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官方 官方的意思
guānfāng

官方

简体官方
繁体
拼音guān fāng
注音ㄍㄨㄢ ㄈ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ān,(1)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组词】: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2)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组词】:官办。官费。官方。官府。(3)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组词】:感官。器官。五官。官能。(4) 姓。

fāng,(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组词】:方根。平方。开方。(3) 人的品行端正。【组词】:方正。方直。(4) 一边或一面。【组词】:方向。方面。(5) 地区,地域。【组词】: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组词】: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7) 种,类。【组词】:变幻无方。仪态万方。(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组词】:药方。(9) 违背。【组词】:方命。(10) 正在,正当。【组词】:方今盛世。方兴未艾。(11) 才,刚刚。【组词】:方才。如梦方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组词】:土石方。(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组词】:几方石章。(14) 姓。

基本含义

指政府、机关或组织的权威和正式性。

官方的意思

官方 [guān fāng]

1. 俗称政府方面。

官方负责保护我们。

[authority; official; by the government;]

官方 引证解释

⒈ 设官府,立常官。

《国语·晋语四》:“举善援能,官方定物。”
韦昭 注:“方,常也。物,事也。立其常官,以定百事。”
《北史·阳休之传》:“昭帝 留心政道,访以政术, 休之 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人患,为政教之先。”

⒉ 居官时应遵循的礼法;为官之道。

《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四年》:“末世不能纪远而专求密微,疑心而信耳目,疑耳目而信简书,简书愈繁,官方愈伪。”
胡三省 注:“方,术也;言为官之方术也。”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五:“国体官方,兵威士气,扫地尽矣。”

⒊ 政府方面。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

如:官方消息;官方人士。


国语词典

官方 [guān fāng]

⒈ 官吏应守的礼法、纪律。

《资治通鉴·卷七九·晋纪一·武帝泰始四年》:「末世不能纪远而专求密微,疑心而信耳目,疑耳目而信简书,简书愈繁,官方愈伪。」

⒉ 公家方面,多指政府。

如:「这件意外车祸已由官方详细调查。」


官方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私方释义:指在公私合营企业之中,代表私股的一方。
    • 2.
      民间释义:⒈人民中间:民间文学。民间音乐。这个故事多少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⒉人民之间(指非官方的):民间贸易。民间往来。

