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 [chū děng]
1. 浅显易懂的原理或技能;基础。
例初等函数。
初等几何。
英[ elementary; ]
2. 最初步的等次。
例初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基础。
英[ primary; ]
初等 引证解释
⒈ 犹初级。
引鲁迅 《热风·随感录二十五》:“却不知 中国 现在,正须父范学堂;这位先生便须编入初等第一年级。”
国语词典
初等 [chū děng]
⒈ 最初或基本的等级。
例如:「初等教育」、「初等师范」。
初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等小学堂释义:清 末设小学堂,分初等和高等,合并设立者称两等小学堂。 初等七岁入学,修业五年,后改四年,高等修业四年。辛亥革命后,学堂改称学校。
- 2.
中等释义:⒈等级介于上等、下等之间或高等、初等之间的:中等货。中等教育。⒉不高不矮的(指身材):中等个儿。
- 3.
中等教育释义:在初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现阶段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是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等。
- 4.
余数定理释义:又称“剩余定理”。初等代数中的一条重要定理。即多项式f除以x-a所得的余式等于这个多项式当x=a时的值f。因法国数学家裴蜀首先发现,故也称“裴蜀定理”。
- 5.
初等释义:⒈比较浅近的:初等数学。⒉初级:初等教育。
- 6.
初级小学释义:我国实施过的前一阶段的初等教育的学校。 简称初小。
- 7.
小学释义:⒈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⒉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古时小学先教六书,所以有这个名称。
- 8.
师范教育释义: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中国实施师范教育的学校为中等师范学校(包括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初级师范学校、师范训练班和教师进修学校等)和高等师范学校(包括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和教育学院等),分别培养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师资。
- 9.
成人教育释义:对在职在岗人员进行思想、文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包括对未受完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对在职而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专业水平的人进行相应的专业教育;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对全社会的成人进行社会文化和文明生活教育。采用业余、半脱产和脱产等方式。
- 10.
教育释义:⒈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主要指学校培养人的工作:初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方针。⒉按一定要求培养:教师的责任是教育下一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⒊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说服教育。教育干部要清正廉洁。
- 11.
数学释义: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初等数学包括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和三角等。高等数学有数理逻辑、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分支。数学的理论具有严格性、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
- 12.
李善兰释义:清代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北京同文馆首任算学总教习。在数学方面,得出有关级数求和的多种恒等式;创造尖锥求积术,用以探究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最早把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引进中国。主要著作汇刻成《则古昔斋算学》二十四卷。此外,和西人共译自然科学著作多种,其中《谈天》正确介绍了哥白尼学说。
- 13.
生徒释义:⒈学生;门徒。《后汉书·马融传》:“﹝ 融 ﹞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宋 欧阳修《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然臣等窃见国家自置太学十数年间,生徒日盛,常至三四百人。”金 元好问《<十七史蒙求>序》:“教授生徒,必使知己之所知,能己之所能。”郭沫若《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我自己对于经济的智识,原不过是一个初等小学的生徒,我的见解当然是不能作数。”⒉唐 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取士之科,多因 隋 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 14.
算术释义:数学的一个分支,是数学中最基础、最初等的部分。主要研究零和正整数、正分数的记数法,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下产生的数的性质、运算法则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 15.
超越方程释义:等号两边至少有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初等超越函数式的方程。如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三角方程、反三角方程等。
- 16.
高级小学释义:我国实施过的后一阶段的初等教育的学校。简称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