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毛 [líng máo]
1. 羽毛。
英[ plume; quill; tail feather; ]
2. 指以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也指画中的鸟兽。
英[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painting featuring birds and animals; ]
翎毛 引证解释
⒈ 羽毛。
引元 张宪 《大都即事》诗之五:“银钩风不定,触损鶻翎毛。”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他更盛称这位故人……誉之为翎毛被剪掉的凤凰。”
⒉ 指以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
引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制作楷模》:“画翎毛者,必须知识诸禽形体名件。”
《宣和画谱·丁贶》:“丁貺,濠梁 人,善画花竹翎毛。”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三:“道士 牛戩 ……工画翎毛,多信笔写寒鹊、野雉、鳩子,佳甚。”
国语词典
翎毛 [líng máo]
⒈ 鸟羽。
引《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
⒉ 用鸟兽作题材的画。
引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艺文》:「后主善画,尤工翎毛。」
⒊ 禽类的名称。
翎毛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野雉释义:⒈野鸡。 喻指外姓人家的技艺。⒉野鸡。喻指妓妾。
- 2.
头羽释义:一般用来形容家禽或动物的数量。
- 3.
飞羽释义:⒈指鸟类。⒉比喻轻微。⒊飞箭。⒋宫殿名。⒌张飞和关羽的并称。
- 4.
羽毛释义:⒈鸟类身体表面所长的毛,有保护身体、保持体温、帮助飞翔等作用。⒉鸟类的羽和兽类的毛,比喻人的名誉:爱惜羽毛。
翎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十三科释义:⒈宋元明时中医分科。⒉元明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画家十三科》。⒊元明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 2.
模印释义:⒈亦作“橅印”。 刻板印刷。《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有集百卷,自篆於板,模印数百帙,分惠於人焉。”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唐 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右散骑常侍 徐鉉 等上《新定説文》三十卷,令模印颁行。”⒉谓规度印章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清 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徐坚 ﹞少贫苦而好学,凡诗文、书画、橅印,皆能自闢门径。”清 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吴文澂 ﹞能诗,尤工书画,凡篆、隶、真、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
- 3.
毛翎释义:翎毛。借指羽翼。
- 4.
白鹤翎释义:白鹤的翎毛。亦泛指羽扇。
- 5.
秀劲释义:秀美有力。 多用以形容字画。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仁宗皇帝御笔》:“字真行相间,仿佛 赵松雪 体,而圆熟秀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细看他墙上画就的画片:也有花卉翎毛,也有山水,也有各种草虫小品,笔法十分秀劲。”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后面在 养心斋 与大客厅的槅扇之间的墙上挂着一幅淡远秀劲的墨竹,看来似乎装裱得不久。”
- 6.
科取释义:征收。三国 魏 曹操《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时故军祭酒 侯声 云:‘科取官牛,为官田计。’”宋 李纲《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又况将士暴露之久,财用调度之烦,民力科取之困,谓宜大为守备,痛自料理,使之苏息,乃为得计。”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无术·杜荀鹤诗》:“经生多有不省文章,尝一邑有两人同官,其一或举 杜荀鹤 诗,称赞‘也应无计避徵徭’之句,其一难之曰:‘此诗误矣,野鹰何尝有徵徭乎!’举诗者解曰:‘古人有言,岂有失也!必是当年科取翎毛耳。’”
- 7.
翎子释义:⒈清代官吏礼帽上装饰的表示品级的翎毛。⒉戏曲中武将帽子上所插的雉尾。
- 8.
胶鳔释义:鱼胶。 用鱼鳔熬成的胶。宋 范仲淹《奏为置官专管每年上供并军须杂物》:“天下科率如牛皮筋、角弓弩材料,箭干、鎗干、胶鰾、翎毛、漆蜡,一切之物皆出於民,谓之和置。”
- 9.
雕翎释义:⒈雕的翎毛。借指羽箭。⒉雕翎箭的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