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 [qīng miáo]
1. 处于生命、发育、生长的最初或相对较早阶段的没有成熟的庄稼。
英[young crops;]
青苗 引证解释
⒈ 青色的禾苗。
引南朝 齐 谢朓 《赋贫民田》:“旧埒新塍分,青苗白水映。”
唐 戴叔伦 《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餘枯茎。”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们作庄稼的,到了青苗在地的时候,那一夜不到地里守庄稼去?”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青苗呢?’ 刘胜 问他。‘青苗随地走。地给谁家,青苗归谁家。’ 萧队长 说。”
⒉ 见“青苗法”。
⒊ 见“青苗钱”。
国语词典
青苗 [qīng miáo]
⒈ 初生、未开花的绿色草木。多指未成熟的农作物。
青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羡释义:丰足有余。 《晏子春秋·问上二一》:“积丰羡之养,而声矜恤之义。”《旧唐书·刘昌传》:“昌 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闕下。”宋 苏辙《再论青苗状》:“穀帛丰羡,将不可胜用。”
- 2.
买空仓释义:方言。 放青苗。参见“买青苗”。
- 3.
买青卖青释义:旧时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利用农民经济困难,杀价预购青苗,或以接收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贷,称“买青”;从农民方面来说,称“卖青”。
- 4.
买青苗释义:旧时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利用农民生活上的困难,杀价预购农民地里的青苗,庄稼成熟后,归其所有,或以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贷,从中获取暴利。也称放青苗。
- 5.
了绝释义:⒈佛教语。谓凡情灭尽。唐 寒山《诗》之二二七:“为心不了絶,妄想起如烟。”元 无名氏《度柳翠》第二折:“旦儿云:‘如何得个了絶?’正末云:‘凡情灭尽,自然本性圆明。’”⒉了结;结束。宋 苏轼《应诏论四事状》:“诸处见欠蚕盐和预买青苗钱物,元是冒名,无可催理……以此,积年未能了絶。”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你﹞想不想在今日,都了絶爽利,休尽我精细。”⒊指置人于死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更有一等狠毒的,偏要算计了絶,方才快活的。”
- 6.
俵散释义:⒈散发,分发。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一》:“百姓合散蚕盐,每年祇二月内一度俵散,依夏税限纳钱。”宋 欧阳修《青州言青苗钱第一札子》:“臣伏见朝廷新制俵散青苗钱以来,中外之议,皆称不便,多乞寝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郭孝成《江苏光复纪事》第一节:“即将局内洋枪,以次俵散於各军人。”⒉抒发。元 乔吉《水仙子·赠柔卿王氏》曲:“眼角头传芳事,樽前席上歌艷词,俵散相思。”
- 7.
刬削释义:⒈削除;铲除。 唐 冯贽《云仙杂记·失去周字知唐必兴》:“则天 初称 周,方具告天册文,有吏人见大 周 字上有两仙童,长二三寸,执刀剗削,斯须视之失去‘周’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五年》:“二月,甲辰,詔:‘诸州有京观处,无问新旧,宜悉剗削,加土为坟,掩蔽枯巧,勿令暴露。’”《云笈七籤》卷二五:“犬鼠不至处,剗削草秽,浄地之上。”⒉废除;删除。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右臣窃见 元祐 以来朝廷改更弊政,如青苗、市易、保甲等事,一皆剗削,而天下卒无一人以为非者。”明 方孝孺《赠卢信道序》:“
- 8.
加数释义:⒈增加数量。 唐 白居易《昼寝》诗:“暑风微变候,昼刻渐加数。”宋 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苏、湖、常、秀 等州,频年灾伤,人户披诉,已倍去岁,检放青苗,亦必加倍。不惟人户闕食,亦恐军粮不足,欲乞检会去年体例,更赐加数。”⒉相加的各数中除第一个数是被加数外,其余的各数都是加数,如a+b+c中,b、c是加数。
- 9.
啃青释义:⒈指庄稼未完全成熟就收下来吃。 ⒉指牲畜吃青苗。
- 10.
夏苗释义:⒈谓夏季田猎。《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杜预 注:“苗,为苗除害也。”南朝 梁 沉约《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诚多。”⒉夏季的禾苗。唐 包何《送韦侍御奉使江岭诸道催青苗钱》诗:“近远从王事,南行处处经。手持霜简白,心在夏苗青。”
- 11.
