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亡命 亡命的意思
wángmìng

亡命

简体亡命
繁体
拼音wáng mìng
注音ㄨㄤˊ ㄇ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áng wú,(1) 逃。【组词】:逃亡。流亡。(2) 失去。【组词】:亡佚。亡羊补牢。(3) 死。【组词】:伤亡。死亡。(4) 灭。【组词】: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 ◎ 古同“无”,没有。

mìng,(1)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组词】: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2)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组词】:天命。命相(xiàng )。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3)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组词】:奉命。遵命。命令。使命。(4) 给予(名称等)。【组词】:命名。命题。命意。(5) 指派,使用。【组词】:命官。

基本含义

指无处可逃,处境危险,不得善终。

亡命的意思

亡命 [wáng mìng]

1. 谓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指逃亡者。指铤而走险不顾性命的人。拼命,不顾一切。

亡命 引证解释

⒈ 谓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张耳 尝亡命游 外黄 ……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 张耳。”
司马贞 索隐:“晋灼 曰:‘命者,名也。谓脱名籍而逃。’ 崔浩 曰:‘亡,无也。命,名也。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为亡命。’”
《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张敞 亡命,坐致朱轩。”
李善 注:“命,名也。谓所犯罪名已定,而逃亡避之,谓之亡命。”
宋 王安石 《委任》:“陈平,亡命之虏也,出捐四万餘金,不问出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三:“大革命失败后,我到 日本 去亡命。”

⒉ 指逃亡者。

汉 扬雄 《解嘲》:“范雎,魏 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於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槖。”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君臣鉴戒》:“伊尹,有莘 之媵臣; 韩信,项氏 之亡命。”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隋 既平 陈,南海 有五六百家居水为亡命,号曰游艇子。”

⒊ 指铤而走险不顾性命的人。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吴 之所诱者,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姦人,故相诱以反。”
《新唐书·王及善传》:“俊臣 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
《花月痕》第四二回:“当初 员逆 倡乱,结了五个亡命,号为‘五狗’。”

⒋ 拼命,不顾一切。

《天雨花》第十一回:“毛成 着急十来分,用力一挣衣破裂,脱了身儿亡命奔。”
叶紫 《星》第一章:“亡命地从湖滨跑回来,放好桶,晒好衣裳,在进到卧房的时候, 梅春姐 已经身疲力软了。”


国语词典

亡命 [wáng mìng]

⒈ 改变姓名而逃亡。泛指流亡、逃亡。

《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张耳尝亡命游外黄。」
《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张敞亡命,坐致朱轩。」

避难 逃亡 隐迹

⒉ 逃亡的人。

《文选·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折髂,免于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槖。」

⒊ 作奸犯科,不顾性命的人。

《新唐书·卷一一六·王及善传》:「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
《花月痕·第四二回》:「当初员逆倡乱,结了五个亡命,号为五狗。」


亡命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出亡释义:出走;逃亡:出亡他乡。
    • 2.
      流亡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亡海外。流亡政府。
    • 3.
      逃亡释义:逃走而流浪在外:四散逃亡。逃亡他乡。
    • 4.
      遁迹释义:逃避人世;隐居:遁迹潜形。遁迹空门(出家为僧尼)。
    • 5.
      避难释义:⒈躲开困难。⒉躲避灾难或迫害。
    • 6.
      隐迹释义:⒈见“隐跡”。⒉亦作“隐蹟”。隐藏踪迹。指隐居。《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弟子 程高 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高 亦隐跡不仕。”唐 薛用弱《集异记补编·叶法善》:“汝当辅我 睿宗 及 开元 圣帝,未可隐跡山巖,以旷委任。”王西彦《静水里的鱼》:“哪里能够了解另一个隐迹山林的人的心境呢?”

