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军 三军的意思
sānjūn

三军

简体三军
繁体三軍
拼音sān jūn
注音ㄙㄢ ㄐㄩ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jūn,(1) 武装部队。【组词】: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组词】:劳动大军。

基本含义

指军队,特指三军。

三军的意思

三军 [sān jūn]

1. 军队的统称。

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 the army; ]

2. 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指陆军、空军、海军。

[ the three armed services; ]

三军 引证解释

⒈ 周 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⒉ 军队的通称。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汉书·灌夫传》:“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 吴 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
唐 章孝标 《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说唐》第一回:“﹝ 晋王 ﹞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回朝。”
毛泽东 《长征》诗:“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⒊ 古代指步、车、骑三军。今亦称海、陆、空军为三军

《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

⒋ 三围。

《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陶鸿庆 《读诸子札记·管子二》:“‘军’之本义为‘围’,后世遂为师旅之通名……‘三军当一战’者,言三围当一战也。”


国语词典

三军 [sān jūn]

⒈ 周制,诸侯大国统率三军,每一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

《左传·襄公十四年》:「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

全军

⒉ 旧时的左、中、右三军,后为军队的通称。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曹操自引军马来迎,正逢高顺,三军混战。」

如:「勇冠三军」。

⒊ 现代称呼陆、海、空军。


三军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全军释义:⒈整个军队。 ⒉保全军队的实力。

三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氏粟释义:《管子·山权数》:“还四年,伐 孤竹。丁氏 之家粟,可食三军之师行五月。”尹知章 注:“丁氏,齐 之富人,所谓 丁惠 也。”后以“丁氏粟”为称豪富之词。
    • 2.
      三军暴骨释义:三军:指所有军队;暴:晒。 三军的尸骨暴露于战场。形容战败,使军士尸横战场。
    • 3.
      三单释义:犹三军。
    • 4.
      三将军释义:指三军的主帅。
    • 5.
      三桓释义: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6.
      三行释义:⒈祝酒三次。汉 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不已华乎?”《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酒若三行,便宜严驾。”《宋史·乐志十三》:“醆斝三行,盛仪斯举。”⒉三种德行。《周礼·地官·师氏》:“﹝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⒊春秋 时用战车作战,晋文公 五年(公元前632年)晋国 为抵御狄族,在上、中、下“三军”之外增设三支步兵,称“三行”,即中行、右行、左行。以配合原上、中、下的三军战车作战,两者合称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
    • 7.
      下军释义:古代军事编制称谓。大国分上、中、下三军。次国分上、下二军。《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 师救 郑 …… 赵朔 将下军,欒书 佐之。”《国语·晋语一》:“十六年,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 将下军以伐 霍。”
    • 8.
      不集释义:⒈无成就;不成功。《诗·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毛 传:“集,就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 赖之。不集,三军暴骨。”杜预 注:“集,成。”⒉不栖止。《列子·杨朱》:“鸿鵠高飞,不集污池。”⒊不齐一,不一致。《汉书·晁错传》:“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百不当十。”颜师古 注:“集,齐也。”
    • 9.
