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án,(1) 相接。【组词】: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lěi )牍。(2) 带,加上。【组词】: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3) 就是,既使,甚至于。【例句】:连我都不信。(4) 联合。【组词】:外连东吴。(5)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组词】:连长。(6) 姓。(7) 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8) 同“链”,铅矿。
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zhǐ,(1)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组词】:纸张。纸币。纸烟。纸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纸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纸醉。(2)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组词】:一纸空文。
1. 原称连四纸、绵连四纸,后讹称连史纸。产于江西、福建等省。原料用竹。纸质细,色白,经久不变。旧时,凡贵重书籍、碑帖、书画、扇面等多用之。
⒈ 原称连四纸、绵连四纸,后讹称连史纸。产于 江西、福建 等省。原料用竹。纸质细,色白,经久不变。旧时,凡贵重书籍、碑帖、书画、扇面等多用之。参阅 元 费著 《笺纸谱》、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造皮纸》。
引叶圣陶 《乡里善人》:“鲁太玄 的《文集续编》在 钱康侯 六十三岁那一年刻成,由各大书庄发兑,连史纸,每部四册,实洋十元。”
亦省作“连史”。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所谓罗甸纸者,乃类乎连史之物。”
胡祥翰 《上海小志·文化》:“印造各书均用上等连史,蝇头端楷,精雅绝伦。”
⒈ 一种珍贵的书法用纸。原产于福建、江西二省。以嫩竹为原料而制成。色白,质细,永无变色、变质之虞。多用于印制贵重的书籍、碑帖、信笺、扇面等。本称为「连四纸」,后讹称为「连史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