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报 [è bào]
1. 迷信的人指做坏事后得到坏报应。
例恶人得恶报。
英[proper retribution for sin;]
国语词典
恶报 [è bào]
⒈ 佛教指由于过去的恶业所导致的苦果。
引《三国演义·第一回》:「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
反好报 善报
恶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业力释义:⒈谓行为、言语、思想等各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宋书·蔡廓传论》:“蔡廓 虽业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风格皆出其下。”⒉佛教语。谓不可抗拒的善恶报应之力。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分五道於人天,设重牢於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宋 陆游《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之二:“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 袖手一炉香。”清 谭嗣同《仁学》十三:“不知业力所缠,愈死且愈生,强脱此生之苦,而彼生忽然又加甚焉,虽百死復何济?”
- 2.
业报释义:佛教语。业因与果报。谓一切行为都有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3.
业种释义:⒈佛教谓恶业恶报,善业善报,如由种子得果,故称“业种”。多偏指恶业的种子。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出:“争奈众生渐染太深,鼎鼎名塲利窟,愚痴太重,胶胶业种疑根,因此特建祗塲,为彼説法。”康有为《大同书》总论:“若业种相缠,世世无已;俗恶业缠,陷溺日甚。”⒉詈词。犹孽种。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把这一箇小业种剁了三剑,兀的不称了我平生所愿也。”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这两个业种是那里来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王妻 駡道:‘小业种,还不走了出去?’”茅盾《秋收》二:“天老爷没有眼睛!并且
- 4.
了缘释义:本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对的,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也是对的,结果却由男女彼此恩爱而衍生为彼此互欠,而既然互欠,就应该再来结为夫妇,互相偿还,于是成为所谓的“了缘”。
- 5.
善有善报释义:善:好的。报:报应。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与“恶有恶报”连用。
- 6.
因果释义:⒈原因和结果,合起来说,指二者的关系:因果关系。互为因果。⒉佛教指事物的起因和结果,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
- 7.
因果不爽释义:爽失。按佛教轮回说法,行善必有善报,行恶必有恶报,从来没有违背的。
- 8.
因果报应释义:佛教用语。说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9.
天理昭彰释义: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10.
天理昭昭释义: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11.
天理昭然释义:昭然: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12.
天道好还释义:旧指恶有恶报。
- 13.
天道昭彰释义:指老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14.
孽报释义:恶报。
- 15.
扫墓望丧释义: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 指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
- 16.
承负释义: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前人的行为对后世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蝴蝶效应,当然,其前提是本人首先在有生之年承担自己的善恶报应。
- 17.
报应不爽释义:报应:佛家语,指因果报应;爽:差失。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
- 18.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释义: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蒯公 大喜,想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
- 19.
王魁负桂英释义:谓 王魁 负约抛弃 桂英 的故事。 传说 宋 时书生 王魁 下第,入 山东 莱州,与妓女 敫桂英 邂逅。两情笃密,定下婚约。踰年,有诏求贤。敫 备川资,送 魁 赴选。魁 状元及第后,竟负约另娶。敫 悲愤自裁死,化为厉鬼,活捉 王魁。见 宋 罗烨《醉翁谈录·王魁负心桂英死报》。元 明 小说、戏曲多以之为题材。如:元 柳贯《王魁传》、元 尚仲贤《海神庙王魁负桂英》、明 王玉峰《焚香记》等。后 王魁 成为薄情郎负约遭恶报的典型人物。《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从来説 王魁 负 桂英,毕竟 桂英 索了 王魁 命去,
- 20.
积恶余殃释义: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 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