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判处 判处的意思
pànchǔ

判处

简体判处
繁体判處
拼音pàn chǔ
注音ㄆㄢˋ ㄔ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àn,(1) 区别,分辨,断定。【组词】:判明。判辨。判据。判读(利用已知的视觉信息符号来判断新获得的视觉信息的含义)。判断。(2) 分开,截然不同。【组词】:判然。判若两人。判若鸿沟。(3) 评定。【组词】:裁判。谈判。判卷子。(4) 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裁决。【组词】:判词。判决。判案。(5) 古代官名。【组词】:通判。判官(中国唐、宋两代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传说中借指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

chǔ chù,(1) 地方。【组词】:处处。处所。(2) 点,部分。【例句】:长(cháng )处。好处。(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组词】:办事处。筹备处。

基本含义

指法院根据法律判定某人犯罪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判处的意思

判处 [pàn chǔ]

1. 法庭依照法律对触犯刑律者的审理和裁决。

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sentence;]

判处 引证解释

⒈ 谓法庭依照法律对触犯刑律者的审理和裁决。

毛泽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经过人民法庭和民主政府,对于那些积极地并严重地反对人民民主革命和破坏土地改革工作的重要的犯罪分子,即那些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和恶霸分子,判处死刑,是完全必要和正当的。”
巴金 《关于<神·鬼·人>》:“稿子寄出去了,可是就在这年五月在上海发生了所谓‘《闲话皇帝》事件’, 日本 政府提出抗议,发表文章的《新生周刊》被查封,主编被判处徒刑。”


国语词典

判处 [pàn chǔ]

⒈ 法院所作的判决处分。

如:「他因通敌叛国,被判处无期徒刑。」


判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流释义:旧律,判处流刑者,流放之地,据罪行经重而分为远近三等,谓之三流。
    • 2.
      不起诉释义: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的终止诉讼的程序性处理决定。不起诉案件包括两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和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不起诉的法定情况有:(1)犯罪嫌疑人符合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如已过追诉时效;(2)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3)经过补充侦查,依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 3.
      东条英机释义:(1884— 1948)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主要战犯。历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关东军参谋长、陆军大臣、日本军队参 谋总长、日本首相兼陆相、外相等。曾参加侵华战争,并参与发动太平洋战争。1948年11月由远东国际 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 4.
      予勾释义:亦作“予句”。谓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硃笔在判处死刑者的名字上画勾以示批准。
    • 5.
      从重处罚释义:①刑罚上的从重处罚,指法院在法定刑幅度以内判处最重的或较重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了从重处罚的情节。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指在处罚标准之内给予最重的或较重的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情节作了规定。
    • 6.
      免除处罚释义:⒈刑罚上的免除处罚,即“免予刑事处分”,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或有某种特殊情况(如犯罪后自首且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不判处刑罚。 其前提是确认犯罪分子有罪,因此虽不判处刑罚,仍可给予其他处分。我国刑法规定了免除处罚的情节。⒉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也有免除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情节作了规定。
    • 7.
      决囚灯释义:亦作“决囚灯”。南唐 李后主 于佛前燃灯,以其明灭决定罪犯应否判处死刑,故称。元 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曾景建《金陵百咏·决囚灯》诗云:‘五详三覆始施刑,明灭兰膏岂足凭。可惜当年杀 严续,无人为益决囚灯。’序云:‘后主 听死囚,然佛灯决之。囚家赂左右窃益膏油,輒得不死。’”
    • 8.
      决徒释义:判处徒刑。
    • 9.
      决配释义:亦作“决配”。 判处流放之刑。
    • 10.
      减刑释义: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 11.
      减轻处罚释义:法院在法定刑幅度以下判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了减轻处罚的情节,并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处法定刑的最低刑还是过重的,经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 12.
      刑事制裁释义:亦称“刑事处分”。 法律制裁的一种。即由法院对罪犯判处刑罚。
    • 13.
      刑前会见释义:特指被判处死刑核准执行的罪犯,在。
    • 14.
      初犯释义:⒈第一次犯罪或犯错误、过失等:因是初犯,还能原谅。⒉第一次犯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
    • 15.
      判刑释义:判处刑罚。
    • 16.
      判处释义:判决处以某种刑罚: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 17.
      前科释义:指曾经被判处过刑罚的事实。有前科的人,如果后来又犯罪,符合法定条件构成累犯的,须从重处罚。
    • 18.
      剖断释义:辨明是非,加以判处。
    • 19.
      勾决释义:⒈犹处决。 宋 李纲《与政府书》:“更有一事可笑,某去秋总师过 吉州,江西 漕使 韩球,公然移文州县,不使应副秋粮。不得已勾决人吏,军始得食,亦具奏矣。”⒉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 制,凡判决死刑的罪犯监候处决者,于秋审及朝审后,开具名册案由,奏请予勾,其经御批勾除者,即照原判处决,谓之勾决。《清史稿·高宗纪一》:“乙未,停今年勾决。”清 昭槤《啸亭杂录·嵇文恭公》:“勾决日,廷臣皆左袒之,上顾公,公抗声曰:‘永福 为守土大员,不可轻纵。’上乃勾决。”参阅《清通典·刑六》。
    • 20.
      单位犯罪释义:为牟取本单 位的非法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或经单位领导集体决定,实施了刑法明文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叫单 位犯罪。 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 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判处刑罚。

