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逡巡 逡巡的意思
qūnxún

逡巡

简体逡巡
繁体
拼音qūn xún
注音ㄑㄩㄣ ㄒㄩ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ūn, ◎ 退让,退却。【组词】:逡巡。

xún,(1) 到各处去,来回走动查看。【例句】:巡弋(指舰艇在海上巡逻)。巡游。巡天(指在天空巡游)。巡回。巡抚。巡视。巡幸(古代特指帝王出巡到达某地)。巡逻。(2) 酒席上给全座依次斟酒一遍。【例句】:巡杯(主人在宴席上依次向客人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基本含义

犹豫不决,踌躇不前

逡巡的意思

逡巡 [qūn xún]

1. 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大阉亦逡巡畏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逡巡不前。
舅犯谢罪,逡巡河上。——《三国演义》

[ hesitate to move forward; ]

2. 一刹那。

雁翎金甲逡巡得,钩引徐宁大解危。——《水浒传》

[ in an instant; ]

3. 时光消失。

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喻世明言》

[ time flows away; ]

逡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逡廵”。

⒉ 却行,恭顺貌。

《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 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
汉 班固 《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李陵 ﹞逡廵欲语恐畏嗔。”
宋 叶适 《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
清 方文 《齐介人书至云宋玉叔客吴门念予甚切感而有作》诗:“曾游 江 南访诸彦, 江 南诸彦皆逡巡。”

⒊ 退避;退让。

《梁书·王筠传》:“王氏 过 江 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
明 陆采 《怀香记·春闺寄简》:“前日着 春英 去通情,要他相会,争奈书生胆怯,逡巡畏缩,不敢进来。”
清 孙枝蔚 《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

⒋ 从容;不慌忙。

《庄子·秋水》:“东海 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却。”
成玄英 疏:“逡巡,从容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真伯》:“年可二八,冠碧云凤翼冠,衣紫云霞日月衣,精光射入,逡巡就坐。”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陛下端拱以享承平,大臣逡巡以安富贵。”
明 文徵明 《题虢国夫人夜游图》诗:“中间一骑来逡巡,秀眉玉颊真天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上峻阪,走独木危桥,舆在肩侧,其足逡巡,二分在外,舆平如衡,无少欹仄。”

⒌ 小心谨慎。

《后汉书·锺皓传》:“逡巡王命,卒岁容与。”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诗:“人才方杂沓,公仕益逡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演舞》:“乍进殷勤,欲退逡巡。”

⒍ 徘徊不进;滞留。

汉 王逸 《九思·悯上》:“逡巡兮圃藪,率彼兮畛陌。”
《后汉书·隗嚣传》:“舅犯 谢罪 文公,亦逡巡於 河 上。”
李贤 注:“逡巡,不进也。”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我巴不得两三朝飞到 泉州郡,可甚的沿路只逡巡。”
清 孙枝蔚 《富安场》诗:“海风吹日夜,作客竟逡巡。”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驱车悵徘徊,临发復逡巡。”

⒎ 拖延,迁延。

《晋书·刘颂传》:“昔 魏武帝 分离天下,使人役居户,各在一方;既事势所须,且意有曲为,权假一时,以赴所务,非正典也。然逡巡至今,积年未改。”
唐 白居易 《重赋》诗:“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既劳撮合,毋得逡巡。”

⒏ 迟疑;犹豫。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帝復録在京文武议意以答 神武,使舍人 温子昇 草勑, 子昇 逡巡未敢作。”
唐 独孤及 《直谏表》:“陛下岂迟疑於改作,逡巡於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茅盾 《有志者》六:“笔尖儿再逡巡落到纸面的时候,燉着的咖啡放出丝丝的细声音。”

⒐ 顷刻;极短时间。

唐 张祜 《偶作》诗:“徧识青霄路上人,相逢祗是语逡巡。”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正是春天,又临夏暑,顷刻秋霜,逡巡冬雪。”
《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逡巡过了一年,当年是正月初一日。”

⒑ 月晕。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吴泉》:“月晕,谓之逡巡。”