封桩释义:宋 代的一种财政制度。凡岁终用度之余,皆封存不用,以备急需,故称。宋太祖 建隆 三年始行于中央,后各地皆有封桩,乃至按月而桩,称月桩钱,与初意大异。《宋史纪事本末·太祖建隆以来诸政》:“三年八月,置封桩库。帝平 荆、湖、西蜀,收其金帛,别为内库储之,号封桩。凡岁终用度之餘皆入之,以为军旅饥饉之备。”宋 叶适《财总论二》:“於 熙寧、元丰 以后,随处之封桩,役钱之宽剩,青苗之倍息,比 治平 以前数倍。”《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以军用不足,创取 江、浙、湖南 诸路大军月桩钱,以上供、经制、系省封桩等
- 12.
废阁释义:亦作“废格”。 搁置而不实施。《史记·平準书》:“於是见知之法生,而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司马贞 索隐:“格音阁,亦如字。”《后汉书·五行志一》:“由是传考黄门北寺,始见废阁。”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自后因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讽胁州县,废格詔书,名为情愿,其实抑配。”明 唐顺之《与顾箬溪书》:“近年稍从事於槁形灰心,究意道家之説,是以文墨之事久成废阁。”清 恽敬《与宋於廷书》:“观刺史所举,九江 尚敢废阁,殆倚声望傲然为之,致积愆过而已。”
- 13.
当州释义:本州。《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作 铜雀臺”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刘表 自以为宗宗,包藏姦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復定之,遂平天下。”唐 刘禹锡《谢恩赐粟麦表》:“以臣当州连年歉旱,特放 开成 元年夏青苗钱。”
- 14.
户马释义:宋 代官府派民户养马以供军用的制度。 庆历 间试行于 河北路。熙宁 五年,王安石 实行新法,遂行户马法、保马法。《宋史·兵志十二》:“户马者,庆历 中尝詔 河北 民户以物力养马,以备官买。熙寧 二年,河北 察访使 曾孝宽 以为言,始参考行之。”宋 俞文豹《吹剑录》:“弛户马、保马、宽青苗助役钱。”金 亦有户马制。宋 周煇《北辕录》:“马料供于民,谓之户马。”
- 15.
抑配释义:强行摊派。 唐 陆贽《贞元九年南郊大赦天下制》:“已后官司应有市糴者,各须先付价直,不得赊取抑配。”宋 苏辙《论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访闻河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五》:“若 王介甫 散青苗钱,当其始散,或踊跃而愿得之,迨其既散,或亦因之而获利,未尝一出於抑配。”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官府还向商行抑配科差,或借口军需,向商人借钱。”
- 16.
抱认释义:犹承担。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应大赦已前见欠蚕盐和买青苗钱物,元是冒名,无可催理,或全家逃移,隣里抱认,或元无头主,均及干繫人者,并特与除放。”宋 岳珂《桯史·大散论赏书》:“今 散关 凤翔 未破,足下可与军中议,取 散关 要银绢钱引若干,取 凤翔 要若干,可以必克,本所当一切抱认,足下可结罪保明具申,当以闻於朝廷。”《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四年》:“却令本司於八州军增盐钱,并将桩留五分盐本钱抱认七万贯,充上供起发。”
- 17.
排门释义:⒈推门。南朝 梁 何逊《七召》:“於是整容投刺,屣履排门。”《金史·陈规传》:“将帅……及率之应敌,在途则前后乱行,顿次则排门择屋,恐逼小民,恣其求索。”⒉挨家逐户。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名为情愿,其实抑配,或举县勾集,或排门抄札。”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水浒传》第一○三回:“城中坊厢里正,逐一排门搜捉凶人 王庆。”⒊一种可装可卸的铺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我店里的排门,是天亮就开,卸下来倚在街上的。”郁达夫《出奔》:“豆腐店的
- 18.
新法释义:⒈新制定的法令。 《韩非子·奸劫弑臣》:“当此之时,秦 民习故俗之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轻犯新法。”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然则改用新法,百姓亦未免穷困流散也。”《宋史·王安石传》:“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章炳麟《訄书·商鞅》:“乃若夫輓近之言新法者,以父子异财为宪典,是则法乎 鞅 之秕稗者也。”⒉指新的历法。《南史·文学传·祖冲之》:“始 元嘉 中,用 何承天 所製歷,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 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
- 19.
春贷释义:春季借贷。 《淮南子·说山训》:“春贷秋赋,民皆欣。”高诱 注:“春饥而予,秋丰而收,故民欣也。”《宋书·食货志上四》:“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
- 20.
榜青释义:方言。农忙时打短工,为人家耪青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