亡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法之徒释义:⒈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⒉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
    • 2.
      乌合释义:⒈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晋书·慕容廆载记》:“廆 曰:‘彼信 崔毖 虚説,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飞乌见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惊之,则四散飞去;故兵以利合无所统一者,谓之乌合。”《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术 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 谢嗣凤 ﹞散家财,结同教,招亡命,乌合数千人,揭竿而起。”⒉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清 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不若移一旅之师……随宜扑翦,联楼结寨,渐
    • 3.
      亡命客释义:流亡者。孙中山 《致蒋介石手札》之一:“盖有一日 福州 ,则我有一日之凭藉,外交内应,则可以此为背景,倘并此而无之,则我不过为一租界之亡命客耳。” 蒋光慈 《鸭绿江上》:“ 李孟汉 又开始说:‘我现在是一个亡命客,祖国我是不能回去的。’”
    • 4.
      亡命释义:⒈逃亡;流亡:亡命他乡。 ⒉不顾性命(冒险作恶):亡命之徒。
    • 5.
      俘囚释义:⒈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南史·檀道济传》:“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中》:“江左 皇族,水乡庶姓,若 司马、刘、萧、韩、王,或出於亡命,或起自俘囚,一诣 桑乾,皆成禁臠。”宋 苏轼《代侯公説项羽辞》:“臣闻 汉王 之父 太公 为俘囚,臣切庆大王获所以胜於 汉 者。”⒉拘禁。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八:“予俘囚十年,外兄不知所在,今观公书此事,则再出世之语昭然矣。”金 高士谈《丙寅刑部中》诗之一:“衅来无朕兆,意外得俘囚。”
    • 6.
      党植释义:结党。 《金史·胥鼎传》:“鼎 上言:‘臣所将义军,皆从来背本趋末,勇猛兇悍,盗窃亡命之徒。苟无训练统摄官以制之,则朋聚党植,无所不至。’”
    • 7.
      卖脑的释义:詈词。 犹言亡命之徒。
    • 8.
      厚养释义:⒈以优厚的待遇供养。 《战国策·秦策一》:“废文任武,厚养死士。”《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长 不奉法度,不听天子詔,乃阴聚徒党乃谋反者,厚养亡命,欲以有为。”清 昭槤《啸亭续录·张夫子》:“先 烈王 諫曰:‘此人既不惧死,奈何杀之以成其名!’上从之,命 达文成 厚养之。”⒉优厚的待遇。明 何景明《何子·功实》:“夫好功之臣,人主所不易使者,非有厚养则不获其死力。”⒊善于养生。清 唐甄《潜书·两权》:“今有厚养之士,节食,远色,导气,服药,身无疾病,可以长年。”
    • 9.
      发遣释义:打发,使离去。 《东观汉记·张歆传》:“有报父仇贼自出,歆 召囚诣閤。曰:‘欲自受其辞。’既入,解械饮食之,便发遣,遂弃官亡命。”《后汉书·蔡邕传》:“桓帝 时,中常侍 徐璜、左悺 等五侯擅恣,闻 邕 善鼓琴,遂白天子,勑 陈留 太守督促发遣。”《水浒传》第五二回:“那廝带将许多奸诈不及的三二十人,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穆公 发遣 晋侯,方欲起程,忽见一班内侍,皆服衰絰而至。”郭沫若《少年时代·初出夔门四》:“国会被解散以后,所有旧国会议员每人是照原
    • 10.
      告讦释义: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 《汉书·刑法志》:“及 孝文 即位……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颜师古 注:“訐,面相斥罪也。”宋 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昔之为天下者,恶告訐之乱俗也,故有不干己之法,非盗及强姦不得捕告。”明 王錂《春芜记·定计》:“﹝ 王小四 ﹞只在市井胡行,不怕官司告訐。”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八:“后数年,镜 为乡人告訐,亡命不知所终。”刘师培《悲佃篇》:“明 代之时,北境之田招民开垦,彼此告訐,或投献于王府勋戚。”
    • 11.
      尘氛释义:⒈犹言灰尘烟雾。晋 葛洪《抱朴子·畅玄》:“弃赫奕之朝华,避僨车之险略;吟啸苍崖之间,而万物化为尘氛。”《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是日也,尘氛蔽日,金 人初不测其多寡,遂相拒踰日。”清 魏源《圣武记》卷四:“贼果至,德 令於众曰:‘望其尘氛,虽不过千,然皆亡命必死之贼。’”⒉尘俗的气氛。唐 牟融《题孙君山亭》诗:“长年乐道远尘氛,静筑藏修学隐论。”明 唐顺之《寿张通政》诗:“蚤躭玄寂谢尘氛,隐身犹嫌名可闻。”姚莹《论诗绝句》之六:“游仙诗思絶尘氛,服石餐霞气軼羣。”⒊犹言凡俗之貌。《初刻拍案惊奇
    • 12.
      屠肆释义:⒈屠宰场;肉市。 汉 王充《论衡·讥日》:“海内屠肆,六畜死者日数千头。”唐 元结《哀丘表》:“街郭乱骨如古屠肆。”宋 王楙《野客丛书·杨胡有后》:“王莽 居摄,刚 解衣冠悬府门而去,遂亡命 交阯,隐於屠肆之间。”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梦道士》:“道遇市侩驱牛三头……问之,则将入屠肆矣。”⒉古星名。共二星,在天市垣内。
    • 13.
      巨驵释义:大牙行商;富商大贾。宋 楼钥《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污流化清沟,闹市锄巨駔。”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緑林之亡命巨駔,多於平民。”清 黄遵宪《番客篇》诗:“闻有小妻三,轮流搔背痒。长颈獮猴面,此物信巨駔。”
    • 14.
      市儿释义:⒈市井好利之徒。唐 元结《浪翁观化·时化》:“朋友为世利所化,化为市儿。”⒉指市井少年。宋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田布碑》:“今有道《史》《汉》时事者,其人伟然甚著,而市儿俚嫗犹能道之。”宋 陆游《书叹》诗:“布衣儒生例骨立,紈裤市儿皆瓠肥。”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评书抵掌而谈,别无帮衬,而豪侠亡命,跃跃如生,市儿听之,适易启其作乱为非之念。”
    • 15.
      市籍释义:商贾的户籍。秦 汉 时施行“重农抑商”政策,凡在籍的商贾及其子孙,与罪吏、亡命等同样看待,都要服役。汉 时又规定凡有市籍的商贾不得坐车和穿丝绸衣服,其子孙不得做官。汉 晁错《守边劝农疏》:“因以讁发之,名曰‘讁戍’。先发吏有讁及赘壻、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史记·平準书》:“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汉书·景帝纪》:“有市籍不得宦。”隋 唐 以后,对商贾的政策与 秦 汉 时有所不同,但仍沿用“市籍”这一名称。《隋书·李谔传》:“以为四民有业,各附所安,逆旅之与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
    • 16.
      座右铭释义:写在坐位旁边,作为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 17.
      开谕释义:亦作“开喻”。启发解说;劝告。《三国志·蜀志·吕乂传》:“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姦巧非一。乂 到宫,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诸王有疾,上輒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形忧於色,左右或开諭进食,上曰:‘弟兄,吾手足也。手足不理,吾身废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樊 入室,开諭万端,女终不听。”
    • 18.
      愍不畏死释义:强盗恶霸是不怕死的亡命之徒。
    • 19.
      慑詟释义:威胁,恐吓。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自 徐怀礼 为首,其狠鷙之性,狡悍之才,足以慴讋羣匪,时假仁义煽结人心,賑济贫民,收纳亡命。”
    • 20.
      投命释义:⒈舍命;拼命。⒉犹亡命。

