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 [cù jū]
1. 亦作“蹴毱”。亦作“蹴踘”。亦作“蹵踘”。亦作“蹵鞠”。亦作“蹵■”。
2. 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用以练武、娱乐、健身。传说始于黄帝,初以练武士。战国时已流行。
4. 指近代的足球运动。
蹴鞠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蹴毱”。亦作“蹴踘”。亦作“蹵踘”。亦作“蹵鞠”。
⒉ 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用以练武、娱乐、健身。传说始于 黄帝,初以练武士。 战国 时已流行。
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处(项处 )后蹴踘,要蹷寒,汗出多,即呕血。”
《汉书·枚乘传》:“游观 三辅 离宫馆,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蹵鞠刻鏤,上有所感,輒使赋之。”
颜师古 注:“蹵,足蹵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蹵蹋为戏乐也。”
《后汉书·梁冀传》:“性嗜酒,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
李贤 注引 汉 刘向 《别录》:“蹴鞠者,传言 黄帝 所作,或曰起 战国 之时。蹋鞠,兵埶也,所以讲武以知材也。”
唐 韦应物 《寒食后北楼作》诗:“遥闻击鼓声,蹴踘军中乐。”
《新唐书·张廷珪传》:“场无蹴鞠之玩,野絶从禽之乐。”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又或叫养娘和他下棋、蹵踘,百般顽耍。”
清 姜宸英 《徐健庵编修筵上观洗象》诗:“曼延蹴踘罗岸旁,吹角鸣鉦沸川上。”
清 赵翼 《行围即景·相扑》诗:“技逾蹴毱鍊脚力,事异拔河供翫具。”
⒊ 指近代的足球运动。
引章炳麟 《焦达峰传》:“持论刚断,不苟言,竞走蹴鞠皆兼人。”
国语词典
蹴鞠 [cù jū]
⒈ 一种古代踢球游戏,类似现今的踢足球。根据《事物纪原》的记载,起源于黄帝时代,流行于汉唐,宋代发展到巅峰,明清逐渐衰微。现在的踢毽子还留有蹴鞠的影子。明汪云程著有《蹴鞠图谱》,记载唐宋到元明间蹴鞠的比赛、游戏的方法,以及球场的形式、规例。唐·杜甫〈清明〉诗二首之二:「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作「踢鞠」、「踢毬」、「踢圆」、「蹴踘」、「蹴圆」。
蹴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打毬释义:⒈我国古代军中用以练武的一种马上打球游戏。亦有徒步打球的。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打毬》:“开元、天宝 中,玄宗 数御楼观打毬为事。能者左縈右拂,盘旋宛转,殊可观。然马或奔逸,时致伤毙。”《宋史·礼志二四》:“打毬,本军中戏,太宗 令有司详定其仪。三月,会踘 大明殿,有司除地,竖木东西为毬门……左右分朋主之,以承旨二人守门。”⒉即蹴鞠。古代的一种踢球游戏。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打毬、鞦韆、施鉤之戏。”前蜀 花蕊夫人《宫词》之一四六:“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毬。”元 石德玉《紫云庭》第三折:“
- 2.
打球释义:⒈泛指现今各种用手打的球类运动。通常指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⒉打毬:我国古代军中用以练武的一种马上打球游戏。亦有徒步打球的。⒊即蹴鞠。古代的一种踢球游戏。
- 3.
格五释义:古代博戏名。 棋类。《汉书·吾丘寿王传》:“吾丘寿王 字 子赣,赵 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詔。”颜师古 注:“刘德 曰:‘格五,棊行。’《簺法》曰:‘簺白乘五,至五格不得行,故云格五。’”《后汉书·梁冀传》:“﹝ 梁冀 ﹞性嗜酒,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又好臂鹰走狗,驰马鬭鸡。”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蹙融,或谓之蹙戎,《汉书》谓之格五。虽止用数棋,共行一道,亦有能否……其法﹝以﹞已常欲有餘裕,而致敌人於嶮。”清 吴兆骞《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吴中诸故人》诗:“拟从执戟奏《甘泉》
- 4.