判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流释义:旧律,判处流刑者,流放之地,据罪行经重而分为远近三等,谓之三流。
    • 2.
      不起诉释义: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的终止诉讼的程序性处理决定。不起诉案件包括两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和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不起诉的法定情况有:(1)犯罪嫌疑人符合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如已过追诉时效;(2)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3)经过补充侦查,依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 3.
      东条英机释义:(1884— 1948)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主要战犯。历任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关东军参谋长、陆军大臣、日本军队参 谋总长、日本首相兼陆相、外相等。曾参加侵华战争,并参与发动太平洋战争。1948年11月由远东国际 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 4.
      予勾释义:亦作“予句”。谓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硃笔在判处死刑者的名字上画勾以示批准。
    • 5.
      从重处罚释义:①刑罚上的从重处罚,指法院在法定刑幅度以内判处最重的或较重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了从重处罚的情节。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指在处罚标准之内给予最重的或较重的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情节作了规定。
    • 6.
      免除处罚释义:⒈刑罚上的免除处罚,即“免予刑事处分”,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或有某种特殊情况(如犯罪后自首且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不判处刑罚。 其前提是确认犯罪分子有罪,因此虽不判处刑罚,仍可给予其他处分。我国刑法规定了免除处罚的情节。⒉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也有免除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情节作了规定。
    • 7.
      决囚灯释义:亦作“决囚灯”。南唐 李后主 于佛前燃灯,以其明灭决定罪犯应否判处死刑,故称。元 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曾景建《金陵百咏·决囚灯》诗云:‘五详三覆始施刑,明灭兰膏岂足凭。可惜当年杀 严续,无人为益决囚灯。’序云:‘后主 听死囚,然佛灯决之。囚家赂左右窃益膏油,輒得不死。’”
    • 8.
      决徒释义:判处徒刑。
    • 9.
      决配释义:亦作“决配”。 判处流放之刑。
    • 10.
      减刑释义: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 11.
      减轻处罚释义:法院在法定刑幅度以下判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了减轻处罚的情节,并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处法定刑的最低刑还是过重的,经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 12.
      刑事制裁释义:亦称“刑事处分”。 法律制裁的一种。即由法院对罪犯判处刑罚。
    • 13.
      刑前会见释义:特指被判处死刑核准执行的罪犯,在。
    • 14.
      初犯释义:⒈第一次犯罪或犯错误、过失等:因是初犯,还能原谅。⒉第一次犯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
    • 15.
      判刑释义:判处刑罚。
    • 16.
      判处释义:判决处以某种刑罚: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 17.
      前科释义:指曾经被判处过刑罚的事实。有前科的人,如果后来又犯罪,符合法定条件构成累犯的,须从重处罚。
    • 18.
      剖断释义:辨明是非,加以判处。
    • 19.
      勾决释义:⒈犹处决。 宋 李纲《与政府书》:“更有一事可笑,某去秋总师过 吉州,江西 漕使 韩球,公然移文州县,不使应副秋粮。不得已勾决人吏,军始得食,亦具奏矣。”⒉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 制,凡判决死刑的罪犯监候处决者,于秋审及朝审后,开具名册案由,奏请予勾,其经御批勾除者,即照原判处决,谓之勾决。《清史稿·高宗纪一》:“乙未,停今年勾决。”清 昭槤《啸亭杂录·嵇文恭公》:“勾决日,廷臣皆左袒之,上顾公,公抗声曰:‘永福 为守土大员,不可轻纵。’上乃勾决。”参阅《清通典·刑六》。
    • 20.
      单位犯罪释义:为牟取本单 位的非法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或经单位领导集体决定,实施了刑法明文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叫单 位犯罪。 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 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判处刑罚。

判处造句

1.这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被判处死刑,真是罪有应得!

2.这个刑犯因为杀人越货,而被判处死刑。

3.今天召开万人公判大会,判处罪恶滔天的,那个外号叫“南霸天”的人死刑,立即执行。

4.法官对审理结束的案件作出判决,判处他有期徒刑三年。

5.今天先把为首的外号叫“南霸天”的抓起来,从严判处,惩一警百,震慑那些车匪路霸。

6.诈骗十余万元,数额巨大,涉嫌诈骗罪,应当按照规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自首应当从轻处罚。

7.原来小成想借职务之便,占集体点小便宜,想不到因小失大,最后因偷盗集体财产罪被判处一年徒刑。

8.这怙恶不悛的大盗,判处极刑是最适当不过的。

9.斗争会上,群众纷纷上台声讨这个杀人如麻的土匪头子,强烈要求人民政府判处他死刑,立即枪毙。

10.为了发泄私愤,他对那位秉公执法的税务干部造谣中伤,结果以诬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11.贪污受贿,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

判处是什么意思 判处读音 怎么读 判处,拼音是pàn chǔ,判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判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