亡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法之徒释义:⒈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⒉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
    • 2.
      乌合释义:⒈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晋书·慕容廆载记》:“廆 曰:‘彼信 崔毖 虚説,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飞乌见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惊之,则四散飞去;故兵以利合无所统一者,谓之乌合。”《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术 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 谢嗣凤 ﹞散家财,结同教,招亡命,乌合数千人,揭竿而起。”⒉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清 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不若移一旅之师……随宜扑翦,联楼结寨,渐
    • 3.
      亡命客释义:流亡者。孙中山 《致蒋介石手札》之一:“盖有一日 福州 ,则我有一日之凭藉,外交内应,则可以此为背景,倘并此而无之,则我不过为一租界之亡命客耳。” 蒋光慈 《鸭绿江上》:“ 李孟汉 又开始说:‘我现在是一个亡命客,祖国我是不能回去的。’”
    • 4.
      亡命释义:⒈逃亡;流亡:亡命他乡。 ⒉不顾性命(冒险作恶):亡命之徒。
    • 5.
      俘囚释义:⒈在战争中被掳获的人。《南史·檀道济传》:“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中》:“江左 皇族,水乡庶姓,若 司马、刘、萧、韩、王,或出於亡命,或起自俘囚,一诣 桑乾,皆成禁臠。”宋 苏轼《代侯公説项羽辞》:“臣闻 汉王 之父 太公 为俘囚,臣切庆大王获所以胜於 汉 者。”⒉拘禁。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八:“予俘囚十年,外兄不知所在,今观公书此事,则再出世之语昭然矣。”金 高士谈《丙寅刑部中》诗之一:“衅来无朕兆,意外得俘囚。”
    • 6.
      党植释义:结党。 《金史·胥鼎传》:“鼎 上言:‘臣所将义军,皆从来背本趋末,勇猛兇悍,盗窃亡命之徒。苟无训练统摄官以制之,则朋聚党植,无所不至。’”
    • 7.
      卖脑的释义:詈词。 犹言亡命之徒。
    • 8.
      厚养释义:⒈以优厚的待遇供养。 《战国策·秦策一》:“废文任武,厚养死士。”《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长 不奉法度,不听天子詔,乃阴聚徒党乃谋反者,厚养亡命,欲以有为。”清 昭槤《啸亭续录·张夫子》:“先 烈王 諫曰:‘此人既不惧死,奈何杀之以成其名!’上从之,命 达文成 厚养之。”⒉优厚的待遇。明 何景明《何子·功实》:“夫好功之臣,人主所不易使者,非有厚养则不获其死力。”⒊善于养生。清 唐甄《潜书·两权》:“今有厚养之士,节食,远色,导气,服药,身无疾病,可以长年。”
    • 9.
      发遣释义:打发,使离去。 《东观汉记·张歆传》:“有报父仇贼自出,歆 召囚诣閤。曰:‘欲自受其辞。’既入,解械饮食之,便发遣,遂弃官亡命。”《后汉书·蔡邕传》:“桓帝 时,中常侍 徐璜、左悺 等五侯擅恣,闻 邕 善鼓琴,遂白天子,勑 陈留 太守督促发遣。”《水浒传》第五二回:“那廝带将许多奸诈不及的三二十人,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穆公 发遣 晋侯,方欲起程,忽见一班内侍,皆服衰絰而至。”郭沫若《少年时代·初出夔门四》:“国会被解散以后,所有旧国会议员每人是照原
    • 10.
      告讦释义: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 《汉书·刑法志》:“及 孝文 即位……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颜师古 注:“訐,面相斥罪也。”宋 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昔之为天下者,恶告訐之乱俗也,故有不干己之法,非盗及强姦不得捕告。”明 王錂《春芜记·定计》:“﹝ 王小四 ﹞只在市井胡行,不怕官司告訐。”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八:“后数年,镜 为乡人告訐,亡命不知所终。”刘师培《悲佃篇》:“明 代之时,北境之田招民开垦,彼此告訐,或投献于王府勋戚。”
