦指演出时所用的长竿。唐 韦元旦《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危竿竞捧中街日,戏马争衔上苑花。”宋 王应麟《玉海·圣文·庆历危竿论》:“元佑 六年 刘摰 奏 仁宗(庆历 四年)所録三十六事内《危竿论》,圣意以为人君处至危之地,譬如危竿须用正直之木。”
    • 14.
      口技释义:杂技的一种,表演者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 15.
      吊杠释义:体操或杂技表演的器械;包括一根短棒横系在两条平行的吊绳底端的器械。
    • 16.
      吐火释义:⒈发出火光。⒉古代杂技节目。表演时以燃着物置于口中,喷吐火苗。
    • 17.
      吞剑伎释义:我国传统杂技之一。
    • 18.
      大世界释义:上海市 的著名游乐场。1917年创办。内设许多小型剧场,分演各种戏剧、曲艺、杂技、电影及进行其他游艺活动。解放前受流氓恶霸把持,藏垢纳污。解放后经过改造,成为综合性的游乐场所。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今年 上海 发生了 马振华 投江一事,则大世界小世界都有《马振华》文明戏了。”
    • 19.
      婆猴伎释义:亦作“婆侯伎”。杂技名。相传 周成王 时南方有 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 晋 王嘉《拾遗记·周》。
    • 20.
      媃儿释义:杂技女艺人。亦指妓女。

杂技造句

1.杂技团一路上吹吹打打,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子。

2.中国杂技团在加拿大的每场演出不仅座无虚席,而且还得增加数以百计的临时座位。

3.杂技团的穿着演出服招摇过市,前后围观的人把街道都堵塞了。

4.松鼠一会儿在树枝上表演杂技,一会儿又高空走树枝。

5.风中的银杏叶好像杂技演员,一会儿打个滚,一会儿倒立,一会儿翻着跟头。

6.秋天的银杏叶像顽皮的孩子,兴高采烈地扑进大地哈哈哈怀抱;有的像芭蕾舞演员,优雅地在空中旋转;又有的像杂技演员,一会儿打个滚,一会儿倒立,一会儿翻着跟头。

7.落叶,有的像只船正乘风行驶,有的像杂技演员翻着跟头落下,有的像滑翔机平平地兜着圈子盘旋而下。

8.杂技团的小妹妹从火圈中跃过时,我感到非常惊奇。

9.杂技演员的惊险表演,博得观众的一片赞叹声。

10.观众们都凝神注视着舞台上杂技演员的表演。

11.这是一场精彩刺激的杂技表演。

12.今天,我们观赏了杂技表演。

13.街上有表演杂技的人,川流不息的人们都来观看。

14.这场精彩的杂技演出让大家很久都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15.看他的杂技表演,真让人提心吊胆,怕他摔下来。

16.她表演的杂技节目,令人惊叹不已。

杂技(za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杂技是什么意思 杂技读音 怎么读 杂技,拼音是zá jì,杂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杂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