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作 [wěi zuò]
1. 假造。
3. 指托名假造的作品。
伪作 引证解释
⒈ 假造。
引《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矫託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
⒉ 指托名假造的作品。
引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易类》“关子明 《易传》”:“隋 唐 《志》皆不録,或云 阮逸 伪作也。”
清 方苞 《辨<明堂位>》:“歆 既伪作《明堂记》,独不能增窜 太史公 荀子 之文哉!”
瞿蜕园 朱金城 《<李白集>校注·凡例》:“集中所收伪作,凡历来名家均有定论者,如卷七之《笑歌行》、《悲歌行》等,今仍依 王 本编次,存诗校而不加注。”
伪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依约释义:⒈依据;沿袭。 《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唐 元稹《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明 梅鷟《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⒉仿佛;隐约。唐 刘兼《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宋 晏殊《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明 文徵明《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 2.
僞作释义:⒈假造。《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矫託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⒉指托名假造的作品。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易类》“关子明《易传》”:“隋 唐《志》皆不録,或云 阮逸 伪作也。”清 方苞《辨<明堂位>》:“歆 既伪作《明堂记》,独不能增窜 太史公 荀子 之文哉!”瞿蜕园 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凡例》:“集中所收伪作,凡历来名家均有定论者,如卷七之《笑歌行》、《悲歌行》等,今仍依 王 本编次,存诗校而不加注。”
- 3.
后加款释义:是一种伪作的款识。
- 4.
外集释义:⒈正集(传世的定本)以外的文稿汇编,多为后人编集遗缺、伪作或次要作品而成。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上》:“退之《论范蠡招文种事略》……其文辞不甚佳,此必少年所作,故黜於外集。”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⒉僧人以佛经为内学,故以所作诗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全室外集九卷续集》。⒊道家尊道学而薄事功,故以所作议政之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
- 5.
盗粜释义:非法出卖(粮食)。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五:“张鷟 为 阳县 尉日,有称架人 吕元 伪作仓督 冯忱 书,盗糶仓粮粟。”《新唐书·食货志四》:“两池 盐盗贩者,迹其居处,保、社按罪。鬻五石,市二石,亭户盗糶二石,皆死。”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那廝每不依钦定,私自加添,盗糶了仓米,乾没了官钱。”
- 6.
讹语影带释义:谓伪作此语影射他事。
- 7.
谨抑释义:恭谨谦抑。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生斤斤自守,不敢少致差跌,但伪作騃钝。积二年餘,赏给倍於常廪,而生谨抑如故。”
- 8.
赀币释义:钱财。貲,通“资”。宋 周邦彦《汴都赋》:“丛貲币而为市,议轻重以奠贾。”明 沉德符《野获编·宗藩·郡王谋叛贷命》:“伪作敕书,遣 蒙能 及 陈添仔 等,以貲币并印,赐诸 苗 帅。”
- 9.
郭公砖释义:亦作“郭公塼”。 砖名。空心,以长而大者为贵。相传古代用作琴桌,琴声清泠可爱。明 王佐《新增格古要论·古琴论·琴卓》:“﹝琴﹞卓面用郭公砖最佳……尝见郭公砖,灰白色,中空,面上有象眼花纹。相传云出 河南 郑州 泥水中者絶佳。多有伪作者,要当辩之。砖长仅五尺,阔一尺有餘,此砖驾琴抚之,有清声泠泠可爱。”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余乡多郭公塼,体製不一,以长而大者为贵。江 南人爱之,以为琴几。滎泽、滎阳 尤多。郭公 不知何时人。闻 嘉靖 元年,会城 抚军命 亓 百户修月堤,偶发一古塚,塼上有朱书……家大人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