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役 [fù yì]
1. 赋税和徭役。
赋役 引证解释
⒈ 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中国 古代,赋初指兵赋。 春秋 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 秦 汉 以后,赋指按户口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 明 代以后,将按户口征发的徭役折征银两,把丁税并入田赋,至 清 则以赋役为田租的专称。
引《六韬·盈虚》:“其赋役也甚寡。”
《新唐书·食货志二》:“国家赋役之法,曰租、曰调、曰庸。”
《清史稿·食货志二》:“世祖 入 关,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赋役三年。”
⒉ 分配徭役。
引《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三年》:“西川 节度使 高駢 筑 成都 罗城,使僧 景仙 规度,周二十五里,悉召县令庀徒赋役,吏受百钱以上皆死。”
胡三省 注:“赋,布也;分布使之就役也。”
国语词典
赋役 [fù yì]
⒈ 赋税和徭役。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
赋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丘役释义:一种赋税,赋役.典故为春秋时期各个国家打仗的时候各国百姓交马一匹 牛三头作为赋税。
- 2.
事律释义:⒈谓依据法律行事。⒉指汉时于秦律之外所增有关赋役方面的法律。
- 3.
僧祇户释义:北魏 僧官管辖的民户。僧祇户除向僧官输粟外,不向官府供输赋役。 北周 武帝 消灭寺院,这些人户改为一般编户。《魏书·释老志》:“ 曇曜 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穀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賑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 高宗 并许之,於是僧祇户、粟及寺户,徧于州镇矣。”
- 4.
军赋释义:旧时以军事需要征发的赋役。
- 5.
取民释义:⒈谓得民心。 ⒉谓向人民征取赋役。
- 6.
器制释义:《管子》中指寓赋役于农田的制度。
- 7.
土断释义:东晋、南朝 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西晋 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 江 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 东晋 哀帝 时,桓温 推行土断法,裁併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后 南朝 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晋书·成帝纪》:“﹝ 咸康 七年﹞夏四月丁卯,葬 恭皇后 于 兴平陵。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宋书·武帝纪中》:“及至大司马 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
- 8.
均人释义:⒈古代的官名。 ⒉泛指掌管土地赋役的地方官员。
- 9.
复客释义:免除赋役的田客。
- 10.
复除释义:谓免除赋役。
- 11.
奉户释义:宋 初承 五代 旧制,州县官俸均给实物,并指定由所属民户出钱易回。 这些被指定的民户称为“奉户”。每本官所受物,凡一千,分与两户,一户输钱五百。如物价不足以抵官俸原数,即由奉户补足,官府则免除其夏秋两税以外的其他赋役。此制起于 后汉 乾祐 中,至 宋 太平兴国 元年始废。见《宋史·职官志十一》。
- 12.
孝假释义:封建时代,居父母丧者,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劳役赋税,称“孝假”。 《旧唐书·食货志上》:“天宝 元年正月一日赦文:‘……其一家之中,有十丁已上者,放两丁征行赋役;五丁已上,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风教。其侍丁孝假,免差科。’”宋 王溥《唐会要·休假》:“天宝 四载六月十四日勅:‘顷以乡閭侍丁,优给孝假,官吏等仍科杂役……自今后,将侍丁孝假,不须差行。’”
- 13.
审编释义:谓审核在编制的人丁赋役等。明 沉榜《宛署杂记·马政》:“宣德 间,令 北直隶 三丁养騍马一匹,二丁养儿马一匹,十年审编一次。”清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凤宁徽》:“其起差重,故其编丁不得不多。其派丁多,故其审户不得不密。期以三年为限,而法以三等九则为準……此审编之大较也。”
- 14.
差科头释义:官府中征调赋役的头目。
- 15.
庸租释义:指 唐 代赋役制度中的力庸和田租。《新唐书·宋浑传》:“﹝ 浑 ﹞在 平原 暴敛求进,至重取民一年庸租。”参见“租庸调”。
- 16.
归正人释义:宋 代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朱子语类》卷一一一:“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于 蕃 而復归中原,盖自邪而转於正也。”宋 叶适《上殿札子》:“陛下感念家祸,始初嗣位,葺 两淮,理 荆 襄,慰绥 蜀道,安集归正人。”《宋史·孝宗纪三》:“﹝ 淳熙 七年四月﹞辛卯,再免沿边归正人请占官田赋役三年。”
- 17.
影占释义:⒈谓虚占人户或田产,使逃避赋役、税收。⒉冒认占有。⒊遮掩,隐蔽。
- 18.
役政释义:⒈犹政役,赋役。政,通“征”。⒉指有关兵役之政务。
- 19.
投献释义:⒈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⒉谓将田产托在缙绅名下以减轻赋役。
- 20.
推割释义:宋 代考查民户物力确定赋役之法。规定民户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并过户,名推割;又定三年一查定,名推排。《宋史·食货志上六》:“然役起於物力,物力升降不殽,则役法公。是以 绍兴 以来,讲究推割、推排之制;凡百姓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併推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