      世出释义:⒈应时出现。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才为世出,世亦须才。”李周翰 注:“贤才为乱世而生。”《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吕延济 注:“世出,谓应时而出也。”清 吴伟业《观王石谷山水图歌》:“羡君人材为世出,盛年絶艺须难得。”⒉不时出现。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唐 之治,在於 贞观;开元 之际,而女祸世出;天宝 以还,纲纪微矣。”⒊指家世和生平。宋 曾巩《寿安县钱氏墓志铭》:“凝之 年七十有七,哭其妻之丧,自为状,次其妻之世出行事,来乞铭。”宋 叶适《中奉
    • 10.
      中军释义:⒈古时行军作战队分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由主帅所居中军发号施令。⒉指中军统帅的营帐。⒊中军将军的省称。
    • 11.
      九军释义:⒈天子六军,诸侯三军,统称为九军。 ⒉为数众多的军队,犹大军。
    • 12.
      五吏释义:上古军队中的五种文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 注:“五吏,文职,军卿之属官。”杨伯峻 注:“五吏疑为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
    • 13.
      五父释义:⒈地名。 在今 山东省 曲阜县 东南。《左传·襄公十一年》:“季武子 将作三军……乃盟诸 僖閎,诅诸 五父 之衢。”杜预 注:“五父衢,道名,在 鲁国 东南。”清 钱谦益《答唐训导论文书》:“五方之音,变而为鸟语;五父 之逵,变而为鼠穴。”⒉春秋 鲁桓公 之弟 公子佗 的称号。《左传·隐公六年》:“五父 諫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杜预 注:“五父,陈 公子佗。”⒊唐 李揆 对 李辅国 的尊称。《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李揆 当国,以子姓事之,号‘五父’。”
    • 14.
      令才释义:⒈亦作“令材”。出众的才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家十餘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七缪》:“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而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雋器者。”⒉杰出的人才。唐 元稹《李光颜加阶制》:“李光颜 气敌三军,心师百行,有 卞庄 之勇,守之以仁;有 日磾 之诚,济之以武。叱咤则风云迴合,开宴则樽俎周旋,盖文武之令才,真古今之良将。”
    • 15.
      仪仗队释义:⒈执行礼节性任务的武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人员组成(或由陆军人员单独组成),人数各国规定不等。仪仗队通常用来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将领等。也用于隆重的典礼。⒉走在游行队伍前边、由手持仪仗的人员组成的队伍。
    • 16.
      仰哺释义:谓依靠他人哺养、供养。 《新唐书·沙陀传赞》:“沙陀 始归命天子,仰哺于边,世喋血助征讨,常为边兵雄。”宋 曾巩《与刘抗龙图启》:“四弟怀仰哺之託,九妹有待年之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足下乃以三军之众,仰哺他人;千金之资,坐供外费,良非上策。”
    • 17.
      僭逼释义:⒈亦作“僭逼”。 越分胁迫君上。《后汉书·何敞传》:“宪 秉三军之重,篤、景 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偪,诛戮无罪,肆心自快。”宋 司马光《重微》:“不惜名器,导僭逼之源;假借威福,授陵夺之柄。”明 沉德符《野获编·宫闱·颁行女训》:“近年重刊 吕氏《闺范》,翊坤宫 郑妃 作序,拟其书 仁孝后 之《女诫》、章圣后 之《女训》,説者遂有僭偪之疑,致启大狱,貽祸迄今未解。”⒉见“僭偪”。
    • 18.
      元士释义:⒈周 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 《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 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於诸侯之士也。《周礼》:公侯伯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汉 班固《白虎通·爵》:“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⒉指低级官吏。《旧唐书·孟简卢简辞等传论》:“以 端纶 之才,任不踰元士,而 卢简辞 之昆仲,云摶水击,鬱为鼎门。”⒊佳士,优异之士。明 何景明《方竹先生诔》:“齐民元士,三军匹夫。”⒋明 初给事中的别
    • 19.
      六军释义:⒈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河 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 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清 黄遵宪《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诗:“莫问空拳敺市战,餘闻扈蹕六军惊。”⒉晋 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 20.
      六正释义:⒈春秋 晋 统帅三军的六卿。 《左传·襄公二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 注:“三军之六卿。”孔颖达 疏:“三军将佐有六,与六正数同,故以六正为六卿也。”⒉臣子对国君之六种正当的品行。汉 刘向《说苑·臣术》:“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论主以长策,将顺其美

