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荒 [yuǎn huāng]
1. 边远荒凉。
3. 指边远荒凉之地。
远荒 引证解释
⒈ 边远荒凉。
引《诗·小雅·小明》“至于艽野” 毛 传:“艽野,远荒之地。”
⒉ 指边远荒凉之地。
引唐 元稹 《赠裴行立左散骑常侍》:“而况於镇定远荒,经略逋寇,毗奇方切,忽焉薨殂。”
宋 唐异 《塞上作》诗:“月依孤垒没,烧逐远荒分。”
远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光被遐荒释义:比喻文明、科技等传播到边远荒僻的地方。
- 2.
天荒释义:⒈边远荒僻。 汉 王充《论衡·恢国》:“匈奴 时扰,正朔不及,天荒之地,王功不加兵,今皆内附,贡献牛马。”⒉指未经开辟的或荒芜的。唐 元稹《古社》诗:“良田千万顷,占作天荒田。”⒊科考未出过及第人才,谓之“天荒”。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海述解送》:“荆南 解比号天荒。”清 黄宗羲《馀姚重修儒学记》:“至使数十年之中,人才寥落,科名亦且天荒。”清 侯方域《太常公家传》:“寧津 生自是诵 应震 文而得第者四,前此天荒者且百年矣。”参见“破天荒”。
- 3.
殊荒释义:远荒异域。
- 4.
海聚释义:海边的村落。多指边远荒僻的区域。
- 5.
潜秽释义:僻远荒芜之地。
- 6.
穷莫释义:亦作“穷幕”。亦作“穷漠”。边远荒凉的沙漠。宋 田况《儒林公议》卷上:“恢復 幽 蓟,逐彊虏於穷莫。”清 侯方域《定鼎说》:“昔翼脇 秦 晋,肩背 辽河,今则抵堮穷幕矣。”叶圣陶《一个青年》:“既得报书,遂及人生,不譬穷漠,即喻枯泉。”
- 7.
荒忽释义:⒈遥远貌。《楚辞·九章·哀郢》:“发 郢都 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极。”宋 陆游《<吕居仁集>序》:“天下大川莫如 河 江,其源皆来自蛮夷荒忽辽絶之域,累数万里而后至中国,以注於海。”清 姚鼐《祭林编修澍蕃文》:“路远荒忽兮天茫茫,去海隅兮超 河 漳。”⒉虚妄;荒诞。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晋 张华 令 丰城 令 雷焕 剖石函,得双剑。按本传,剑随亦化去。此固荒忽,未容於考信。”金 王若虚《<道学发源>后序》:“至其语道,则又例为荒忽之空谈,而不及於世用。”⒊反复多变貌。《汉书·萧望之传》:“《书
- 8.
荒蛮之地释义:边远荒凉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 9.
边漠释义:边远荒漠之地。
- 10.
边荒释义:⒈边远,荒远。也指边远荒凉地区。⒉边远荒凉。
- 11.
远荒释义:⒈边远荒凉。 ⒉指边远荒凉之地。
- 12.
遐荒释义:边远荒僻之地。
- 13.
遐表释义:谓边远荒外之地。
- 14.
陋区释义:边远荒僻地区。
- 15.
露尘释义:雨露与风尘。喻艰难的世途。 明 高启 《答陈校书客怀》诗:“游远荒家业,交疎困露尘。”
- 16.
鸿荒释义:⒈太古,混沌初开之世。⒉边远荒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