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嗾使 嗾使的意思
sǒushǐ

嗾使

简体嗾使
繁体
拼音sǒu shǐ
注音ㄙㄡˇ ㄕ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ǒu,(1) 〔嗾使〕教唆、指使别人做坏事。(2) 指使狗的声音。

使

shǐ,(1) 用。【组词】: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2) 派,差谴。【组词】:使唤。使命。使女。(3) 让,令,叫。【组词】:迫使。(4) 假若。【组词】:假使。即使。(5) 奉命办事的人。【组词】: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基本含义

指挑唆、煽动他人去做坏事或进行不正当行为。

嗾使的意思

嗾使 [sǒu shǐ]

1. 煽动指使人干坏事。

观音坡那回事他其实没有嗾使别人去干,完全是那此侉子好管闲是闲非。——张天翼《清明时节》

[egg on sb. to; promote; instigate;]

嗾使 引证解释

⒈ 发出声音指挥狗。

沈从文 《边城》:“祖父同 翠翠 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从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

⒉ 教唆指使。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百姓 冉兴,为人嗾使打鼓告官家差役不均。”
明 李贽 《读史汇·李贤》:“﹝ 李贤 ﹞谓 彭华 嗾使 罗伦 以代公表白,反使 罗伦 亦蒙不韙之名也。”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但这一点,我自然也判不定是因为畏 章 氏有嗾使兵警痛打之威呢,还是贪图分润金款之利,抑或真以他为‘公理’或‘道义’等类的具象的化身?”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为李三才辩护》:“那一班顽固腐败势力,以 邵辅忠、徐兆魁 等人为代表,在太监们的嗾使之下,自然要大肆攻击 李三才。”


国语词典

嗾使 [sǒu shǐ]

⒈ 挑动、指使。

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上·图画碑帖》:「百姓冉兴,为人嗾使打鼓告官家差役不均。」

挑拨 教唆


嗾使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唆使释义:指使或挑动别人去做坏事:受人唆使。
    • 2.
      指使释义: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这件事幕后有人指使。有人指使他这样做的。
    • 3.
      挑拨释义:搬弄是非,引起纠纷:挑拨离间(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 4.
      教唆释义: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这伙人专门教唆青少年偷窃。

嗾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参战案释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夺取德国在华权益,嗾使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参加对德战争。段企图借参战向日本借款购械,扩充皖系实力,遭到总统黎元洪等反对。1917年4月,段指使组成“督军团”、“公民团”,胁迫黎元洪及国会通过参战案,引起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8月段拥立冯国璋为大总统,自任国务总理,对德宣战。
    • 2.
      指嗾释义:指使;嗾使。
    • 3.
      挠乱释义:⒈扰乱,搅乱。 《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汉 荀悦《汉纪·文帝纪下》:“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此 匈奴 之众易挠乱也。”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则为 屠岸贾 损害忠良,百般的挠乱朝纲。”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下》:“若为人嗾使,因而挠乱朝政者,如 东汉 牢修 告捕党人之事,即应处斩。”⒉烦乱。明 李东阳《与王守溪书》:“挠乱之怀,日益加甚。”
    • 4.
      放鹰释义:⒈放出猎鹰。⒉比喻嗾使女子诱拐他人财物。
    • 5.
      斗鸡走狗释义:使鸡相斗,嗾使着狗跑。多用来指纨绔子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也说斗鸡走马。
    • 6.
      煨烬释义:⒈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晋 左思《魏都赋》:“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宋 王安石《外厨遗火》诗之一:“图书得免同煨烬,却赖厨人清不眠。”孙中山《二次护法宣言》:“﹝ 陈炯明 ﹞嗾使第二师於昏夜发难,枪击不已,继以发砲,继以纵火,务使政府成为煨烬,而致 文 於死地。”⒉经焚烧而化为灰烬。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洛阳 且煨烬,载籍宜为烟。”宋 洪迈《夷坚甲志·郁老侵地》:“吾既伏前愆,约使宅人反之,然二居皆已煨烬。”清 方苞《题天姥寺壁》:“雷破而中分之,木身煨烬者十之七。”⒊指烧
嗾使是什么意思 嗾使读音 怎么读 嗾使,拼音是sǒu shǐ,嗾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嗾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