    • 11.
      尘氛释义:⒈犹言灰尘烟雾。晋 葛洪《抱朴子·畅玄》:“弃赫奕之朝华,避僨车之险略;吟啸苍崖之间,而万物化为尘氛。”《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是日也,尘氛蔽日,金 人初不测其多寡,遂相拒踰日。”清 魏源《圣武记》卷四:“贼果至,德 令於众曰:‘望其尘氛,虽不过千,然皆亡命必死之贼。’”⒉尘俗的气氛。唐 牟融《题孙君山亭》诗:“长年乐道远尘氛,静筑藏修学隐论。”明 唐顺之《寿张通政》诗:“蚤躭玄寂谢尘氛,隐身犹嫌名可闻。”姚莹《论诗绝句》之六:“游仙诗思絶尘氛,服石餐霞气軼羣。”⒊犹言凡俗之貌。《初刻拍案惊奇
    • 12.
      屠肆释义:⒈屠宰场;肉市。 汉 王充《论衡·讥日》:“海内屠肆,六畜死者日数千头。”唐 元结《哀丘表》:“街郭乱骨如古屠肆。”宋 王楙《野客丛书·杨胡有后》:“王莽 居摄,刚 解衣冠悬府门而去,遂亡命 交阯,隐於屠肆之间。”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梦道士》:“道遇市侩驱牛三头……问之,则将入屠肆矣。”⒉古星名。共二星,在天市垣内。
    • 13.
      巨驵释义:大牙行商;富商大贾。宋 楼钥《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污流化清沟,闹市锄巨駔。”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緑林之亡命巨駔,多於平民。”清 黄遵宪《番客篇》诗:“闻有小妻三,轮流搔背痒。长颈獮猴面,此物信巨駔。”
    • 14.
      市儿释义:⒈市井好利之徒。唐 元结《浪翁观化·时化》:“朋友为世利所化,化为市儿。”⒉指市井少年。宋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田布碑》:“今有道《史》《汉》时事者,其人伟然甚著,而市儿俚嫗犹能道之。”宋 陆游《书叹》诗:“布衣儒生例骨立,紈裤市儿皆瓠肥。”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评书抵掌而谈,别无帮衬,而豪侠亡命,跃跃如生,市儿听之,适易启其作乱为非之念。”
    • 15.
      市籍释义:商贾的户籍。秦 汉 时施行“重农抑商”政策,凡在籍的商贾及其子孙,与罪吏、亡命等同样看待,都要服役。汉 时又规定凡有市籍的商贾不得坐车和穿丝绸衣服,其子孙不得做官。汉 晁错《守边劝农疏》:“因以讁发之,名曰‘讁戍’。先发吏有讁及赘壻、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史记·平準书》:“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汉书·景帝纪》:“有市籍不得宦。”隋 唐 以后,对商贾的政策与 秦 汉 时有所不同,但仍沿用“市籍”这一名称。《隋书·李谔传》:“以为四民有业,各附所安,逆旅之与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
    • 16.
      座右铭释义:写在坐位旁边,作为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 17.
      开谕释义:亦作“开喻”。启发解说;劝告。《三国志·蜀志·吕乂传》:“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姦巧非一。乂 到宫,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餘口。”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诸王有疾,上輒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形忧於色,左右或开諭进食,上曰:‘弟兄,吾手足也。手足不理,吾身废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樊 入室,开諭万端,女终不听。”
    • 18.
      愍不畏死释义:强盗恶霸是不怕死的亡命之徒。
    • 19.
      慑詟释义:威胁,恐吓。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自 徐怀礼 为首,其狠鷙之性,狡悍之才,足以慴讋羣匪,时假仁义煽结人心,賑济贫民,收纳亡命。”
    • 20.
      投命释义:⒈舍命;拼命。⒉犹亡命。

