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遣散 遣散的意思
qiǎnsàn

遣散

简体遣散
繁体
拼音qiǎn sàn
注音ㄑㄧㄢˇ ㄙ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ǎn,(1) 派,送,打发。【组词】:派遣。遣送。差(chāi)遣。调(diào)遣。遣返(遣送回到原来的地方)。遣散(sàn)。遣词(说话、写文章运用词语)。(2) 排解,发泄。【组词】:遣闷。消遣。遣兴(xìng)。遣怀。

sàn sǎn,(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组词】: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2) 分布,分给。【组词】: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3) 排遣。【组词】:散心。散闷(mèn)。(4) 解雇。【例句】: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1) 没有约束,松开。【组词】: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2) 分开的,分离的。【组词】: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3) 零碎的。【组词】:散碎。散装。散页。(4) 中医称药末。【组词】:散剂。丸散膏丹。

基本含义

解除雇佣关系,解散集体或组织。

遣散的意思

遣散 [qiǎn sàn]

1. 严厉地遣走。

遣散扈从。

[ dismiss; ]

2. 使某一团体解散;尤指解散一军事组织。

遣散一支军队。

[ disband; ]

遣散 引证解释

⒈ 犹释放。

《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郡守表异其母,蠲除家徭,遣散四子,许以脩革。”

⒉ 犹解散。

唐 李德裕 《故文昌右相岑长倩》:“长倩 与地官尚书 格辅元 竟不署名,以 中宗 在东宫,不可更立 武承嗣,言词切直,仍责上书者遣散。”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只因和局有了消息,这里便先把新募的营勇,遣散了两营。”
峻青 《秋色赋·胶济线上》:“﹝ 即墨 人民﹞纷纷派出了代表,来到了我军司令部,要求遣散伪军。”


国语词典

遣散 [qiǎn sàn]

⒈ 解散。也作「散遣」。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大头听见这话,犹同青天里打下了一个顶心雷,也无心去找二虎打架了。把些跟人遣散了,忙同他跑到衙门,要想找李大爷问问端的。」

解散

集合 集结 征集 收容


遣散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召集释义:通知人们聚集起来:召集人。队长召集全体队员开会。
    • 2.
      征集释义:⒈用公告或口头询问的方式收集:征集资料。⒉征募并聚集:征集新兵。
    • 3.
      收容释义:(有关的组织、机构等)收留:收容所。 收容队。收容伤员。
    • 4.
      集合释义:⒈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在一起:全校同学已经在操场集合了。 ⒉使集合;汇集:集合各种材料,加以分析。⒊数学上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如全部整数就成一个整数的集合,一个工厂的全体工人就成一个该工厂全体工人的集合。简称集。
    • 5.
      集结释义:聚集,特指军队等集合到一处:集结待命。 集结兵力。

遣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分张释义:⒈分散;散布。三国 魏 锺繇《檄蜀文》:“而 巴 蜀 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唐 温庭筠《李羽处士寄新醖走笔戏酬》诗:“檐前柳色分张緑,窗外梅花借助香。”清 汪懋麟《抵舍自嘲》诗:“数卷残书须次第,几竿乱竹任分张。”⒉分离;离散。《宋书·王微传》:“昔仕京师,分张六旬耳。”唐 李白《白头吟》:“寧同万死碎綺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剪灯馀话·鸾鸾传》:“百年伉儷,一旦分张,覆水再收,拳拳盼望。”陈毅《夕鹤词》:“似此负恩义,轻人只拜金。无奈两分张,高飞永别君。”⒊指解散,遣散。《南齐书·萧景
    • 2.
      复折释义:回报朝廷的奏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这有甚么烦难,不过为了前回 法 越 之役,各处都招募了些新兵,事定了,又遣散了;募时与散时,都经奏闻,此时有个廷寄下来,查问 江 南军政,就是这件事要作一个復折罢了。”
    • 3.
      放良释义:旧时谓遣散奴婢,使之脱离奴籍,成为平民。《元典章·刑部四·杀奴婢倡佃》:“旧例,主殴放良奴婢,因伤致死,减凡人四等,合徒二年半。”明 陶宗仪《辍耕录·奴婢》:“﹝奴﹞亦有自愿纳其财以求脱免奴籍,则主署执凭付之,名曰放良。”
    • 4.
      放良书释义:遣散奴婢脱离奴籍成为平民的文书。
    • 5.
      放遣释义:释放;遣散。
    • 6.
      散从释义:⒈闲散相随。《南史·谢裕传》:“景仁 博闻强识,善敍前言往行,玄 每与言不倦。玄 出行,殷仲文、卞范之 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 景仁 陪輦。”⒉隋 代小官名。阶从九品,主出使。参阅《隋书·百官志下》。⒊宋 代官府差役名。《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李应机 者,尝知 咸平县。帝尹 开封 时,遣散从以帖下县,有所追捕。”明 杨慎《艺林伐山·衙前散从》:“宋 代役夫之名,有衙前、散从。衙前,今之内班门子也;散从,今之外班皂隶也。”
    • 7.
      散军释义:⒈遣散军士。⒉将东西分发给士兵。
    • 8.
      散遣释义:遣散。 《晋书·武帝纪》:“十四年春正月癸亥,詔 淮 南所获俘虏付诸作部者一皆散遣,男女自相配匹。”《宋史·后妃传上·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未及条上,已散遣修京城役夫。”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 9.
      水勇释义:清 政府于鸦片战争期间组成的水上民兵。清 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上》:“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水勇善泅。”林增平《中国近代史》第一编第一章:“琦善 到达 广州 ……裁减兵船三分之二,舵工水勇全部遣散。”《新华月报》1961年第7期:“水勇是 林则徐 时代倡议组成的水上‘民兵’。”
    • 10.
      编遣释义:旧指改编队伍,遣散多余人员。
    • 11.
      罢散释义:⒈遣散。⒉谓结束。⒊疲敝散漫。
    • 12.
      罢极释义:罢”的本义是“遣散”之义,极”有“疲乏”之义。
    • 13.
      罢遣释义:遣散;放遣。 《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 到,悉罢遣归农。”《晋书·江统传》:“画室之功,可且减省;后园杂作,一皆罢遣。”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有布衣 林虎 上书,真庙 曰:‘此人姓 林 名 虎,心尚怪者也。’罢遣之。”
    • 14.
      解遣释义:⒈犹押送。 ⒉遣散。
    • 15.
      谢遣释义:辞谢遣散。
    • 16.
      遣发释义:⒈发送。起程,出发。⒉送亲,发送嫁妆。⒊指流放发配。⒋指送葬。⒌犹派遣。⒍犹遣散。⒎排遣,打发。
    • 17.
      遣散释义:⒈旧时机关、团体、军队等改组或解散时,将人员解职或使退伍:遣散费。 ⒉解散并遣送所俘获的敌方军队、机关等人员:全部伪军立即缴械遣散。

遣散(qians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遣散是什么意思 遣散读音 怎么读 遣散,拼音是qiǎn sàn,遣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遣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