官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官释义:⒈不担任官职。《礼记·学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孔颖达 疏:“官谓分职在位者。”⒉不任以官职。《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三国 魏 曹操 《论吏士能行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⒊非官方的。指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⒋不到官府,犹言不自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照提》:“照提者,因举照中另提立名,除应奏官员之外,有逃亡不官者,四项。”
    • 2.
      举丝释义:古代官方对民间的一种信贷形式。《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臣在 宋州,举丝四万餘两在民间。”胡三省 注:“举丝者,以货物贷与民,至丝熟而徵其丝。”
    • 3.
      仓场释义:⒈官方收纳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场所。⒉农家的仓房场圃。
    • 4.
      俄罗斯语释义:⒈俄罗斯人的斯拉夫语;俄罗斯的官方语言。 ⒉俄罗斯人的三种斯拉夫语,笼统地包括白俄罗斯语和乌克兰语。
    • 5.
      傜役释义:亦作“傜伇”。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汉 王符《潜夫论·实边》:“此均苦乐、平傜伇、充边境、安中国之要术也。”《南史·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以羣孽,赋调云起,傜役无度。”《新唐书·来济传》:“省傜役,驭下之宜也。”《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 6.
      克里姆林宫释义:意为卫城。 指俄罗斯古代城市设防的中心部分。一般建在城市中的高地上,由宫殿、教堂、军火库和办公用房组成,并围有城墙和护城河。著名的有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156年,历经扩建,16世纪中叶成为沙皇的宫堡。17世纪以后逐渐演化成为莫斯科市中心的重要建筑群,成为政治活动的要地。现俄罗斯联邦政府机构设于此。常用作苏联和俄罗斯官方的代称。
    • 7.
      八思巴字释义:八思巴 奉 元世祖 命制订的拼音文字。脱胎于藏文字母,名“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字”。至元 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计有辅音字母二十九个,元音字母五个,半元音字母两个,另有两个冠于元音开头音节上的符号。曾用于官方文书、译书、为汉字注音等方面。
    • 8.
      公凭释义:官方的证明文件。宋 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臣窃谓立条已经数年,海外无不闻知,而 徐积 犹执前条公凭,影庇私商,往来海外,虽有条贯,实与无同。”《元典章·户部八·市舶》:“每遇冬讯北风发时,从舶商经所在舶司陈告,请领总司衙门元发下公据公凭。”
    • 9.
      公力释义:⒈官方征用的役夫。⒉共同的力量。
    • 10.
      公娼释义:旧时得到官方许可的公开卖淫者。别于秘密卖淫的私娼。
    • 11.
      公夫释义:官方征用的役夫。
    • 12.
      公引释义:官方证件。
    • 13.
      公烟释义:⒈旧时官方准许经售的鸦片烟。⒉对外国商行输入的“公班烟”(即鸦片)的简称。
    • 14.
      公牒释义:官方文书。
    • 15.
      公礼释义:⒈官方的礼节。⒉指送给官家的礼物。
    • 16.
      公符释义:官方的凭证。
    • 17.
      公粥释义:旧时官方赈灾发放的粥。唐 王维《请回前任司职田粟施贫人粥状》:“右臣比见道路之上,冻馁之人,朝尚呻吟,暮填沟壑。陛下圣慈怜愍,煮公粥施之,顷年以来,多有全济。”
    • 18.
      公试释义:官方主持的考试。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宋 赵昇《朝野类要·公试》:“每岁春二三月之交公试。两日三场,谓第二日,论策各一道,并差外官於贡院主文,以学官干预考校。”元 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陈丞相 文龙,咸淳 初,为太学生。是年学中引放公试之旦,适奔驰弗及。”
    • 19.
      六务释义:⒈谓国君所必须勉力从事的六事。 ⒉宋代于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之蕲口所设之六处官方茶叶贸易机构。也称六榷务。
    • 20.
      内宝钞局释义:明 代 崇祯 年间官方设立的督造纸币的机构。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二》:“崇禎 间 桐城 诸臣 蒋臣 言钞法可行……上特设内宝钞局,昼夜督造,募商发卖,无肯应者。”