牛彘胞释义:用猪、牛膀胱充气制成的球。宋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书画技艺·蹴鞠》:“蹴鞠以皮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亦谓为毬焉。今所作牛彘胞,纳气而张之,则喜跳跃,然或俚俗数少年簇围而蹴之,终无堕地,以失蹴为耻,久不堕为乐,亦谓为筑毬鞠也。”
- 5.
球猎释义:同“毬猎”。蹴鞠和狩猎。唐 雍陶《少年行》:“不倚军功有侠名,可怜毬猎少年情。”《新唐书·宦者传上·仇士良》:“日以毬猎声色蛊其心。”
- 6.
角踢释义:古代不用球门的蹴鞠比赛方式之一。三人依照三角状站立位置,按顺序踢球,周而复始。
- 7.
趯鞠释义:古代军中习武之戏。 类似今之足球运动。又称“蹴鞠”。
- 8.
跷球释义:同“跷毬”。 宋 代单毬门蹴鞠比赛中队员职责称谓之一。专司挟住同伴踢来的毬,并向毬头供毬打门。也称骁色、色挟。
- 9.
踢球释义:⒈亦作“踢毬”。蹴鞠。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其方式与设备器物历有变更。⒉现代指踢足球。
- 10.
蹙鞠释义:踢球。古代的一种足球活动。蹙,通“蹴”。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咸通 十三年三月,新进士集於 月灯阁 为蹙鞠之会。”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蹙鞠》:“金海 冰上作蹙鞠之戯,每队数十人。”参见“蹴鞠”。
- 11.
蹴圆释义:古代类似足球的运动。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赌博厉禁》:“按 洪武 二十二年圣旨:学唱的割了舌头,下碁打双陆的断手,蹴圆者卸脚。”明 佘翘《量江记·红楼玩景》:“今宵暂宿 麒麟殿,耍子会弹碁与蹴圆。”柴萼《梵天庐丛录·明太祖轶事》:“太祖 尤恶无赖为无益之举。洪武 二十六年圣旨: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棊打双陆的断手腕,蹴圆者卸脚。蹴圆,古之蹴踘,今之足球也。”参见“蹴鞠”、“蹴毬”。
- 12.
蹴工释义:古代以蹴鞠为业的人。
- 13.
蹴毬释义:亦作“蹵毬”。唐 代以来的一种类似足球的运动。为 战国 时代以来流行的“蹴鞠”运动之演变,已使用充气球,并有了类似现代足球赛的球门。唐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蹴毬尘不起,泼火雨新晴。”《文献通考·乐二十》:“蹵毬盖始於 唐,植两脩竹,高数丈,络网於上,为门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否。岂非蹵鞠之变歟?”明 汤显祖《送臧晋叔谪归湖上》诗:“深灯夜雨宜残局,浅草春风恣蹴毬。”参见“蹴鞠”。
- 14.
蹴毱释义:见“蹴鞠”。
- 15.
蹴踘释义:亦作“蹵踘”。 见“蹴鞠”。
- 16.
蹴鞠大赛释义:蹴鞠指近代的足球运动。
- 17.
阘鞠释义:古代的球戏。 《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鬭鸡、走狗、六博、闒鞠。”胡三省 注:“‘闒鞠’,《史记》作‘蹋鞠’,以皮为之,实之以毛,蹴蹋而戏。刘向 曰:蹴鞠起於 战国 之时,所以练武士,因嬉戏而讲习之;或言 黄帝 所作。”
- 18.
鞠城释义:汉 代蹴鞠场地的一种。蹴鞠场四周围以方墙,东西两端各设六个鞠域。
- 19.
鞠域释义:⒈古代蹴鞠场所。 ⒉指地下室。
- 20.
鞠室释义:古代蹴鞠的区域、场所。 《汉书·霍去病传》“而 去病 尚穿域躢鞠也”颜师古 注引 汉 服虔 曰:“﹝穿域﹞穿地作鞠室也。”晋 陆机《鞠歌行》序:“《汉宫閤》有 含章 鞠室,灵芝 鞠室。”《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元年》:“洛阳 宫鞠室灾。”胡三省 注:“鞠室者,画地为域以蹴鞠,因以名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