亡命造句

1.这伙亡命之徒,什么坏事都做。大快人心的是,公安人员终于把他们一网打尽了。

2.你是不要命了吗?怎么会跟那批亡命之徒往来呢?

3.这批亡命之徒坏事干尽,附近的居民都对他们深恶痛绝。

4.这个亡命之徒趁执勤公安人员一不留神便破门而出了。

5.这个罪犯是个亡命之徒,抓他时要小心。

6.他的手下都是一群亡命之徒,专门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7.警方已抓捕了这个无恶不作的亡命之徒。

8.这些亡命之徒愍不畏死,无恶不作,政府决心要严惩他们。

9.这些亡命之徒的手段十分凶狠,想和他们打交道可千万不能大意。

10.这伙亡命之徒,作恶多端,今天被绳之以法,是罪有应得。

11.西方黑社会里,有许多无恶不作的亡命之徒。

12.在同这些亡命之徒进行搏斗的过程中,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3.这些雇军,虽是瓦合之卒,但其中有不少亡命之徒,所以不能麻痹大意。

14.一伙人慌慌张张,举止失措,正借着朦胧的月光,在崎岖不平的小道上亡命奔跑。

15.亡命之徒残害了那个可爱的小女孩。

亡命(wangm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亡命是什么意思 亡命读音 怎么读 亡命,拼音是wáng mìng,亡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亡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