国语词典

逡巡 [qūn xún]

⒈ 向后退。汉·贾谊〈过秦论〉:「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也作「逡循」。

《庄子·秋水》:「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

⒉ 徘徊不前。

唐·杜甫〈丽人行〉:「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俛首骤入,勿逡巡!」

⒊ 顷刻之间。

唐·韩湘〈言志〉诗:「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然是不关亲,可怜见命在逡巡。」


逡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识时务释义:《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原意是不识抬举。后多用来指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 2.
      儒行释义:⒈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礼记·儒行》:“哀公 曰:‘敢问儒行?’”南朝 梁 刘峻《辨命论》:“瓛 则 关西 孔子,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鲁迅《坟·寡妇主义》:“这种言动,自然也许是合于‘儒行’的罢。”⒉指合乎儒教的言行。唐 刘长卿《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诗:“贾生 年最少,儒行 汉 庭闻。”⒊谓斯文地慢步行走。汉 班固《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 3.
      出意释义:⒈表示意义。晋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⒉立意;出主意。南朝 梁简文帝《率尔成咏》:“约黄出意巧,缠絃用法新。迎风时引袖,避日暂披巾。”宋 苏轼《荔支叹》:“君不见 武夷 溪边粟粒芽,前 丁 后 蔡 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鬭品充官茶。”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杨守知《西湖竹枝词》:“时样梳妆出意新,鄂王 坟上小逡巡。”
    • 4.
      呵殿释义:⒈谓古代官员出行,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逡巡风定雨霽,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上既受书(金国 盟书)毕,百官呵殿,缀 金 使以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生衣绣裳,驾青虬,呵殿而出。”⒉指此类仪仗队伍或随从人员。宋 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其人冠带騶从,出入呵殿甚都,与縉绅交,人不疑也。”
    • 5.
      寖怠释义:越来越松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 张鸿渐 ﹞居十年,访知捕亡寖怠,乃復逡巡东向。”
    • 6.
      巡巡释义:犹逡巡。
    • 7.
      巡遁释义:逡巡。欲进不进貌。
    • 8.
      抑损释义:⒈谦逊;谦让。《晏子春秋·杂上二五》:“﹝御者﹞妻曰:‘……今子长八尺,迺为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汉 荀悦《汉纪·惠帝纪》:“周 承之弊,故大国方五百里,所以崇宠诸侯而自抑损也。”宋 苏轼《赐皇叔改封徐王颢上表辞免册礼允诏》:“既殿文邦,宜膺盛礼,而抑损之志,逡巡不居。”⒉限制;减省。《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毋听后宫之请謁。”《新唐书·岑文本传》:“魏王 泰 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 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光宅元
    • 9.
      拗项释义:⒈《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唐卢言《卢氏杂说·郑馀庆》:“郑餘庆,清俭有重德。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餘庆﹞呼左右曰:‘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诸人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逡巡,舁臺盘出,酱醋亦极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饭一椀,蒸胡芦一枚。”后因以“拗项”为葫芦或鹅鸭的戏称。亦用以指膳食清俭。⒉扭转颈项。参见“拗项桥”。
    • 10.
