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势 [wēi shì]
1. 威力权势。
例倚仗威势。
英[ power; ]
2. 〈方〉:威风。
英[ power and prestige; ]
3. 威力和气势。
例入夜,酷暑的威势才稍稍减退。
英[ power and influence; ]
威势 引证解释
⒈ 威严权势。
引《管子·明法解》:“人主之所以制臣下者,威势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持乡论者则卖选举以取谢;有威势者则解符疏以索财。”
宋 王安石 《上五事书》:“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红楼梦》第五五回:“仗着老太太、太太威势的就怕,不敢惹,只拿着软的做鼻子头。”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是一位中等身材的人。虽然在缧绁之中,大约也是狃于素来的威势吧,态度很能镇静。”
⒉ 指威力和气势。
引茅盾 《子夜》十:“马路旁那些树都像醉了似的在那里摇摆,风在这里也还很有威势。”
巴金 《家》一:“雪已经住了,风也渐渐地减轻了它的威势。”
⒊ 犹威风。
引《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白虎精传》:“元华 入进庙中去,大王威势好惊人。”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别家还能有这样宽绰的院套?瞅那炮楼子,多威势呀!”
国语词典
威势 [wēi shì]
⒈ 权威势力。
引《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者不操术,则威势轻而臣擅名。」
《三国演义·第三回》:「卓自是威势越大,自领前将军事。」
威势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威严释义:⒈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神色威严。威严的仪仗队。⒉威风和尊严:他摆出了尊长的威严。
- 2.
威慑释义:实力或声势使对方感到害怕。慑(shè)。
- 3.
威震释义:⒈亦作“威振”。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⒉以威力或声势使之震动。
- 4.
庄严释义:庄重而严肃:态度庄严。庄严地宣誓。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威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势释义:⒈谓一种形态。⒉一种威势。⒊方言。犹言一样,同道。
- 2.
下风雹释义:比喻施威势。
- 3.
下马威释义:旧指官吏刚到任,故意显示威势,让人知道自己的厉害。 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
- 4.
专威释义:独擅威势。
- 5.
严凌释义:谓严峻而有威势。
- 6.
严威释义:⒈严肃而威重。《礼记·祭义》:“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儼恪,非所以事亲也。”孔颖达 疏:“严谓严肃,威谓威重。”⒉敬畏。《国语·楚语下》:“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瀆齐盟,无有严威。”韦昭 注:“严,敬也;威,畏也。”⒊犹威力,威势。《后汉书·张酺传》:“今严威既行,皆言当死,不復顾其前后,考折厥衷。”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伤秋荼之密网,惻夏日之严威。”明《杀狗记·雪中救兄》:“严威正加,满空中如盐撒下。”鲁迅《彷徨·伤逝》:“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
- 7.
为虎添傅翼释义:为吃人的老虎附加羽翼,比喻替坏人出力,助长坏人的威势。
- 8.
倒了架释义:散了架子。 形容失去威风、威势或坍台、出丑。
- 9.
兵威释义:军队的威势。《史记·朝鲜列传》:“以故 满 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北齐书·神武纪上》:“是时兵威既振,乃抗表罪状 尒朱氏。”《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元年》:“赵佗 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 闽越、西甌、骆,役属焉。”
- 10.
兵棱释义:谓军队的威势。
- 11.
养势释义:蓄养威势。
- 12.
军锋释义:⒈先锋。居军前冲锋挫敌。⒉军中威势。
- 13.
减弱释义:⒈(气势、力量等)变弱:风势减弱。兴趣减弱。凝聚力减弱了。⒉使变弱:暴雨减弱了大火的威势。
- 14.
凶威释义:凶恶的威势。
- 15.
势威释义:威势,威风。
- 16.
吹唇沸地释义:吹口气就能使大地沸腾起来。形容威势极大。
- 17.
嚄唶宿将释义:很有威势的老将。
- 18.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释义: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 19.
声威释义:⒈声势和威势。 ⒉名望和威望。
- 20.
大威释义:⒈犹大畏。 最可畏惧的事。指祸乱。⒉大的权威;大的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