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罔两 罔两的意思
wǎngliǎng

罔两

简体罔两
繁体罔兩
拼音wǎng liǎng
注音ㄨㄤˇ ㄌㄧ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ǎng,(1) 蒙蔽,诬。【例句】:罔民(陷害人民)。罔己(受人诳骗)。欺罔。(2) 无,没有。【例句】:罔极(①没有定准,变化无常;②无穷,久远)。置若罔闻。(3) 同“惘”,失意。(4) 同“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器具。

liǎng,(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组词】:两个黄鹂。两本书。(2) 双方。【组词】: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例句】: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组词】: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基本含义

指不分轻重,不分好坏,没有差别。

罔两的意思

罔两 [wǎng liǎng]

1. 亦作“罔阆”。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精怪。

3. 喻凶恶的坏人。

4. 影子边缘的淡薄阴影。

6. 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罔两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罔閬”。

⒉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精怪。

《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杜预 注:“罔两,水神。”
《史记·孔子世家》:“丘 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孌彼 洛 神,既非罔两;惟此水师,亦非魑魅。”

⒊ 喻凶恶的坏人。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腌臢打脊,罔两当直,着得随它去,路上偷饭喫。”
刘半农 《拟儿歌·铁匠镗镗》:“锄头打出种田地,刀枪打出杀罔两。”

⒋ 影子边缘的淡薄阴影。

《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郭象 注:“罔两,景外之微阴也。”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非有他也。”

⒌ 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汉 司马相如 《哀二世赋》:“精罔閬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
《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王逸 注:“罔两,无所据依貌。”


国语词典

罔两 [wǎng liǎng]

⒈ 无所依据的样子。

《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⒉ 影子外围颜色较淡的部分。

《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⒊ 山川中的木石精怪。也作「罔阆」、「魍魉」。

《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罔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地景释义:⒈《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成玄英疏:“影之所待,即是形也。 若使影待於形,形待造物,请问造物復何待乎?斯则待待无穷,卒乎无待也。”影布地上,后世道家遂以“地景”形容无待外物、与道俱化的修养境界。⒉指点缀地面的小景物,如花草等。
    • 2.
      天休释义:⒈天赐福佑。《书·汤诰》:“凡我造邦,无以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杜预 注:“民无灾害,则上下和而受天祐。”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皇上俯从人欲,上答天休。”明 方孝孺《双桂轩铭》:“尔衍尔昭,尔公尔侯,復膺天休。”⒉指天子的恩庥。唐 元稹《为萧相国谢太夫人国号诰身状》:“恩光灼燿,捧戴兢惶,对扬天休,无任战越。”
    • 3.
      灵哥释义:旧时谓入居人家以索取供奉并能言人吉凶的狐妖精怪。明 王廷相《雅述》下篇:“汉 之神君,其形不可见,但闻其言,言与人音等;居室幃帐中,因巫为主人关通饮食所欲;时去,则若风肃然;其言也,世俗所知,亦无餘味者,即今之灵哥也。盖深山大泽,罔两、狐、猿之属,物之精怪,来游人间者也。”明 祝允明《语怪·灵哥》:“灵哥事海内传诵,殆百年矣……所居在 鲁桥闸 旁民家,一室不甚宏密,外设香火帷幕,凡答祈者,自帷中言,声比婴儿尤微。”
    • 4.
      禹鼎释义:⒈传说 夏禹 以九牧之金铸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毁皇姑寺》:“观 世宗 屡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镜。”清 赵翼《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即今一卷《荷戈》诗,己如 禹 鼎铸魅魑。”清 何世麟《感赋》诗:“越 裳依旧防 倭 寇,禹 鼎何时铸 汉 奸。”⒉即九鼎。传说 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
    • 5.
      离鬽释义:即魑魅。传说中的妖怪。语本《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章炳麟《訄书·订文》:“禹 之铸鼎而为离鬽,屈原 之观 楚 寝庙而作《天问》。”
    • 6.
      网蜽释义:即罔两。
    • 7.
      罔两释义:⒈亦作“罔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精怪。《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杜预 注:“罔两,水神。”《史记·孔子世家》:“丘 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閬。”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夸饰》:“孌彼 洛 神,既非罔两;惟此水师,亦非魑魅。”⒉喻凶恶的坏人。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五出:“腌臢打脊,罔两当直,着得随它去,路上偷饭喫。”刘半农《拟儿歌·铁匠镗镗》:“锄头打出种田地,刀枪打出杀罔两。”⒊影子边缘的淡薄阴影。《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
    • 8.
      罔阆释义:见“罔两”。
    • 9.
      觳束释义:同“觳觫”。郭沫若《为多灾多难的人民而痛哭·哭博古》诗:“不仅汉奸国贼魑魅罔两在你面前觳束,似乎谁都感觉着你是一把脱鞘的宝剑,寒光摇动群星。”郭沫若《我的作诗经过》:“我自己是受惯了冷害的人,大约冷的免疫性是已经有了的,虽然时而仍不免其觳束。”
    • 10.
      诎彊释义:谓使强敌屈服。 清 黄遵宪《感怀呈樵野尚书丈即用话别图灵字韵》:“海南巨鱷顽不灵,非人非鬼絶覩聆,詘彊弥隙百无策,罔两铸鼎谁能铭?”钱仲联 笺注:“《战国策》:‘詘敌国。’”
    • 11.
      责景释义:《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景,“影”古字。后以“责景”指求问而不得实际情由。

罔两(wangl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罔两是什么意思 罔两读音 怎么读 罔两,拼音是wǎng liǎng,罔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罔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