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1)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组词】: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jué)。先见之明。先发制人。(2)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组词】:先人。先世(祖先)。先民。(3)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组词】:先祖。先父。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先烈。先贤。(4) 姓。
qū,(1) 赶牲口。【组词】:驱马。驱策。驱驰。(2) 赶走。【组词】:驱动。驱赶。驱寒。(3) 强行、逼迫。【组词】:驱使。驱遣(a.强迫;b.赶走;c.消除,排除情绪)。(4) 快跑。【组词】:并驾齐驱。先驱。前驱。
lóu,(1) 〔蝼蛄〕昆虫,褐色,有翅,前脚强化为挖掘足,能掘地,咬农作物的根。亦称“天蝼”、“蛞蝼”、“土狗”;简称“蝼”,如“蝼蚁”(用以代表微小的生物,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2) (螻)
yǐ, ◎ 〔蚂蚁〕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简称“蚁”。【组词】: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蚁聚。蚁命(喻微贱的生命)。蚁民(旧时人民对官府的自称,多用于诉状呈文)。
1. 《战国策·楚策一》:“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艺文类聚》卷三三引作“驱蝼蚁”。后以“先驱蝼蚁”喻效命于人,愿先人而死。
⒈
引《战国策·楚策一》:“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螻蚁。”
《艺文类聚》卷三三引作“驱螻蚁”。后以“先驱螻蚁”喻效命于人,愿先人而死。 《南史·王琨传》:“顺帝 逊位,百僚陪列, 琨 攀画轮獭尾慟泣曰:‘人以寿为欢,老臣以寿为戚。既不能先驱螻蚁,频见此事。’”
⒈ 自愿牺牲,先在地下驱赶啃蛀尸骨的蝼蚁。蝼蚁,蝼蛄与蚂蚁,都是生活在土中的昆虫。语本比喻竭诚效命,不惜先死。
引《战国策·楚策一》:「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
《南史·卷二三·王华传》:「人以寿为欢,老臣以寿为戚。既不能先驱蝼蚁,频见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