三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氏粟释义:《管子·山权数》:“还四年,伐 孤竹。丁氏 之家粟,可食三军之师行五月。”尹知章 注:“丁氏,齐 之富人,所谓 丁惠 也。”后以“丁氏粟”为称豪富之词。
    • 2.
      三军暴骨释义:三军:指所有军队;暴:晒。 三军的尸骨暴露于战场。形容战败,使军士尸横战场。
    • 3.
      三单释义:犹三军。
    • 4.
      三将军释义:指三军的主帅。
    • 5.
      三桓释义: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6.
      三行释义:⒈祝酒三次。汉 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不已华乎?”《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酒若三行,便宜严驾。”《宋史·乐志十三》:“醆斝三行,盛仪斯举。”⒉三种德行。《周礼·地官·师氏》:“﹝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⒊春秋 时用战车作战,晋文公 五年(公元前632年)晋国 为抵御狄族,在上、中、下“三军”之外增设三支步兵,称“三行”,即中行、右行、左行。以配合原上、中、下的三军战车作战,两者合称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
    • 7.
      下军释义:古代军事编制称谓。大国分上、中、下三军。次国分上、下二军。《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 师救 郑 …… 赵朔 将下军,欒书 佐之。”《国语·晋语一》:“十六年,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 将下军以伐 霍。”
    • 8.
      不集释义:⒈无成就;不成功。《诗·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毛 传:“集,就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 赖之。不集,三军暴骨。”杜预 注:“集,成。”⒉不栖止。《列子·杨朱》:“鸿鵠高飞,不集污池。”⒊不齐一,不一致。《汉书·晁错传》:“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百不当十。”颜师古 注:“集,齐也。”
    • 9.
      世出释义:⒈应时出现。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才为世出,世亦须才。”李周翰 注:“贤才为乱世而生。”《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吕延济 注:“世出,谓应时而出也。”清 吴伟业《观王石谷山水图歌》:“羡君人材为世出,盛年絶艺须难得。”⒉不时出现。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唐 之治,在於 贞观;开元 之际,而女祸世出;天宝 以还,纲纪微矣。”⒊指家世和生平。宋 曾巩《寿安县钱氏墓志铭》:“凝之 年七十有七,哭其妻之丧,自为状,次其妻之世出行事,来乞铭。”宋 叶适《中奉
    • 10.
      中军释义:⒈古时行军作战队分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由主帅所居中军发号施令。⒉指中军统帅的营帐。⒊中军将军的省称。
    • 11.
      九军释义:⒈天子六军,诸侯三军,统称为九军。 ⒉为数众多的军队,犹大军。
    • 12.
      五吏释义:上古军队中的五种文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 注:“五吏,文职,军卿之属官。”杨伯峻 注:“五吏疑为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
    • 13.
      五父释义:⒈地名。 在今 山东省 曲阜县 东南。《左传·襄公十一年》:“季武子 将作三军……乃盟诸 僖閎,诅诸 五父 之衢。”杜预 注:“五父衢,道名,在 鲁国 东南。”清 钱谦益《答唐训导论文书》:“五方之音,变而为鸟语;五父 之逵,变而为鼠穴。”⒉春秋 鲁桓公 之弟 公子佗 的称号。《左传·隐公六年》:“五父 諫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杜预 注:“五父,陈 公子佗。”⒊唐 李揆 对 李辅国 的尊称。《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李揆 当国,以子姓事之,号‘五父’。”
    • 14.
      令才释义:⒈亦作“令材”。出众的才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家十餘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七缪》:“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而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雋器者。”⒉杰出的人才。唐 元稹《李光颜加阶制》:“李光颜 气敌三军,心师百行,有 卞庄 之勇,守之以仁;有 日磾 之诚,济之以武。叱咤则风云迴合,开宴则樽俎周旋,盖文武之令才,真古今之良将。”
    • 15.
      仪仗队释义:⒈执行礼节性任务的武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人员组成(或由陆军人员单独组成),人数各国规定不等。仪仗队通常用来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将领等。也用于隆重的典礼。⒉走在游行队伍前边、由手持仪仗的人员组成的队伍。
    • 16.
      仰哺释义:谓依靠他人哺养、供养。 《新唐书·沙陀传赞》:“沙陀 始归命天子,仰哺于边,世喋血助征讨,常为边兵雄。”宋 曾巩《与刘抗龙图启》:“四弟怀仰哺之託,九妹有待年之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足下乃以三军之众,仰哺他人;千金之资,坐供外费,良非上策。”
    • 17.
      僭逼释义:⒈亦作“僭逼”。 越分胁迫君上。《后汉书·何敞传》:“宪 秉三军之重,篤、景 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偪,诛戮无罪,肆心自快。”宋 司马光《重微》:“不惜名器,导僭逼之源;假借威福,授陵夺之柄。”明 沉德符《野获编·宫闱·颁行女训》:“近年重刊 吕氏《闺范》,翊坤宫 郑妃 作序,拟其书 仁孝后 之《女诫》、章圣后 之《女训》,説者遂有僭偪之疑,致启大狱,貽祸迄今未解。”⒉见“僭偪”。
    • 18.
      元士释义:⒈周 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 《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 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於诸侯之士也。《周礼》:公侯伯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汉 班固《白虎通·爵》:“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⒉指低级官吏。《旧唐书·孟简卢简辞等传论》:“以 端纶 之才,任不踰元士,而 卢简辞 之昆仲,云摶水击,鬱为鼎门。”⒊佳士,优异之士。明 何景明《方竹先生诔》:“齐民元士,三军匹夫。”⒋明 初给事中的别
    • 19.
      六军释义:⒈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周 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河 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 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清 黄遵宪《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诗:“莫问空拳敺市战,餘闻扈蹕六军惊。”⒉晋 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 20.
      六正释义:⒈春秋 晋 统帅三军的六卿。 《左传·襄公二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 注:“三军之六卿。”孔颖达 疏:“三军将佐有六,与六正数同,故以六正为六卿也。”⒉臣子对国君之六种正当的品行。汉 刘向《说苑·臣术》:“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论主以长策,将顺其美

三军造句

1.到目前为止,仍未有证据表明三军情报局在玩两面三刀。

2.三军仪仗队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首长的检阅。

3.国家主席陪同外国元首检阅三军仪仗队。

4.我们有那么多忠心耿耿的三军将士,一定可以打败侵略者。

5.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6.三军之中竖此碑,逆天之人立死归亦死。

7.海上的帆船,劈波斩浪,在万里的波涛中,按照预定的航线勇冠三军

8.统帅三军的将领可以被人夺取,但是人的意志却难以动摇,指人应当有坚定的意志。

9.尽管风狂雨暴,排列在人民大会堂前的三军仪仗队员仍是持枪挺立,纹丝不动。

10.三国时的张飞可谓勇冠三军,也由此而被后人传颂。

三军(sanj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军是什么意思 三军读音 怎么读 三军,拼音是sān jūn,三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