      故行释义:亦作“故步”。原来的步法。《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汉书·叙传上》作“又復失其故步”。后多比喻固有的技能。《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亡 寿陵 之故步,临 大行 以逡巡。”宋 叶适《谢除嵩山崇福宫表》:“哀怜末路,盖欲补其前修;矜恤老穷,不忍失其故步。”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高雨农序》:“迄兹十年中间,人事牵率,又添作杂文数十篇,而心计愈粗,故步愈失。”参见“邯郸学步”。
    • 11.
      旋辟释义:⒈犹逡巡。形容恭敬之状。⒉来回走动。
    • 12.
      玉辂释义:古代帝王所乘之车,以玉为饰。《淮南子·俶真训》:“目观玉輅琬象之状,耳听白雪清角之声,不能以乱其神。”高诱 注:“玉輅,王者所乘,有琬琰象牙之饰。”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良马,天子以驾玉輅。”宋 苏轼《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三:“曾謁东封玉輅尘,幅巾短褐亦逡巡。”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御辂》:“武宗 以 正德 十四年亲征 宸濠,曾乘革輅,最合古礼。玉輅则耕籍田用之,其他輅不知先朝亦曾御否。”
    • 13.
      畏缩逡巡释义:逡巡:想走又不走,犹豫不决的样子。 指因为害怕而不敢向前。
    • 14.
      瞋决释义:怒责。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唐 进士 崔昭矩 为状元,有进士 团所由,动静举罸。一日,所由 疎失,状元笞之。逡巡,所由 谢伏于阶前,对诸进士曰:‘崔十五郎 不合於同年前面,瞋决 所由,请罸若干。’”
    • 15.
      石户释义:⒈上古传说中的地名。《庄子·让王》:“舜 以天下让其友 石户 之农。”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石户,地名。”南朝 陈 徐陵《劝进表》:“岂可逡巡固让,方示 石户 之农。”⒉见“石户农”。⒊石门。南朝 宋 谢灵运《过瞿溪山饭僧》诗:“钻燧断山木,揜岸墐石户。”南朝 梁 江淹《杂词·构象台》:“苔蘚生兮绕石户,莲花舒兮绣池梁。”宋 苏轼《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我来叩石户,飞鼠翻白鸦。”
    • 16.
      破白释义:⒈谓候选或依资格可以升职的官员第一次得到上级或有关官署的荐举状。宋 赵昇《朝野类要·破白合尖》:“选人得初举状,谓之破白;末后一纸凑足,谓之合尖,如造塔上顶之意。”宋 叶适《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⒉指开始征收钱粮,在空白的籍帐上登录缴纳情况。《续御寇略》引 清 咸丰 四年五月《催完钱粮示》:“而一县之大,屈计素封有力之家,实亦不少,显係藉端观望延挨,以致上年旧欠为数甚鉅,本年新粮尚未破白。”
    • 17.
      紫袍释义:⒈紫色朝服。 高官所服。唐 白居易《初授秘监拜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紫袍新祕监,白首旧书生。”《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而藩方荐论动踰数百,乃至藏典、书吏、优伶、奴僕,初命则至银青阶,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滥,贵贱不分。”清 孙枝蔚《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⒉草名。《三才图会·草木·紫袍》:“紫袍,生 信州,春生发叶,如苦益菜。至五月生花,如金钱紫色,彼方用治咽喉口齿。”
    • 18.
      虔奉释义:⒈恭谨地承受。《晋书·武帝纪》:“炎 虔奉皇运,寅畏天威,敬简元辰,升坛受禪。”《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虔奉典謨,克承丕构,终任贤之效,无旰食之忧。”宋 张方平《乞致仕第三表》:“间因燕见,屡尝恳激於引年,虔奉德音,乃復逡巡而就次。”⒉恭敬地供奉。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七圣院》:“遂捐金改造,虔奉香火。”⒊诚敬地信奉。茅盾《子夜》一:“吴老太爷 自从骑马跌伤了腿,终至成为半肢疯以来,就虔奉《太上感应篇》,二十馀年如一日。”
    • 19.
      蚤达释义:谓年少显达。蚤,通“早”。《宋书·王僧绰传》:“及为侍中,时年二十九,始兴王 璿 尝问其年,僧绰 自嫌蚤达,逡巡良久乃答。”
    • 20.
      讨命释义:⒈索赔人命。 元 柯丹丘《荆钗记·受钗》:“若饿死我家女儿,要与 老许 讨命。”《清夜钟》第八回:“我因你等年小,我出身讨命,怕为他谋害,连你们不保,故此含忍。”清 李渔《奈何天·巧怖》:“那个姓 周 的被你逼死了,我是来替他讨命的。”⒉乞求饶命。《锺馗捉鬼传》第九回:“一个个逡巡出来,一齐跪下讨命。”

逡巡(qunx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逡巡是什么意思 逡巡读音 怎么读 逡巡,拼音是qūn xún,逡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逡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