官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官释义:⒈不担任官职。《礼记·学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孔颖达 疏:“官谓分职在位者。”⒉不任以官职。《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三国 魏 曹操 《论吏士能行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⒊非官方的。指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⒋不到官府,犹言不自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照提》:“照提者,因举照中另提立名,除应奏官员之外,有逃亡不官者,四项。”
    • 2.
      举丝释义:古代官方对民间的一种信贷形式。《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臣在 宋州,举丝四万餘两在民间。”胡三省 注:“举丝者,以货物贷与民,至丝熟而徵其丝。”
    • 3.
      仓场释义:⒈官方收纳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场所。⒉农家的仓房场圃。
    • 4.
      俄罗斯语释义:⒈俄罗斯人的斯拉夫语;俄罗斯的官方语言。 ⒉俄罗斯人的三种斯拉夫语,笼统地包括白俄罗斯语和乌克兰语。
    • 5.
      傜役释义:亦作“傜伇”。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汉 王符《潜夫论·实边》:“此均苦乐、平傜伇、充边境、安中国之要术也。”《南史·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以羣孽,赋调云起,傜役无度。”《新唐书·来济传》:“省傜役,驭下之宜也。”《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 6.
      克里姆林宫释义:意为卫城。 指俄罗斯古代城市设防的中心部分。一般建在城市中的高地上,由宫殿、教堂、军火库和办公用房组成,并围有城墙和护城河。著名的有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156年,历经扩建,16世纪中叶成为沙皇的宫堡。17世纪以后逐渐演化成为莫斯科市中心的重要建筑群,成为政治活动的要地。现俄罗斯联邦政府机构设于此。常用作苏联和俄罗斯官方的代称。
    • 7.
      八思巴字释义:八思巴 奉 元世祖 命制订的拼音文字。脱胎于藏文字母,名“蒙古新字”或“蒙古字”,俗称“八思巴字”。至元 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计有辅音字母二十九个,元音字母五个,半元音字母两个,另有两个冠于元音开头音节上的符号。曾用于官方文书、译书、为汉字注音等方面。
    • 8.
      公凭释义:官方的证明文件。宋 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臣窃谓立条已经数年,海外无不闻知,而 徐积 犹执前条公凭,影庇私商,往来海外,虽有条贯,实与无同。”《元典章·户部八·市舶》:“每遇冬讯北风发时,从舶商经所在舶司陈告,请领总司衙门元发下公据公凭。”
    • 9.
      公力释义:⒈官方征用的役夫。⒉共同的力量。
    • 10.
      公娼释义:旧时得到官方许可的公开卖淫者。别于秘密卖淫的私娼。
    • 11.
      公夫释义:官方征用的役夫。
    • 12.
      公引释义:官方证件。
    • 13.
      公烟释义:⒈旧时官方准许经售的鸦片烟。⒉对外国商行输入的“公班烟”(即鸦片)的简称。
    • 14.
      公牒释义:官方文书。
    • 15.
      公礼释义:⒈官方的礼节。⒉指送给官家的礼物。
    • 16.
      公符释义:官方的凭证。
    • 17.
      公粥释义:旧时官方赈灾发放的粥。唐 王维《请回前任司职田粟施贫人粥状》:“右臣比见道路之上,冻馁之人,朝尚呻吟,暮填沟壑。陛下圣慈怜愍,煮公粥施之,顷年以来,多有全济。”
    • 18.
      公试释义:官方主持的考试。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宋 赵昇《朝野类要·公试》:“每岁春二三月之交公试。两日三场,谓第二日,论策各一道,并差外官於贡院主文,以学官干预考校。”元 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陈丞相 文龙,咸淳 初,为太学生。是年学中引放公试之旦,适奔驰弗及。”
    • 19.
      六务释义:⒈谓国君所必须勉力从事的六事。 ⒉宋代于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之蕲口所设之六处官方茶叶贸易机构。也称六榷务。
    • 20.
      内宝钞局释义:明 代 崇祯 年间官方设立的督造纸币的机构。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二》:“崇禎 间 桐城 诸臣 蒋臣 言钞法可行……上特设内宝钞局,昼夜督造,募商发卖,无肯应者。”

官方造句

1.解放前,国民党官方宣传的惯用手法是强奸民意,造谣惑众。

2.在准备上海市政厅会议时,官方亦如临大敌。

3.私人企业则被官方颁布的繁文缛节扼杀。

4.他们只着眼于在减税和简化官方繁文缛节。

5.然而,至少在官方眼里,圣战拥护者们仍是良莠不齐。

6.但佳能官方对此一直讳莫如深,没什么人知道真实原因。

7.官方人士一露面,人家就闭口不言了。

8.但表示不会派一个官方代表团去瞻仰金正日。

9.你可以试一下看看啊!如果卡的话,那建议你到官方上面下载一个安全的刷机包,升级一下系统。

10.官方的说法不见得就很可靠。

11.可以的,只要是买家付款给了官方,你发货后,买家确认收货,钱款自动到你的微信。望采纳。

12.不管是售后还是下订单,只要打官方电话咨询就知。

13.请相信感情!并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是假的,不是所以官方的话都没有付出感情。

14.不用那么在意官方评价。

15.任何一个消息在经过官方否认之前都不能相信。

16.这个你想说什么都行,可以是心里话或者官方的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等。

17.官方不认可的困难,困难也不困难,低保补助同你没缘。

18.只有媒体追根问底以及公民觉醒过来,官方腐败机构才能得以清除。

19.提示您一下,上面的那个信息您一定要慎重,请上百度官方网站上查询。

官方(guan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官方是什么意思 官方读音 怎么读 官方,拼音是guān fāng,官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官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